楠木軒

海淀園外園地區地下水位回升超7米

由 聊素麗 釋出於 綜合

本報訊(記者 葉曉彥)海淀區園外園地區的地下水位出現明顯回升,與2016年同期相比,北塢、玉泉山等區域的地下水均出現了超過7米的回升。地下水位的明顯回升,與海淀區水務局實施的區域補水水網構建、生態水源補給、“海綿城市”建設等措施密不可分。

園外園地區以頤和園、玉泉山為核心,東起頤和園東宮牆,西北至五環,南到閔莊路和北四環,總面積約16平方公里。在近日的地下水位勘測過程中,區水務局工作人員發現,園外園地區地下水位回升明顯。根據園外園北塢地區一人工觀測井的資料顯示,近期園外園地區的地下水埋深為25.45米,較2016年7月埋深33.09米相比回升了7.64米。另外,玉泉山岩溶井的監測資料顯示,該地區2019年平均水位為24.58米,與2016年的17.23米相比回升了7.35米。

為何園外園地區地下水位能夠得以大幅度回升?海淀區水務局水資源科科長何思介紹,區水務局透過多重措施,實現了地下水的涵養。首先就是構建補水水網,實現了水系的互聯互通。何思告訴記者,園外園地區有四個補水系統,透過北長河取水樞紐取京密引水渠水,經北長河自流至金河,實現北長河及兩山公園的生態補水;經南旱河泵站二級提升到金河上游,實現金河及北塢砂石坑、影湖樓公園的生態補水;經金河的中塢補水泵站,實現中塢公園補水;經北旱河南支溝泵站三級提升到北旱河南支溝,實現北旱河南支溝補水,水順河而下,分別經玉泉山山前和山後,匯入崑玉河和清河,實現水系的迴圈流動。這些水系在迴圈流動的過程中,透過自然下滲,在一定程度上涵養了地下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