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2位頂級專家預測:病毒之後中美將大洗牌

由 弓四清 釋出於 綜合

近日《外交政策》雜誌組織了 12位頂尖的國際事務專家討論新冠疫情對世界的影響,發表題為《新冠大流行之後,世界將走向何方?》一文。

12位思想家涵蓋政治、軍事、經濟、國際組織、公共衛生等領域,“明星陣容”令人矚目。 以下為12位專家的觀點摘要。

1

一個更不開放、繁榮、自由的世界

tephen M. Walt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國際事務教授,國際關係的現實主義學派

大流行將加強國家力量和民族主義,也將加速權力和影響力從西方轉移到東方。韓國和新加坡的反應最好,而中國在經歷了早期的錯誤之後反應良好。相比之下,歐美的反應緩慢而隨意,進一步損害了西方“品牌”的光環。

不會改變的是世界政治的衝突本質。先前的瘟疫並未結束大國之間的競爭,也未迎來全球合作的新時代。這次也不會。隨著公民們尋求國家政府的保護,以及各州和企業尋求減少未來的脆弱性,我們將看到“超全球化”的進一步退縮。

2

為我們所知的全球化的終結

Robin Niblett,英國國際關係專家

COVID-19大流行對於經濟全球化而言可能是壓壞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已經使得美國兩黨形成一致判斷,即要使中國與美國的高科技和智慧財產權脫鉤,並試圖迫使其盟友效仿。此外,實現碳減排目標的公共和政治壓力日益增強。這迫使政府、公司和社會加強其應對長期的經濟自我孤立的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 世界似乎極不可能回到定義了21世紀初的互利全球化的概念狀態。如果沒有動力保護共享利益不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那麼20世紀建立的全球經濟治理架構將迅速萎縮。如此一來,政治領導人將需要極大的自律才能維持國際合作,而非退縮到公開的地緣政治競爭中。

向公民證明他們可以應對疫情危機,將為領導人帶來一些政治資本。 但是那些失敗的人會發現很難抗拒將失敗歸咎於他人的誘惑。

3

一個更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

Kishore Mahbubani,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研究員,前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

COVID-19大流行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它只會加速已經開始的變革,即從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化向更加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轉變。

為什麼這種趨勢會繼續下去? 因為美國人對全球化和國際貿易失去了信心。無論有沒有·特朗普,自由貿易協定都是有毒的。相比之下,中國並沒有失去信心。為什麼不?有更深的歷史原因。

中國現在已經知道,從1842年到1949年,中國遭受屈辱的一個世紀是其自身的自滿情緒以及當時努力將自身與世隔絕的結果。相比之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復甦是全球參與的結果。

因此,正如新書《中國贏了嗎?》所述, 美國有兩種選擇。如果其主要目標是維持全球主導地位,它將必須與中國在政治和經濟上進行零和的地緣政治競賽。但是,如果美國的目標是改善其社會狀況日益惡化的人民的福祉,那麼它應該與中國合作。明智的政策顧問會建議,合作將是更好的選擇。 但是,鑑於美國對華政治環境惡劣,這些明智的政策顧問們可能不會佔上風。

4

民主國家將擺脫困境

G. John Ikenberry,國際關係和美國外交政策專家,普林斯頓大學政治與國際事務教授

在短期內,這場危機將為西方大戰略辯論中的所有陣營提供動力。鑑於正在遭受的經濟破壞和社會崩潰,除了加強民族主義、大國競爭、戰略脫鉤等行動外,幾乎看不到其他任何東西。

但是,就像1930年代和40年代一樣, 逆潮流的發展可能也較慢,這是一種頑固的國際主義,類似於富蘭克林·羅斯福和其他一些政治家在戰前和戰時闡述的那種國際主義。

1930年代世界經濟的崩潰表明現代社會之間是如何聯絡的,以及它們在羅斯福所稱的傳染病面前是如此脆弱。美國受到其他大國的威脅要少於受到如“變身怪醫”般的現代性的強大力量的國家安全顧問。

疫情目前還處於初期,但有三件事已趨於明朗。 首先,大流行將改變我們的國家內政治與國家間政治。政府在克服大流行及其經濟影響方面的相對成功將加劇或減少安全問題以及近期社會內部的兩極分化。無論是哪種方式,政府力量都重回人們視線。

其次,這不是互聯世界的終結。大流行本身就是我們相互依存的證明。但是在所有政治體中,已經有了內化,尋求自主權和對自身命運控制權的出現。我們將走向一個更貧窮,更卑鄙和更小的世界。

最後,也存在著希望和善意的態度。印度主動召開了一次所有南亞領導人參與的電視會議,以期就該威脅達成共同的區域應對措施。如果這種流行病使我們認識到我們真正感興趣的是在我們面臨的全球性大問題上進行多邊合作,那麼它將起到有益的作用。

7

美國權力需要一種新戰略

Joseph S. Nye, Jr.,“軟實力”之父,曾任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卡特政府的副國務卿幫辦、克林頓政府的助理國防部長及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

2017年,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佈了一項側重於大國競爭的新國家安全戰略。COVID-19的爆發則顯示出這一戰略的不充分性。 即使美國以大國之姿主宰,也不能透過單獨行動來保護自身安全。

對於像COVID-19和氣候變化這樣的跨國威脅,僅僅考慮美國相對於其他國家的力量是不夠的。成功的關鍵還在於與他者共同認識到權力的重要性。

每個國家都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但重要的問題是對這種利益的界定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目前表明,美國未能制定與新世界相適應的國家戰略。

8

歷史將由勝利者書寫

John Allen,國布魯金斯學會現任主席,已退休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四星將軍,北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和駐阿富汗美軍的前司令官。

一如既往,歷史將由危機的“勝利者”來書寫。每個國家,越來越多的個體,都以全新且強有力的方式經歷著這種疾病的社會壓力。不可避免地,相較之那些經歷了不同且更具破壞性的結果的國家,那些憑藉其獨特的政治和經濟制度以及從公共衛生的角度出發而堅持不懈抗擊疫情的國家,將宣佈取得更大的成功。

無論是哪種方式,這場危機都將以難以預料的方式對國際權力結構進行重新洗牌。此次危機將繼續抑制經濟活動並加劇國家間的緊張關係。從長遠來看,這種流行病很可能會大大降低全球經濟的生產能力,尤其是在企業關閉和個人脫離勞動力的情況下。

這種錯位的風險對發展中國家和其他經濟脆弱且工人比例較大的國家尤其巨大。在這一力量的作用下,國際體系將承受巨大壓力,從而導致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出現不穩定和廣泛衝突。

9

全球資本主義的嶄新舞臺

Laurie Garrett,前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階研究員,也是曾獲普利策獎的科學作家。

這次疫情對世界金融和經濟體系的根本衝擊在於,人們認識到全球供應鏈和分銷網路極易受到破壞。因此,疫情大流行不僅將產生長期的經濟影響,而且將帶來更根本的變化。

全球化使公司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生產,並將產品及時交付市場,從而避免了倉儲成本。擱置超過幾天的庫存被視作是市場失敗。供應必須在精心策劃的全球範圍內進行採購和運輸。COVID-19已證明,病原體不僅可以感染人,而且會毒害整個即時系統。

鑑於自2月以來世界經歷的金融市場損失規模之大,商業公司很可能試圖從這種大流行中擺脫出來,對即時模型和分佈於全球的生產模式持保守態度。

結果可能是全球資本主義出現了一個戲劇性的新階段,在這一階段中供應鏈離本土更近,並儲備冗餘以防止未來的破壞。這可能會削減公司的短期利潤,但會使整個系統更具彈性。

10

更多失敗國家

Richard N. Haass,自2003年起擔任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此前曾擔任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前國務卿克林·鮑威爾的資深幕僚。

永久不是我喜歡的詞,可以說是很少或根本不喜歡。 但是冠狀病毒危機至少會在幾年內導致大多數政府對內轉向,即專注於其國土邊界內,而非外部世界所發生的事情。

鑑於供應鏈的脆弱性,這些國家預期將出現這些趨勢:經濟上朝著選擇性的自給自足selective self-sufficiency邁出更大的步伐;對大規模移民的更大反對;鑑於人們認為需要將資源專用於家庭重建和應對危機的經濟後果,解決區域或全球問題的意願或承諾進一步降低。

預計有許多國家將難以從危機中恢復,而國家的軟弱和失敗的國家將成為世界上更加普遍的特徵。這場危機可能會加劇中美關係的持續惡化和歐洲一體化的減弱。

從積極的一面看,我們應該看到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有所加強。但是總的來說,植根於全球化的危機將削弱而不是增加世界的應對意願和能力。

11

美國未能透過領導力測試

Kori Schake, 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在美國國防部和國務院以及國家安全委員會擔任多個高階職務;曾擔任2008年麥凱恩-佩林總統大選的外交政策顧問

由於美國政府狹隘的自私自利和無所作為,美國將不再被視作國際領導。透過讓國際組織提供更多和更早的資訊,可以大大減輕這種流行病的全球影響,這將使政府有時間準備並將資源定向到最需要的地方。

這是美國本可以組織的事情,儘管這也是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但不僅僅是一種自利行為。華盛頓未能透過領導力測試,因此世界變得更加糟糕。

12

在每個國家,我們都看到了人性的力量

Nicholas Burns,哈佛大學約翰肯尼迪政府學院外交與國際政治實踐教授;美國前外交官

這次疫情大流行是本世紀以來最大的全球危機。它的深度和規模是巨大的。公共衛生危機威脅著地球上78億人口中的每一個。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影響可能超過2008-2009年的大衰退。 眾所周知,每場危機都會給世界帶來震動,這將永久改變國際體系和力量平衡。

迄今為止,國際合作嚴重不足。如果美國和中國這兩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不能擱置關於誰應該對這場危機負責和更有效領導的問題的口水戰,那麼兩國的信譽可能會大大降低。

如果歐盟不能為其5億公民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援助,將來各國政府可能會從布魯塞爾收回更多權力。在美國,聯邦政府提供有效措施來遏制危機的能力正經受考驗。

但是,在每個國家/地區,都有許多體現人性力量的例子-醫生、護士、政治領導人和普通公民都表現出了韌性、效力和領導能力。這為人們提供了希望,相信世界各地的男性和女性可以共同應對這一非凡挑戰。

(責編: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