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砥平裡一戰我軍敗退,志願軍陣亡3萬是真的嗎?總共也沒那麼多人

由 欽慶敏 釋出於 綜合

大家好,我們的思淼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抗美援朝戰役是一場中國打出國威,也是西方國家對中國改觀的一次戰役,我國志願軍打了3年,大致被分為了三個階段,總的來說是志願軍處於劣勢的情況居多,這更說明我們能夠把美國打上談判桌不容易。而在第一階段的第四次戰役初期,砥平裡戰鬥可以說是我軍敗退,只是說志願軍陣亡3萬是真的嗎?不吹不黑,真相來了。
砥平裡戰爭發生在1951年2月13日,交戰地點就是在京畿道楊平郡砥平裡,中國志願軍和美國聯軍交戰,從這裡就可以得知並不是美國一方參戰,因此有傳言說美軍參戰的人數是4000人,這本身就不符合實際。美國投入的兵力至少是在6000人,第2師、第23團是美軍的王牌部隊,他們的規模就已經超過了常規的團級規模。
可是說我軍在這場戰役中陣亡3萬,這個資料又是如何“編造”而來?我軍赴朝鮮作戰也是分批次,在戰場上我軍缺乏重型武器,要付出成倍的代價才能擊退敵人,經過了三次戰役,人員折損率高,在砥平裡戰役中能夠投入的兵力,頂多是15000人。有人數優勢卻沒有武器優勢,所以我軍在這場戰役中打得很艱難。
從我軍參戰的最大兵力值就可以知道陣亡3萬人屬於無稽之談,根據我方《戰例選編(四十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一一五師戰史》《四十二集團軍簡史》中的記錄資料,我方陣亡人數為3300餘人,而聯合國軍折損是我方的八分之一。這樣的對比可以用慘敗來形容,而我軍用血的教訓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志願軍極度缺乏重型武器,用人海戰術並不能對戰役有幫助,讓我軍開始調整作戰戰略。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