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蒲曉磊
幾天前,黃志賢委員到福建漳州調研時發現,一粒片仔癀就要700-800元,而且還不一定能買到,“既然百姓有這種需求,產品質量又好,我建議國家應該支援企業加大投入,多生產一些產品供應市場,供應量提高了,產品的價格也會下來,百姓也會滿意”。
“中藥材的質量安全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已經到了影響中醫療效和信譽的嚴重地步。關於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不足,也應該採取切實有效的方法。”肖懷遠委員說。
……
6月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對中醫藥法執法檢查報告進行分組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指出,中醫藥法頒佈施行以來,中醫藥各項事業和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但存在的薄弱環節也需進一步改革完善。
與會人員普遍認為,報告對問題找得準,原因講得透,提出的建議針對性、操作性、指導性都很強。政府有關部門應該高度重視,逐條加以研究、逐步加以解決,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法貫徹落實,更好地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保障人民健康。
對濫用有害化學品行為加重處罰
報告指出,中藥材質量安全問題比較突出,產業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中藥材質量良莠不齊,中藥材種子種苗發展混亂、農藥殘留超標等問題突出。
杜小光委員建議,加強中藥的品質管控,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中藥從產地、種植到採收、倉儲、運輸等環節的質控標準和質控體系,對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和藥材質量的栽種中濫用農藥、採收後濫用有害化學品保鮮增色等不法行為,建議加重刑罰和經濟處罰。對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不法行為,加強市場監管,加大處罰力度。
楊志今委員認為,中藥材質量好壞,對醫療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中醫藥法對中藥材質量有著明確規定,但檢查發現,中藥材質量安全問題還是比較突出,這說明相關法律規定還沒有完全落實落地,監管政策措施還不夠細化完善,剛性監督還不夠硬核有力。這次報告建議中提出嚴格中藥質量監管的5條措施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建議有關部門認真重視這些建議,儘快細化完善相關的配套措施,拿出解決中藥材質量安全問題的硬約束,確保中藥材質量安全,促進中藥製劑以及中藥飲片的質量提升。
擴大院校招生不斷壯大人才隊伍
報告指出,中醫藥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存在薄弱環節。檢查發現,中醫藥院校專業課程體系設定還不夠合理,一些院校的中醫藥教育中醫經典的教學偏少,且與中醫基礎類課程和臨床實踐課程銜接、融合不夠。中醫藥專業學生中醫思維不穩固,臨床動手能力有待加強。
賈廷安委員說,儘管近幾年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但高層次人才培養、院校中醫藥專業建設、中醫藥學生臨床實踐等都還存在較大差距。建議進一步完善中醫藥學科體系,擴大中醫藥院校招生,不斷壯大中醫藥人才隊伍規模;完善中醫藥師帶徒制度,推進早臨床、早跟師教學模式,不斷增強學生臨床實踐能力;鼓勵中醫院校畢業學生到鄉村去、到基層群眾中間去,妥善解決民間確有中醫專長人員合法行醫資格問題,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中醫藥服務。
杜玉波委員說,有的中醫藥大學校長反映,目前臨床教學基地“重醫療,忙醫療”現象普遍存在,醫院對臨床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經費保障、評價標準等問題都直接制約臨床人才的培養質量。建議衛生部門與教育部門通力合作,加快完善各類臨床教學基地標準和准入制度,加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建設力度,充分發揮臨床教學基地的作用,促進醫教協同,提高培養高水平中醫藥人才的能力。
嚴肅整治涉中醫藥虛假廣告宣傳
報告提出,各有關方面要加大中醫藥法宣傳和普及力度,緊扣中醫藥法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普及中醫藥科學知識,弘揚中醫藥文化。創新宣傳普及方式,與嚴厲打擊各類“偽中醫”違法行為結合起來,採取以案說法等方式加大中醫藥法及其實施成果的宣傳,在全社會營造關注中醫藥、認同中醫藥、信任中醫藥、依法保護和促進中醫藥發展的良好法治環境和社會氛圍。
左中一委員指出,從現實情況看,有兩種現象對中醫藥產生比較大的傷害。一種是歧視中醫,甚至全盤否定中醫,另一種是過分誇大中醫藥的作用,所謂包治百病的神醫,以及各種以營利為目的、打著中醫藥旗號的養生保健服務等等。這些都擾亂了人們對中醫的認識,也破壞了中醫的聲譽,削弱了人們對中醫的信任。所以特別需要加強中醫藥知識的宣傳普及,引導人們科學認識中醫、認同中醫。建議加大對中醫藥宣傳的力度,加強包括宣傳內容、形式、載體的統籌規劃,注重效果,科學準確地宣傳中醫,形成信中醫、用中醫的濃厚氛圍。建議廣泛開展中醫藥知識進校園、進課堂,讓青少年從小熱愛中醫藥。同時,對一些涉及中醫藥的虛假廣告宣傳,應該嚴肅依法整治,加強規範管理。
“目前社會上存在著排斥中醫藥或迷信中醫藥現象,對中醫藥也確實不太瞭解。因此,應當重視宣傳普及中醫藥法和中醫藥知識,特別是要重視中醫藥預防疾病、治療慢性病及強基固本的功能,在瞭解和按需利用的條件下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鄭功成委員說。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