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所謂“民主峰會”,美國高度重視,不斷炒作渲染,想借此機會美國擴大影響力,重整美國“雄風”。
11月下旬,美國高調公佈峰會受邀者名單,中國、俄羅斯、以及大部分東盟國家被排除在外,而臺當局卻堂而皇之地成為美國所謂“民主峰會”的座上賓。
對此,中俄兩國駐美大使聯合署名,於11月26日在美國媒體上發表文章,痛批美國搞所謂“民主峰會”是無恥之舉。中俄大使聯合署名在美國的媒體發表文章痛批美國,這在國際外交史上,估計也是頭一回。
由此可見,中俄兩國對美國召開所謂“民主峰會”是多麼憤怒。
除了中俄兩國,菲律賓也對此表達了不滿。
菲律賓媒體在12月3日刊發了一篇題為《拜登的“民主峰會”應該審查美國國內的倒退》的評論文章。
文章指出,一些所謂的“民主國家”正在從內部開始撕裂,所謂的“民主”正面臨自二戰以來最大的威脅,美國此時舉辦峰會是否過時,這一點飽受質疑。
美國應該在自己國家內部討論“民主問題”,而不是將重點放在其他國家,以某種標準評判誰是“民主國家”,誰不是。美國每天都在上演政治醜聞,所謂“民主燈塔”早已坍塌,拜登政府應該讓美國人瞭解,如果他們的“民主”失敗了,美國將面臨什麼,美國應該好好審視自己。
雖然美國是菲律賓的盟友,但對於美國所謂的“民主峰會”,菲律賓毫不客氣地予以批評,把美國罵得底褲都不剩。
既然這個峰會飽受爭議,受到眾多國家的批評,那麼美國執意舉辦該峰會是為了什麼,會帶來哪些後果?
眾所周知,美國霸權是以金融、軍事、科技做支撐,所謂“民主”不過是美國對外輸出的產品,是攪亂與美國利益不符國家的“殺手鐧”。美國自詡為“民主典範”,是全世界的“民主燈塔”。但經歷今年1月份的國會山騷亂後,“民主燈塔”已經垮塌,美國淪為全世界的笑柄。
拜登上臺後高喊“美國回來了”,急忙修復與盟友的關係。在經過一番瞎折騰後,美國的盟友確實回來了一部分,但此時的美國已經內憂外患,早已不復當年之強盛。
為了鞏固霸權,重振“美利堅雄風”,美國急需召開這場峰會,以“民主”為依託,將盟友團結在自己身邊,共同應對所謂的“中國威脅”。
這便是美國召開這場峰會的主要目的。
接下來在分析美國召開這場峰會可能會帶來的一系列後果。
首先,美國企圖透過召開峰會的形式繼續推銷自己的民主,只會適得其反,是一個絕妙的諷刺。
美國自詡為“民主國家”,但美國的民主選舉,其實就是錢權交易。民主黨和共和黨因選舉暴露美國民主弊端,美國國會大廈被攻佔,絕不是偶然,而是美國內部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
拜登表面上是美國最有權勢的人,但他只不過是猶太財團和軍工複合體的代言人。美國總統如果不符合他們的要求,要麼被換掉,要麼死於非命,就像肯尼迪那樣。
美國民主已經成為利益集團錢權交易的程式碼,有何資格自稱“民主國家”,有何資格以“民主”為紐帶,統領西方世界?
其次,世界格局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企圖用民主將世界分為兩大陣營,這種分裂世界的行為不得人心。
美國拉攏歐洲盟友聯合遏制中國,同時不斷派人訪問東盟國家,逼他們選邊站隊,挑撥中國與東盟各國的關係,妄想徹底孤立中國。但這次美國開峰會邀請的東盟國家屈指可數,這說明美國與一些東盟國家擁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它們不符合美國認定的“民主國家”範疇。
美國以“民主”作為武器,企圖從東盟內部撕開一個口子,這樣只會遭到更多東盟國家的反對。美國曾經將德國分為東德與西德,將朝鮮半島分為兩個不同體制的國家。如今又打算在東盟搞分裂,讓更多東盟國家成為美國反華的“打手”。
但美國顯然有些自不量力,中國與東盟互為最大貿易伙伴,與多個東盟成員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居,東盟不可能為了美國給的蠅頭小利與中國作對。
美國這麼做,最終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作自受。
最後,美國的遏華戰略,一方面是自己親自動手製裁中國,另一方面是拉攏其他國家給中國製造麻煩,拖住中國的後退,讓中國不能發展進步。然而,美國這麼做,只會害人害己。
比如說,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制裁中國企業,造成中國產品無法正常進入美國,最終還得美國自己買單,美國付出了通貨膨脹的代價——美國對中國徵收的懲罰性關稅,最終大部分轉移到美國的消費者身上,讓美國的“零元購”活動越來越多。
美國以“民主”為由將中國拒之門外,聯合其他國家對抗中國。美國所謂的“民主”充滿了冷戰思維,“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屈從美國的就判定為“民主國家”,反對美國的國家,就被美國以“不民主”為由聯合討伐。美國這哪是舉辦“民主峰會”?分明是在為發動新冷戰做輿論準備。
為了鞏固霸權,重振“美利堅雄風”,避免成為下一個日不落帝國,美國可謂是無所不有其極,把能想到的招數都使用上了,否管是好招還是昏招。
此次美國召開所謂“民主峰會”,儘管來勢洶洶,但除了宣揚那些陳詞濫調外,並不會改變當今世界格局,所謂的民主戰略,終究不過是一個無聊的鬧劇罷了。
對於中國而言,無論美國使用什麼招,我們都必須奮發圖強,團結一致,才能做到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