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校‘諜影疑雲’:當FBI將矛頭對準華裔科學家”——《紐約時報》28日以此為題發文,關注了“處在社會邊緣的群體”:在美國大學工作的華裔科學家。
FBI資料圖。圖源:視覺中國
胡安明曾是美國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的終身教授。但《紐約時報》稱,聯邦調查局(FBI)特工們花了近兩年的時間跟蹤他,甚至監視他的兒子。FBI告訴胡安明所在的大學,他是一名中國特工,該大學後來解僱了他。雖然沒有任何間諜活動的證據,美國聯邦檢察官仍然對胡安明提出指控,稱他隱瞞與北京一所大學的關係,並在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獲得研究資金時“欺騙政府”。審判在陪審團無法作出裁決後結束。今年9月,審理案件的法官宣佈,針對胡安明的所有罪名不成立。“那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時期。”胡安明在採訪中說。
胡安明只是眾多美國華人科學家遭遇的一個縮影。《紐約時報》稱,亞利桑那大學和由著名華裔美國人組成的“百人會”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受訪的華裔科學家中,約有一半認為自己受到了美國政府的監視,其中包括一些美國公民。
胡安明案曾被美國媒體廣泛報道,因為這是美國司法部臭名昭著的“中國行動計劃”下第一位接受審判的學者。該計劃聲稱“旨在防止中國政府竊取美國商業機密和其他間諜行為”。《紐約時報》稱,“中國行動計劃”啟動已經3年,在此期間,FBI對相關學者提出了12項起訴,但沒有一項涉及經濟間諜或竊取商業秘密及智慧財產權。最近,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的近2000名學者簽署了致美國司法部長加蘭的公開信,敦促終止“中國行動計劃”。
“我們的知識分子和技術力量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移民”,簽署人之一、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家、美國前能源部長朱棣文說,“我們搬起石頭砸的不是自己的腳,差不多砸的是自己的頭”。
“不安情緒正在加劇。”《紐約時報》稱,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已入籍美國的琚詒光表示,2010年NASA曾請他幫助制定美國火箭技術的未來計劃,但如果他今天收到同樣的邀請,他會拒絕。與該機構合作帶來的榮譽不值得他和家人去冒險。“不是因為我不想服務,是我不敢服務。”▲ (於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