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近日釋出全球抗疫排行榜,美國赫然其上,名列榜首,而眾所周知抗疫成果顯著的東亞國家,如中國、韓國、新加坡等卻掉落其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資料以此前一個月內零確診率和零死亡率和其他國家形成鮮明對比,卻排行第八;與之相對的是,在排名前十名的國家中,美國的新冠肺炎感染率和死亡率都是最高的。這讓人不禁思考,第一名究竟是從何而來?
彭博社自稱,在新冠疫苗開始全面普及的現在,衡量全球抗疫排名的標準應該被重新定義,即所謂的“正常化”。由此,他們引入了“重新開放進度”作為主要的衡量指標,其中包括疫苗覆蓋率、封鎖嚴重度、航班飛行能力和疫苗接種者可旅行路線四個二級指標。而原有的新冠肺炎疫情資料和居民生活質量反而退居其後。這樣的衡量標準是如何得出美國第一、中國第八這樣令人瞠目結舌的結論的呢?
首先,彭博社把封鎖措施作為負面指標就是一個錯誤的開端。不可否認的是,民眾生活的正常化可以成為抗疫成果的標準之一,但開放度和封鎖措施從來就沒有成為一個公認的標準。特朗普時期的美國一直被國際社會詬病的正是為了所謂的“正常化”和開放度而沒有及時實施有效的封鎖措施,導致疫情蔓延,感染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而東亞國家,尤其是中國因為快速而有效的應對措施和封鎖政策使疫情在幾個月內得到控制,民眾得以恢復正常生活,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事實上,彭博社資料指標中2021年GDP預測增長率中國是8.5%,遠超包括美國(6.6%)在內的其他國家。又有什麼能比經濟增長更能有力地說明生活恢復正常化了呢?
其次,彭博社的指標和資料蒐集漏洞百出。譬如,在其新增的“重新開放進度”一級指標中,其所使用的封鎖嚴重度指標就缺乏可信度。彭博社在其公佈的資料計算方法中居然聲稱,在封鎖嚴重度指標中對大多數國家使用了牛津大學的政府封鎖措施資料,但對中國卻不採用這一資料。在牛津大學資料庫中中國資料並無缺失的情況下,彭博社任意排除中國資料,靠主觀臆斷給中國打分,實屬荒唐。
彭博社從第一版的全球抗疫排名中設定“人均疫苗佔有量”到第二版新增“每100人接種疫苗指標”,再到在第三版即日前新出的版本中直接增加一整欄的“重新開放進度”指標,可以說為了將美國送上第一的寶座不遺餘力。
彭博社處心積慮不斷修正全球抗疫排名指標,實質上是美國在逐步開展它後疫情時代的自我宣傳,為它在疫情期間糟糕的應對措施鋪上遮羞布。作為西方眼中“非民主國家”的中國抗疫取得巨大成功,展現出制度體制優勢、強大的凝聚力和治理能力,這是對西方“民主優越論”的重大打擊,也削弱了美國在中美“全面戰略競爭”中的話語和道義優勢。因此,彭博社的這些“小動作”,可以說是試圖透過貌似“科學”的方式,構築“民主國家”比“威權國家”抗疫更有力的話語敘事。這些“小動作”與在新冠病毒溯源問題上對華“汙名化”形成了一整套相互配合的“套路”和打法,最終目的都是服務於美國對華“戰略競爭”,維護美國所謂的領導地位和世界霸權。
彭博社的這種做法以“科學”的面貌出現,具有隱蔽性,對於國際輿論具有一定的誤導性和欺騙性,但是,脫離了實際的所謂排名,註定經不起事實和人們現實觀感的檢驗。這種妄圖透過改寫敘事來掩蓋抗疫不力、建構虛幻的抗疫優等生形象的做法,不僅自損顏面,自傷信譽,而且更加暴露出不尊重生命的態度。這一“用心良苦”卻自欺欺人的做法,不僅不利於凝聚全球抗疫合力,也絲毫無助於美國國際形象的改善。
(作者:王棟,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長聘正教授、教育部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執行主任;潘靜珂,系教育部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研究助理)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王布米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