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釋出會,介紹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有關情況。會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本輪聚集性疫情累計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1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已派出工作組和專家組在安徽、遼寧指導疫情處置和醫療救治工作。
近期各地群眾踴躍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截至5月19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44951.1萬劑次,其中最近8天共接種超過1億劑次。
安徽遼寧病例
病毒基因序列完全相同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我國近期沒有本土傳播病例,也就是說,出現聚集性疫情的病毒一定是來自境外感染的人,或者是汙染的物品,溯源工作正在調查當中。安徽的病例、遼寧的病例,從病毒的基因序列來看,是完全相同,是同一個傳播鏈上。
吳尊友介紹,在社會層面不會長期存在無症狀感染者,一般來說,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比較小,無症狀感染者通常是有長時間頻繁接觸,才可以造成傳播,通常是家庭的共同生活,或者一起共同勞動。無症狀感染者也不會連續傳播一代、二代。如果即使傳播一代二代,沒有臨床病例的話,它就會自動終止了。如果出現臨床的病例,可能引發區域性的疫情。
從5月14日安徽通報的10個病例的雙抗體檢查來看,抗體都是陰性的,也就是說感染的時間不長,從發現病例到最早的傳播,大概有一個最長潛伏期。這樣的規模,結合安徽和遼寧兩輪篩查的結果來看,這起疫情規模不會太大,不會出現像今年年初那樣的規模。
這次疫情再次提醒我們,警鐘要常鳴,防控措施不能鬆懈,我們每個老百姓還得堅持常態化防控的各項措施。
印度變異毒株在三千多株以上
但並不是數量越多越可怕
吳尊友介紹,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專門設立了網站,監測全球的病毒變異情況,各個國家把新發現的變異毒株都上傳到這個監測網上。從監測網可以看到,印度變異毒株有三千多株。“我們知道,上報的、監測的毒株只佔實際病例的很小一部分,也就是說,在印度真正的變異毒株可能超過或者遠遠超過三千多株。”吳尊友說。
病毒變異是不是變異的數量越多越可怕?
吳尊友解釋,並不是。病毒的變異,最重要的是看它變異的性質,微小的變異不需要給予關注。世界衛生組織把病毒變異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特別“需要警惕的變異毒株”,像英國的、巴西的、南非的。第二類叫“值得關注的變異毒株”。像印度的這起變異,就是目前流行佔優勢的毒株,就屬於“值得關注的變異毒株”。其他的變異,就是“無需關注的變異毒株”。
現有疫苗可以應對
印度新冠病毒變異株
國產的新冠疫苗能否應對印度的變異毒株?中國是否會因此調整疫苗的免疫規劃及疫苗研發生產的技術工藝?
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成員邵一鳴表示:第一,我們國家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對印度變異株也進行了一些研究,初步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們現有的疫苗是可以應對印度變異株的,可以產生一定的保護作用。
第二,病毒在不斷的變異過程當中,它的變異還會加大,那麼一旦出現我們現有疫苗應付不了的變異株,我們國家的滅活疫苗是有很快捷的方法來應對的。只要在投料端加入新變異株的病毒,整個生產工藝不用做絲毫改變,我們的產品端針對變異病毒的新疫苗就出來了。所有的相關部門都在密切跟蹤,一旦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有新的疫苗投入使用來應對。
同一技術路線的疫苗
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混打”
疫苗混打會不會影響保護效率?什麼情況下可以混打,什麼情況下不可以?
邵一鳴介紹,疫苗混打一般是發生在同類同條技術路線的疫苗間。主要原因可能是疫苗的供應一時沒有到位。我們之前做過大量的科學研究試驗,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另外一個廠家的同一個技術路線的疫苗,效果是完全一樣的,既不會影響保護效果,也不會影響疫苗的安全性。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則表示,原則上我們建議用同一個企業同一種技術路線的產品來完成兩劑次或者三劑次程式的接種。如果沒有同一個企業、同一種技術路線的產品來供應的這種特殊的情況下,我們建議用同一種技術路線的產品來替代。
兩劑次接種間隔
超過8周疫苗也有效
新冠滅活疫苗兩劑之間最佳間隔期是8周以內,第二劑如果超過了8周是不是沒有效果?
王華慶表示,通常情況下,要按照程式間隔去完成接種。假如超過了這個間隔,或者再拉長的話,後續的接種也都是有效的。對於這樣一個通用原則,我們這次也寫到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指南》當中。
滅活疫苗要求是在8周之內儘量完成,假如第二針和第一針間隔超過了8周,這種情況下無需補種,也無需重新開始進行接種。超過了8周的話,把缺的劑次補上就可以了。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緒軍 孫樂琪
監製:張力
編輯:初心
來源 北京日報微信公號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