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力打造環太湖地區科創帶

  協力打造環太湖地區科創帶

  ——訪無錫市委書記黃欽

  記者 孔令君

  無錫,作為人均GDP排名在國內GDP萬億俱樂部中居領先地位的城市,正做好四篇文章:東向接軌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北向引領輻射錫常泰跨江發展,南向協同聯動寧杭生態經濟帶建設,西向推動湖灣一體發展。那麼,在長三角建設世界級城市群過程中,無錫如何發力?聽無錫市委書記黃欽從太湖說起。

  太湖美,好風景帶來新經濟

  記者:都知道太湖美,無錫是太湖明珠,太湖的美與無錫的美息息相關。

  黃欽: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是長三角共同的太湖,太湖沿岸有江蘇無錫、蘇州、常州,浙江湖州、嘉興,太湖水也是上海飲用水的水源地之一。太湖及太湖流域的保護,尤其需要長三角共保聯治。

  近年來,無錫重點圍繞協同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建設環太湖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範區等重點領域,探索開展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取得積極成效。在協同治水方面,深化和推廣聯合河長制,協同推動蘇錫常三市聯合治水治汙,無錫與蘇州建立了望虞河聯合河長制,聘任45名望虞河聯合河長;無錫與常州簽訂了跨界水環境聯防聯控工作協議,加強無錫、常州交界區域水環境保護和水汙染防治工作;在京杭運河無錫段、主要入湖河流和望虞河西岸河流等地區開展區域補償工作,實施10年以來,無錫累計獲得補償資金4200多萬元;去年無錫與湖州建立了太湖藍藻防控協作機制,建立統一規劃、聯合執法、生態修復、聯合巡查等“十項機制”,共同提升藍藻防控水平。在協同治氣、協同治固廢方面,環太湖城市也共同發力,探索聯合治理的長效機制。

  自2007年太湖水危機後,太湖已經連續13年安全度夏,實現了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的目標。十多年來,環太湖城市人口增加了約2000萬,GDP增加了約135%,但太湖水質明顯好於十多年前,從Ⅴ類改善為Ⅳ類。這些年,無錫在太湖治理上投入很大,太湖沿岸的3公里範圍內,關掉了大約3000多家汙染企業;幾年來,無錫累計壓減鋼鐵產能290萬噸、水泥產能30萬噸,力度非常大。

  我們清醒地看到,在全球範圍內,好的湖泊治理案例至少要持續投入幾十年,當前太湖治理仍處在爬坡過坎的攻堅階段,必須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確保水質持續穩定向好,努力實現太湖安瀾、河湖健康、人水和諧,為建設美麗無錫夯實基礎。

  記者:好風景帶來新經濟,太湖不僅變美了,還孕育出了太湖灣科創帶。

  黃欽:去年,無錫全面啟動建設太湖灣科創帶,召開全市大會部署推進,請上海同濟大學吳志強院士團隊牽頭規劃研究,制定出臺五年發展規劃。

  去年11月,在無錫舉辦的第二屆蘇錫常一體化發展合作峰會上,釋出了共建科創帶的倡議書。去年12月,科技部印發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中明確支援環太湖科技創新帶發展,在即將舉辦的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上,還將簽署環太湖科創圈合作協議。無錫將舉全市之力推動太湖灣科創帶建設這個“頭號工程”,並加強與上海市的嘉定區、青浦區,我省的蘇州市、常州市,浙江省的湖州市、嘉興市,安徽省的宣城市等環太湖“兩區六市”聯動,以生態湖灣為紐帶、科技創新為支撐、科產城人融合為動力,構建最佳化湖灣發展生態系統和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共同把環太湖地區打造成為長三角的“科創眼”,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太湖牌,與環太湖城市協同創新

  記者:無錫要與環太湖城市協同創新共同打好“太湖牌”,無錫的“家底”如何?

  黃欽:在無錫的太湖沿線,聚集了無錫超過90%的科研院所、80%的在校大學生、70%的高層次人才、60%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50%的高新技術企業,包括江南大學、東南大學無錫分校等院校,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地區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70%。此外,湧現了“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等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層面,太湖灣科創帶以約佔無錫1/10的面積,創造出超無錫全市1/3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培育出以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叢集,物聯網、積體電路等細分產業領跑全國。

  無錫正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產業變革趨勢,積極佈局“太湖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比如無錫聯合中船702所建設的太湖實驗室,去年正式揭牌並被授予“江蘇省實驗室”,今年將爭創國家實驗室。無錫支援國家積體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創新中心、國家智慧交通綜合測試基地、無錫先進技術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加強內涵建設,持續提高重大創新策源能力,為實現重大創新突破、培育高階產業奠定基礎。

  另外,無錫正深入實施“太湖之光”科技攻關計劃,將安排約佔25%的市級科技計劃專案資金給予重點支援,著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標誌性核心技術。無錫正深化實施“太湖人才計劃”,已累計培育“太湖人才計劃”專案349個,先後吸引17位諾獎得主來錫合作創新創業,人才總量超過183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14.05萬,連續兩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

  秉持“服務龍頭、合作共贏”理念

  記者:生態環境與創新能力都是城市競爭力,長三角一體化中,無錫如何讓更多人受益?

  黃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終還是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近年來,無錫積極推動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使一體化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比如,在醫療方面,無錫探索構建跨區域醫聯體,無錫市人民醫院等一批醫院分別與上海有關醫院建立技術合作關係,與上海、蘇州、南京等名院重點專科建立專科醫療聯盟,建立雙向轉診和會診平臺通道,無錫新吳區新瑞醫院作為上海瑞金醫院無錫分院建成投運,定期邀請上海專家前來坐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輻射範圍不斷擴大;無錫已柔性引進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張文宏教授專家團隊,給予1000萬元用於臨床科研與技術創新。

  比如,在文化體育方面,無錫作為上海國際藝術節開設分會場活動的首座城市,成功舉辦八屆分會場系列活動,引進各類文藝演出200餘場,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數百場;整合滬浙皖等各地文化資源,藉助上海國際藝術節、紫金文化藝術節等平臺,推出太湖文化藝術季,打造長三角文化交流合作的一體化新平臺。無錫馬拉松先後獲評中國田協“金牌賽事”、世界田聯“銀標賽事”,吸引長三角地區35%的選手參與;環太湖國際公路腳踏車賽已成功舉辦八屆,是我國四大職業公路腳踏車賽之一。下一步,無錫將聯手打造更多長三角區域重大體育賽事,舉辦長三角皮划艇賽等活動。

  還比如,在養老方面,無錫致力推動長三角養老合作,與安徽省安慶市簽訂《長三角區域養老服務一體化合作協議》,培育引入一批知名養老機構,宜興湖 九如城頤養院入選首批長三角異地養老機構名單。

  記者:無錫一直被稱為“小上海”,與上海淵源極深。對上海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更好發揮龍頭作用,您有什麼期待和建議?

  黃欽:多年實踐證明,無錫的發展離不開上海龍頭引領,只有學習上海、對接上海、服務上海、融入上海,無錫這個“小上海”才能打開發展的廣闊空間。無錫將始終秉持“服務龍頭、合作共贏”的理念,在積極服務融入上海強化“四大功能”、建設“五個中心”中,努力成為全球資源集聚之地、科技創新應用之地、高階產業承載之地、開放樞紐拓展之地、金融貿易活躍之地,成為上海發揮核心輻射功能和龍頭帶動作用的重要支點。

  無錫期待在科技創新、開放合作、資源集聚等方面,得到上海的更多支援和幫助。比如,組建兩地創新聯合體,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增強產業叢集內部溝通,探索消除製造業協同發展的隔閡壁壘;加快“滬錫協同創新中心”等載體建設,讓更多的創新成果在無錫轉化、孵化和產業化;在產業發展方面,主動承接上海產業轉移,有針對性地佈局、引進、培育一批重點製造業專案,加快推進華虹無錫基地、上海大學無錫產業研究院等一批區域合作載體建設。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50 字。

轉載請註明: 協力打造環太湖地區科創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