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復興引擎:“工業鏽帶”變“活力秀場”,後冬奧一起向未來

三高爐南廣場迎來北京時裝週首秀,冰墩墩雪容融裸眼3D影片首發……剛剛過去的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煥新升級的首鋼園展區為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京西復興引擎:“工業鏽帶”變“活力秀場”,後冬奧一起向未來

這座了不起的首鋼園,是京西石景山發展的縮影。100多年前,鋼鐵巨人在京西崛起。1952年,石景山因廠設區,一路見證了首鋼生產的火紅年代和由火到冰的涅槃重生。從服務首鋼到改造首鋼再到借勢首鋼發展,近年來,石景山在城市更新和產業轉型上不斷髮力,打造了滑雪大跳臺、冬奧公園等一個個京西新地標,老工業區一改過去“灰頭土臉”的形象,實現了向綠色高階之城的華麗蝶變。

京西復興引擎:“工業鏽帶”變“活力秀場”,後冬奧一起向未來

從默默服務到走向前臺

提起石景山,很多人心目中的印象是典型的老工業區,高爐煙囪林立,鋼鐵火花四濺,生產熱火朝天。很長一段時間裡,相比於在我國鋼鐵史上赫赫有名的首鋼,石景山一直默默無聞地扮演著服務保障首鋼生產的角色。

石景山區的建立與首都對工業區的規劃定位息息相關:自1948年劃入北平市以後,石景山先後被劃為北京市第十九區、第十五區,1952年始建石景山區,1958年被撤銷,1963年成立石景山辦事處,1967年才正式復建成為石景山區。

打這兒起,石景山開啟了鋼花四濺的火紅年代。從石景山鍊鐵廠起步,1994年首鋼迎來高光時刻,這一年,它以824萬噸的產量超過當時的寶鋼總廠,成為全國產量第一的鋼廠。

“那是首鋼生產的黃金期,我們首鋼人每天都是笑著去上班,‘農業看鳳陽,工業看首鋼’絕不是一句空話。”時至今日,86歲的老首鋼攝影師陳尚彬仍珍藏著那張有名的《首鋼之夜》,那是一片紅色的鋼鐵海洋,照片中濃煙、火花以及火車頭耀眼的大燈,無不顯示當年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

伴隨鋼鐵產量迅猛增長,首鋼沒能繞開環境汙染問題,甚至還曾在社會上引發關於“要首都還是要首鋼”的爭論。2001年7月13日,首鋼命運迎來重大轉折:北京申奧成功,首鋼停產搬遷勢在必行。2005年,國務院批准“首鋼實施搬遷、結構調整和環境整治”方案,拉開了中國鋼鐵史上最大規模遷移的序幕。首鋼自此開始逐年減產,直至2010年最後一爐鐵水流出、高爐熄火。

過去一直存在感不強的石景山區,被推向了前臺。石景山區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回憶,自2005年實施搬遷調整分流富餘人員以來,首鋼共向社會分流24100人,特別是2010年末首鋼全面停產後,一次性向社會分流富餘人員10100人。“作為首鋼廠區所在的屬地政府,這在當時給石景山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該負責人說。

為此,石景山區於2006年與首鋼共同成立了“北京市石景山區首鋼職工就業服務中心”,在分流安置、創業、培訓等方面提供就業指導與服務。同時,石景山區還制定出臺了積極的就業政策,支援用工單位錄用首鋼富餘人員,為自主創業的首鋼人員提供補助支援。資料顯示,石景山區累計實現接收首鋼分流富餘人員15156人,再就業率達到92.43%,為首鋼搬遷調整提供了穩定的社會保障。

京西復興引擎:“工業鏽帶”變“活力秀場”,後冬奧一起向未來

謀篇佈局城市復興新地標

如今的首鋼園,3號高爐變身多功能秀場,老電廠改造為香格里拉酒店,尤其是冬奧會上亮相的滑雪大跳臺,更是驚豔了世界。老舊工業遺存被賦予了新生,整座園區煥發出了新光彩。

蝶變並非一蹴而就,背後經歷了長期的研究與探索。

首鋼搬遷後,留下了大片的工業園區和老舊淘汰的廠房裝置。一開始,圍繞工業遺存是“保”是“拆”,各方意見很不明確。2005年剛剛啟動搬遷時,首鋼與清華大學合作開展了廠區工業資源調查評估,從歷史文化價值、工藝流程代表性、汙染治理、經濟和技術等多個方面對現存工業設施進行調研,調查結果確立了分層分級的保護原則和框架。這項研究為後續改造指明瞭方向:首鋼工業遺存不僅要保護,還要保留工業風、首鋼味兒,讓歷史感與自然相融合。

“北京市從未希望首鋼簡單地賣地,而是要盤活存量資源,以首鋼自主更新為主、市場化開發為輔,實施分割槽分片滾動開發,最終完成改造,實現產業升級。”首建投副總經理王達明表示。為了更好地組織新首鋼發展建設,北京市於2013年成立了新首鋼高階產業綜合服務區發展建設領導小組,並設立市新首鋼辦,石景山區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市、區、企合作,部門聯動,合力解決老工業基地改造中的難點問題。

“2015年,《首鋼園區城市風貌研究》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直接促成了北京冬奧組委入駐首鋼園區的決策。”北京戰略學專家、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首鋼集團總建築師吳晨介紹,這項研究創新性提出“保留工業素顏值、織補提升棕顏值、生態建設綠顏值”的打造整體風貌理念,將“織補城市”“海綿城市”等設想運用到規劃編制和專案改造設計中,為首鋼工業遺存改造明確了方向。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2017年,《新首鋼高階產業綜合服務區北區詳細規劃》獲得原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批覆,進一步為園區北區建設奠定了基礎。

一項項研究出爐,一項項規劃落地,首鋼工業遺存改造的思路逐漸清晰。2018年底,北京市釋出《加快新首鋼高階產業綜合服務區發展建設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行動計劃(2019年-2021年)》,即人們熟知的“新首鋼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了透過文化、產業、生態、活力“四個復興”,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的總體目標。自此,首鋼地區轉型發展的規劃探索歷經10年,最終確認了明確的總目標和路線圖。

“工業鏽帶”變“活力秀場”

過去首鋼的筒倉、料倉改造成創意辦公區,鏤空雕刻的玻璃圓孔活潑靈動,內部空間活力時尚……2016年5月13日,北京冬奧組委首批工作人員入駐首鋼園區內的西十筒倉辦公區。前來採訪報道的媒體記者紛紛舉起手機相機,“原來工業遺存改造後可以這麼漂亮!”

冬奧組委的入駐,拉開了首鋼轉型實施階段的序幕。時隔多年,首鋼園內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又回來了。

老工業廠房改造成冬奧訓練場館,“功勳高爐”3號高爐變身多功能秀場……漫步園區,撲面而來的是兼具時尚與科技的工業風,工業遺存與自然山色完美交融。就連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也稱讚,石景山首鋼園區必將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推動城市發展的典範,成為世界工業遺產再利用和工業區復興的典範。

“在推動新首鋼規劃建設的大背景下,石景山明確了‘石景山就是新首鋼、新首鋼就是石景山’的工作思路,建立高層對接機制,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切實推動三年行動計劃落地,讓新首鋼的改造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石景山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9年9月,市民驚喜地發現,長安街西延線上的首鋼廠東門打開了,一座跨越永定河、連線門頭溝與石景山區的新首鋼大橋建成通車。這是具有特殊時代意義的一次轉變,從封閉的廠東門變為連通的跨河大橋,透露首鋼擁抱變化、主動開放的強烈訊號,這同時也是石景山區與首鋼區企聯動,推動城市轉型發展的有益探索。

隨著廠東門開啟的,還有過去因廠區割裂的城市空間。2021年10月1日,依永定河而建的北京冬奧公園建成開放,把首鋼園與蓮石湖公園、永定河休閒森林公園等串聯起來,打開了過去封閉的廠區圍牆,縫合石景山西部區域城市空間介面,石景山實現了由背河發展向擁河發展的華麗轉變。

“我家就住在公園邊上,從窗戶一眼就能望見這裡,我是一點一點看著它從荒草叢生變成冬奧公園的。”石景山區古城街道濱和園社群居民李佳感慨,“過去蓮石湖公園只通到新首鋼大橋下,現在橋下空間打通,首鋼園與永定河連在了一起。穿過大橋,滑雪大跳臺也近在咫尺,拉近了我們和冬奧的距離,也拉近了我們和城市的距離。”

2021年底,“新首鋼三年行動計劃”收官,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年來,新首鋼地區重點專案累計完成投資近600億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綠色生態、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共計46個專案完工,區域城市主體框架基本成型。

由於轉型成果顯著,石景山先後四次獲得國務院“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城市”表彰,昔日的“工業鏽帶”蝶變為城市“活力秀場”,成為京西獨特的城市風景線和網紅打卡地。

京西復興引擎:“工業鏽帶”變“活力秀場”,後冬奧一起向未來

帶動城市整體復興

在首鋼園的帶動下,京西的轉型一步一個腳印紮實推進。石景山是傳統老工業區,除了首鋼,還有北鍋、北重、京能等京西八大廠,總佔地面積1032.5公頃。借鑑首鋼搬遷改造經驗,石景山正推動區內多個老工業廠區開發利用,讓老廠房重新煥發活力。

剛剛落地首鋼微電子廠的光電子晶片專案就是新案例。首鋼微電子廠建於上世紀90年代,目前已停產,老舊的廠房和裝置處於閒置狀態。其中,“後道工藝”車間完成改造升級,變成萬級無塵潔淨生產車間。

“對原半導體車間進行光晶片專案改造,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車間的空間佈局和既有管線,大大提高了廠房使用效率,減少改造成本。”華夏芯智慧光子科技公司總裁助理宋博宇介紹,該專案2022年2月開建,即將啟用投產。

圍繞老舊廠房改造升級,石景山區正加速佈局一批高精尖產業,為京西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首鋼園科幻產業聚集區內,2.1萬平方米的金安橋二號樓原為首鋼物料倉庫,經過改造成為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現已成功引入44家企業。北京重型電機廠也在積極推進北重科技文化產業園專案一期規劃建設,現已引入3家科技文化公司。

站在新首鋼大橋上極目遠眺,以新首鋼建設為重點,帶動城市整體復興的發展成效盡收眼底,石景山萬達銀河商圈、銀河商務區、京西商務中心等現代金融產業聚集區緊密圍繞著長安街西延線,形成了一條璀璨的“長安金軸”。

近年來,石景山大力構建以現代金融為主導,科技服務、數字創意、新一代資訊科技為特色,商務服務業為支撐的“1+3+1”高精尖產業體系,初步形成銀行保險、工業網際網路、虛擬現實等特色產業叢集,高精尖產業對區域經濟貢獻顯著提高。2021年,石景山地區生產總值930億元,比2016年增長38.7%,年均增長6.8%。全區二三產業佔比完成了7∶3到2∶8的逆轉,實現了由傳統重工業區向綠色高階之城的華麗蝶變。

昔日默默無聞的石景山,已經成為了引領區域轉型發展的火車頭。

京西復興引擎:“工業鏽帶”變“活力秀場”,後冬奧一起向未來

後冬奧“一起向未來”

冬奧會結束後,首鋼滑雪大跳臺出發區恢復對外開放,預約參觀的市民遊客絡繹不絕,一張張照片合影背後,是冬奧冠軍谷愛凌、蘇翊鳴比賽時的同款視角。大跳臺下,永定河畔,冬奧會為石景山留下了寶貴的遺產,也為京西未來發展積蓄了勢能。

“新首鋼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後,京西城市復興態勢已經形成。2022年3月,《深入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 加快推動京西地區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接續執行,包括6個方面24項具體任務,為京西轉型發展擘畫新藍圖。

石景山區副區長李文化介紹,石景山將落實新三年行動計劃與區“十四五”時期新首鋼高階產業綜合服務區轉型發展規劃、西部地區發展規劃有機結合,圍繞謀劃後冬奧時代轉型發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質、鞏固綠色發展優勢等六個方面,確定了28項重點任務和60項重大專案,全力建設京西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新高地。

“石景山就是新首鋼,新首鋼就是石景山”。今年7月16日,首鋼園內的二高爐南路正式通車,又一條連線首鋼園和城市的道路被打通,由城區進出首鋼園變得更加便利、通暢。石景山區副區長王智勇近期在釋出會上介紹,當前,石景山區正加快實現市政公用設施向園區延伸,有序推動“廠區”“園區”向“社群”“街區”轉變,全方位力促城園融合發展,全力打造“一起向未來”的城市復興新地標。

回顧過往20年,伴隨著冬奧寶貴機遇和首鋼轉型、復興引領帶動,石景山區告別了曾經老工業區的“灰頭土臉”,迎來城市面貌的煥然一新,古老的石景山區如今處處洋溢著生機、自信和激情。

石景山區委書記常衛表示,全區將在現有轉型發展的基礎上,深入實施城市更新和產業轉型兩大戰略,逐步把新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未來的石景山,生態環境會更加優美,基本公共服務將更加便捷,城市基礎設施更加高效,發展活力更加強勁,人民群眾將充分享受到區域發展的紅利,切實感受城市復興帶來的新變化。

京西復興引擎:“工業鏽帶”變“活力秀場”,後冬奧一起向未來

專家觀點

全面推動京西地區高質量發展

朱暉

石景山區作為首都工業的搖籃之一,續寫了新中國現代工業的史詩。近年來,石景山區緊抓“冬奧”和“新地標建設”兩大歷史機遇,透過城市更新行動和高精尖產業轉型,向綠色之城邁進,成為了世界上非常著名的城市更新案例。

石景山在轉型之路上不斷嘗試探索,並取得了出色的成績。一方面,首鋼片區已從過去高爐林立的形象蛻變成為具有活力和現代特色的跨界融合都市型產業區代表,更是在冬奧會期間,以青春活力、年輕化、運動化的新景象給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方面,得益於出色的轉型成果,石景山城市更新案例已經成為了國家級產業轉型升級的示範樣板,為其他城市高質量發展做出了表率。

從長期來看,石景山仍在進一步探索轉型發展路徑的過程之中。未來,可以總結階段發展成果和經驗,繼續與首鋼一起,在城市更新、產業轉型、生態環境等多個維度做更多嘗試,全面推動京西地區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波士頓諮詢全球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石景山區經濟發展專家智庫專家)

來源:北京日報 | 記者 孫雲柯 美編 焦劍

編輯:王瓊

流程編輯:郭丹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5229 字。

轉載請註明: 京西復興引擎:“工業鏽帶”變“活力秀場”,後冬奧一起向未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