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刊】今天,不要忘記這座石橋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圖刊】今天,不要忘記這座石橋

天邊詩境盧溝道,半拂吟邊憶我曾。——《乾隆詠盧溝橋二首》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作為中國四大古橋之一,距今已有830年曆史。到訪中國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曾稱之為“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

而盧溝橋曾歷經的戰火,使它成為了中華民族抵禦入侵和實現民族獨立復興的見證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刊】今天,不要忘記這座石橋

“盧溝”是永定河北京段最狹窄的脖頸處,金建都北京後,開始建造石橋替代之前的浮橋,以滿足日益發展的社會需求。盧溝橋成為南方各地進京的必由之路。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刊】今天,不要忘記這座石橋

北京有句歇後語:盧溝橋上的獅子——數不清。這座長為266.5的古橋上共有多少隻石獅子呢?經過文物部門的幾次統計,最終公佈為501只。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刊】今天,不要忘記這座石橋

501只石獅子如果一一看下來,沒有相似的造型,表情動作均不同,有的獅子身上趴著小獅子,有的獅子腳下踩著繡球。因其雕刻的朝代不同,石獅的個頭比例均也不盡相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刊】今天,不要忘記這座石橋

歷經金、元、明、清、民國、新中國各個時期的修補,這些石獅子融匯了各個時期的藝術特徵,成為一座自金代以來歷朝石雕藝術的博物館。拼版圖片,雪後的盧溝橋石獅。中新網記者 李霈韻 攝

【圖刊】今天,不要忘記這座石橋

圖為2012年12月26日,京廣高鐵正式全線通車,一列高鐵列車正駛過北京盧溝橋畔的永定河鐵路高架橋。 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圖刊】今天,不要忘記這座石橋

一名男孩兒在北京盧溝橋凝視著上面的獅子。張浩 攝

【圖刊】今天,不要忘記這座石橋

盧溝橋橋面略呈弧形,兩端較低,中間隆起。橋墩呈船型,迎水面砌作分水尖,每個分水尖都有一根三稜形鐵柱,俗稱“斬龍劍”,用以迎擊洪水以及初春冰雪消融時大量泥沙冰凌的衝擊,使橋孔不易被堵塞,令古橋的承載能力更加強大。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刊】今天,不要忘記這座石橋

除了橋體本身的藝術感,這裡還擁有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盧溝曉月。去盧溝橋上賞月,成為很多市民每年中秋佳節的固定專案之一。人們守候在此等待領略“一天三月”的美景,即天上一輪明月,盧溝橋南北兩側水面各有一個圓月倒映。

圖為乾隆帝親筆題寫的“盧溝曉月”碑映襯在皎潔的月光下。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圖刊】今天,不要忘記這座石橋

宛平城樓在“盧溝曉月”的映襯下熠熠生輝。(多重曝光) 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圖刊】今天,不要忘記這座石橋

1937年7月6日,日軍在盧溝橋演習,謊稱丟一士兵,要求進宛平城搜査,遭到軍政單位拒絕。7月7日,日本對華侵略軍炮轟盧溝橋、宛平城,中國駐軍奮起還擊,掀起了全民抗日的序幕。

圖為2014年9月3日,民眾在北京盧溝橋上參觀。當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紀念日,也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立法形式確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後的首個紀念日。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圖刊】今天,不要忘記這座石橋

圖為2018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73週年紀念日,民眾在北京盧溝橋上游覽,緬懷歷史。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圖刊】今天,不要忘記這座石橋

2021年3月,盧溝橋被北京市文物局確定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圖片來源:ICphoto

【圖刊】今天,不要忘記這座石橋

至今,盧溝橋畔的宛平城城牆上依稀能看到當年炮彈留下的痕跡。1987年7月6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在北京盧溝橋畔落成,象徵中華民族覺醒的“盧溝醒獅”屹立在此。圖為位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外的“盧溝醒獅”雕塑。中新網記者 李霈韻 攝

【圖刊】今天,不要忘記這座石橋

圖為宛平城城內街景。中新網記者 李霈韻 攝

【圖刊】今天,不要忘記這座石橋

“河上有一美麗石橋,各處橋樑之美鮮有及之者……橋兩旁皆有大理石欄,又有柱,獅腰承之……頗壯觀也。”

如今,我們穿過宛平城,站在永定河畔遠眺這座古老石橋的身影,這裡的硝煙早已散盡,但歷史記憶不可忘卻。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44 字。

轉載請註明: 【圖刊】今天,不要忘記這座石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