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公報公佈,公報就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實施以來的做法成效和經驗啟示做了整理公佈。
根據公報,三江源國家公園成立後,黃河源約古宗列、長江源格拉丹東、當曲區域完整納入國家公園範圍,重要野生動物棲息地全部劃入核心保護區,區劃面積由試點期間的12.31萬平方公里調整至19.07萬平方公里,並初步完成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勘界立標專案實施方案》和勘界立標地圖製作工作。
試點以來,青海在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二期工程的基礎上,累計投入62億元,先後實施了一系列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和生態保護修復專案。同時,將三江源國家公園和未納入國家公園的10個保護分割槽全部納入生態紅線。建立和完善三江源地區人類活動遺蹟動態監管平臺、人類活動臺賬,實行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月報告制度。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大資料中心和覆蓋三江源地區重點生態區域“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路體系建成,建立了資源本底資料平臺,釋出自然資源本底白皮書,完成《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本底調查工作報告》,首次形成三江源國家公園陸生脊椎動物物種名錄。
國家發改委生態成效階段性綜合評估報告顯示:三江源區主要保護物件都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質量得以提升,生態功能得以鞏固,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比十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多,藏羚羊由20世紀80年代的不足2萬隻恢復到7萬多隻,過去難得一見的雪豹、金錢豹、歐亞水獺頻頻亮相,兔猻、藏狐、白唇鹿、野犛牛、黑頸鶴爭相出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