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考”再出發

江西日報

貧瘠的土地,無法收穫豐盛果實;落後的觀念,不能引領科學發展。

進軍的號角已然吹響!從盛夏至金秋,一場聲勢浩大的“優環境、促發展”大討論活動在宜春大地蓬勃展開。全市上下以“趕考”的姿態,在學習討論實踐中,不斷找差距、匯共識、謀發展,人心思進、人心思幹、人心思變,凝聚起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磅礴力量。

思想大洗禮

沒有思想上的破冰,就沒有行動上的突圍。

近年來,儘管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較好成績,但經濟總量不大、發展速度不快、發展質量不高等短板,依然制約著宜春的騰飛。

百舸爭流不進則退。“透過認真查擺、整改制約宜春發展的環境問題,進一步凝聚共識共為,以環境大最佳化促進經濟大發展。”7月17日,新的宜春市委班子決定在全市開展“優環境、促發展”大討論。

“建設風清氣正政治生態環境、打造‘四最’一流營商環境、呵護秀美自然生態環境、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是這次大討論的主題。”宜春市委主要負責人如是說。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大討論活動,不是個體的各自為戰,也不是整體的閉門造車,而是一次全市上下的集體思考,一次放大視野的整裝出發。

領導帶頭,以上率下,層層攪動思想。

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擴大會議,學在先,做在先,作示範。10位市委常委掛點聯絡各縣(市、區)、17個市直部門單位和50家重點企業,帶頭學習研討、帶頭調研指導、帶頭領題專項整治。

市委書記、市長主持“政企圓桌會議”,讓企業家們成為座上賓,面對面問政詢策。在大討論活動中,宜春探索推行了“圓桌會議”制度,每次邀請10名企業家參加座談,建立問題臺賬,實行銷號管理,回訪跟蹤問效,繪就政企最大“同心圓”,目前收集的103個問題已銷號整改93個。

“關鍵少數”的示範,帶動了“絕大多數”的緊步跟進。(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人人都是主力軍,沒有旁觀者,把脈問診眾“智”成城。大討論活動一時間成為宜春人微信朋友圈的高頻詞。

宜春各地各單位透過開展集中輪訓、專題講座、交流研討等多種形式,深層次攪動幹部思想,提升認識水平,進一步激發廣大幹部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和危機感。

“過去我們覺得有些事太難做,根本成不了,現在我們感覺到,這些事並不是做不成,關鍵看你想不想做。”這次自上而下、層層攪動的思想碰撞,是一場深刻的“頭腦風暴”。“唯有開啟思想‘總開關’,樹立新觀念新思維,才能創造新氣象新作為。”在對幹部群眾的採訪中,時常可以聽到這樣鏗鏘有力的話語,看到信心百倍的表情。

作風大提升

“優環境、促發展”大討論活動,宜春從一開始就把高的標準尺度立起來,嚴的作風要求樹起來,在全市來一場作風大提升。

堅持問題導向、解決突出問題,是這次大討論活動的鮮明特點。宜春全市上下深入排查清理工作中的思想之塵、行為之垢,明確整改舉措,把聚焦問題、破解矛盾作為檢驗大討論活動成效的試金石,有的放矢推動大討論活動出實效、見真章。

為匡正選人用人不正之風,全市各級黨委(黨組)共查擺選人用人問題804個,提出整改舉措1189條;

針對企業標準化水平不高問題,開展千業萬企達標專項行動,引導企業對照先進標準、培育先進產業叢集;

為解決流域生態跨界治理難題,銅鼓縣與修水縣簽訂水生態補償“對賭”協議,兩縣每年各出資600萬元設立修河橫向補償資金;

積極補齊新能源產業配套設施短板,大力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在中心城區建成13個充電場站。

…………

“不迴避、不遮掩、不畏懼”,宜春認真梳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集中力量開展專項整治,為企業發展助力,為老百姓解決難題。

在大討論活動中,職能部門拋棄狹隘的部門利益觀念,立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團結協作,互相配合。

市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和市自然資源局多次聯合到萬載縣現場辦公,透過進企業、訪部門、專題座談等方式,共同幫其協調解決煙花爆竹安全生產、生態環境保護、土地開發等方面突出問題,受到當地和企業好評。

環境大最佳化

8月19日,宜春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司法確認裁定書,明確袁州區某磚廠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令其投入26.8萬元落實修復責任。這是宜春市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首個實踐案例,對汙染環境破壞生態的企業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

大討論活動開展以來,宜春全市上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針對去年宜春中心城區空氣質量排名在全省靠後的情況,宜春市相關部門積極開展柴油貨車汙染治理、城市揚塵治理等多個專項行動,對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行業進行幫扶指導。目前,市中心城區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為98.4%,列全省第二。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為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宜春制定了《關於打造“四最”一流營商環境的若干意見》,圍繞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度、打造公平透明市場環境、激勵市場主體創新創業等6個方面提出24條措施。

市行政審批局透過“減、並、放、廢、改”等方式,將工程建設專案審批申報材料由118個精簡至76個,審批環節由83個壓減至72個,審批時限由113個工作日壓縮至89個工作日;推進企業開辦“一日通”,其中企業登記0.5個工作日,印章刻制和申領發票並行辦理0.5個工作日。市科技局最佳化簡化“科貸通”辦理,最佳化貸前調查等中間環節,簡化常規流程3項,平均專案批覆時間較常規縮減近一半,今年已向100餘家科技型企業放貸3.12億元,貸款貼息91.1萬元,大大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

種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透過大討論,宜春營商環境明顯改善,客商紛至沓來。僅八九兩個月時間,全市簽約億元以上專案78個,總投資額239.87億元。(唐甜紅 記者 胡勇飛 鄒海斌)

大討論帶動了大提高,大提高促進了大發展。經過全力“趕考”,宜春人思想的火花迸發、奮鬥的激情燃燒,在建設贛西區域中心城市的道路上正闊步向前!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85 字。

轉載請註明: “趕考”再出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