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馬老虎被指“經濟資料造假”!
5月31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第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江蘇省委原副書記張敬華被開除黨籍和公職。作為江蘇省委原副書記、南京市委原書記,張敬華是江蘇省十九大以來落馬的第三個“老虎”,其案情自其落馬以來就備受關注。而從有關部門的通報看來,其違紀違法情節也確實相當嚴重。
今年3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文指出:“近年來,國家統計局堅決查處統計違紀違法案件並督促通報曝光,遏制、震懾效應初顯。但從查處的案件情況看,統計造假不收手、不收斂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駐國家發展改革委紀檢監察組相關負責人介紹,調研發現,少數地方透過資料打造發展假象;人為干預統計資料的方式由明轉暗,透過提醒、打招呼等方式,授意在統計資料上做文章;統計造假指標涉及範圍更廣,開始向研發經費投入比、單位GDP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等能夠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的指標蔓延。
在此之前,社會曝光度最高、引發討論最多的經濟資料造假事件,就是遼寧省主動曝光的2011-2014年GDP資料造假。2017年1月17日,遼寧省十二屆人大八次會議開幕。時任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求發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對外確認,遼寧省所轄市、縣,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財政資料造假的問題,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導致經濟資料被注入水分。更早之前,2015年年底,就有媒體報道“東北GDP‘注水’驚動中央巡視組”。
所謂“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官員考核的唯GDP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部門糾正了官員考核中的唯GDP傾向。但是,依然不能低估官員對GDP數字的依賴,不能放鬆對統計資料造假的警惕。
2019年,《法制日報》對政府統計資料造假問題做了專題報道。報道指出:統計資料是政府相關部門判斷形勢、作出決策的重要依據。然而,有些統計資料卻屢遭質疑。從房價漲幅到居民收入,從物價水平到經濟增速,公眾對相關資料的議論越來越多,有的資料甚至明顯和大多數人的感受相悖。
2015年,據媒體報道,湖南省在全國第三次經濟普查中抽查發現的統計造假行為有:某地5.8億元的產值上報為44億元,1.1億元的主營業務收入上報為7.8億元;40家聯網直報工業企業中,有6家已經停產或未投產或被收購的企業仍然在報數,51家非聯網直報單位中在普查登記地址找不到的有13家,以前已停產的有13家,重複上報1家。
如今,張敬華被嚴肅處理,他身上“經濟資料造假”的問題,也應引起充分重視。只有實事求是地對待統計資料,各地經濟工作才能有堅實的開展基礎,民生也才能得到更穩固的保障。
資料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法制日報等
編撰/楊鑫宇 編輯/黃帥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