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論壇|美俄領導人“中東行”為何結果迥異?
伊俄土領導人就敘利亞問題舉行三方會談
7月19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伊朗總統萊希(中)、俄羅斯總統普京(左)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會談前合影。
伊朗總統萊希、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19日晚在德黑蘭舉行會談,就在阿斯塔納程序框架下解決敘利亞問題交換了意見。新華社發(伊朗總統網站供圖)
【內容提要】
2022年7月28日,大眾日報6版(時事)刊發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範鴻達的署名評論《美俄領導人“中東行”為何結果迥異?》,文章說——
7月中旬,美國和俄羅斯兩國總統接連展開中東行,這引起國內外輿論界的廣泛關注。美俄領導人的這兩次中東行存在重大差異。就當下而言,俄羅斯和伊朗、土耳其的互相需求遠超過美國和中東一些國家的互相需求,這也註定兩次訪問的效果會有明顯差異。相比較拜登總統首次出訪中東之目標的幾乎全線崩潰,普京總統的伊朗之行可謂收穫滿滿。
俄羅斯在與伊朗和土耳其的這次首腦交往中及其前後,都對雙邊關係發展中的現實互相需求有清晰認知,並且都有可以作為深化關係發展抓手的具體問題與合作專案作為支撐,因此取得明顯成效。
反觀拜登總統的此次中東行,不僅缺乏對中東相關國家現實需求的客觀認知,而且華盛頓“大國競爭在中東”的思維還對中東國家造成實際傷害,可以令中東國家受惠的具體合作專案更是寥寥無幾,這樣的訪問怎會取得成功?
美俄領導人“中東行”為何結果迥異?
□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 範鴻達
7月中旬,美國和俄羅斯兩國總統接連展開中東行,這引起國內外輿論界的廣泛關注,其中關於美俄競爭中東的論調相當顯眼。其實,在所謂“大國競爭”的喧囂下,域外大國與中東國家的交往內涵更值得關注。
美俄領導人的這兩次中東行存在重大差異。就當下而言,俄羅斯和伊朗、土耳其的互相需求遠超過美國和中東一些國家的互相需求,這也註定兩次訪問的效果會有明顯差異。相比較拜登總統首次出訪中東之目標的幾乎全線崩潰,普京總統的伊朗之行可謂收穫滿滿。
普京是在與土耳其、伊朗總統舉行關於敘利亞問題的“阿斯塔納程序”峰會的名義下到訪德黑蘭的。由於俄土伊三國在敘利亞問題上存在暫時還難以調和的衝突——俄伊支援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土耳其目前則站在阿薩德政權的對立面,所以與會三國事前都難以期望能夠在敘利亞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
但是這不會影響普京對伊朗之行的熱情,因為敘利亞問題本就不是俄羅斯領導人到訪伊朗的重中之重。深化與伊朗關係、解決烏克蘭糧食外輸通道、緩解俄羅斯所面臨的國際壓力,才是普京德黑蘭之行的優先議題。
就在7月19日普京抵達德黑蘭同日的稍早時候,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宣佈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據此俄羅斯將向伊朗石油天然氣等化工領域投資400億美元。如果該協議能夠得以順利執行,無疑會對伊朗的能源工業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7月19日德黑蘭外匯交易所還啟動了伊朗里亞爾兌俄羅斯盧布的交易,兩國貿易朝著去美元化又前進了一步。
對普京來講,這次伊朗之行還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收穫。伊朗領袖哈梅內伊接見普京時直言,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沒問題,即使俄羅斯不主動對烏克蘭開戰,美國等國家也會利用其他問題對俄羅斯開戰。這樣的表態對普京來講是非常難得因而也是十分可貴的。
當然,與俄羅斯關係的進一步深化,伊朗也有重大收穫。除前所述外,伊朗還將獲得非常急需的糧食供給,這可以為伊朗的社會穩定和民生帶來積極影響。伊朗與俄羅斯在軍事領域的合作也將繼續。
在都面臨美國倡導的嚴厲國際制裁的情況下,俄羅斯和伊朗“抱團取暖”,基於現實的互相需要而不斷深化雙邊關係,並且取得良好效果,是當下世界大國與中東國家發展和深化關係的典型案例。
另外,7月19日普京還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德黑蘭舉行了雙邊會晤,普京感謝埃爾多安對烏克蘭危機的調解,基本同意解除對烏克蘭黑海港口糧食出口的封鎖。在埃爾多安和聯合國秘書長的共同見證下,7月22日俄羅斯和烏克蘭就烏克蘭糧食出口問題在伊斯坦布林簽署協議,困擾世界糧食供給的難題終現曙光,這部分緩解了俄羅斯面臨的國際指責。
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土耳其還將繼續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進行調解,以期儘早結束烏克蘭危機,這不僅有利於已經深陷其中的俄羅斯,而且對土耳其的國際聲望也有重大的積極影響,正在謀求明年大選連任的埃爾多安顯然需要這樣的外交成果。而且,埃爾多安還希望藉助與普京的此次會晤,部分減少俄羅斯對土耳其再次在敘利亞北部開展軍事行動的反對。
由此可見,俄羅斯在與伊朗和土耳其的這次首腦交往中及其前後,都對雙邊關係發展中的現實互相需求有清晰認知,並且都有可以作為深化關係發展抓手的具體問題與合作專案作為支撐,因此取得明顯成效。
反觀拜登總統的此次中東行,不僅缺乏對中東相關國家現實需求的客觀認知,而且華盛頓“大國競爭在中東”的思維還對中東國家造成實際傷害,可以令中東國家受惠的具體合作專案更是寥寥無幾,這樣的訪問怎會取得成功?
美俄領導人7月中旬先後進行的中東之行也說明,在中東國家普遍視推動國家發展為第一要務的當下,開展中東外交時要避免政策的寬泛化、空洞化,要對對方的實際需求有清晰認知,並且在雙方互相需求的基礎上,推出切實可行的深化與中東國家關係的具體舉措,要讓對方能夠真切感知到實際收穫。
【相關連結】
俄土總統訪伊釋放多重訊號
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19日與伊朗總統萊希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三方會談,就在阿斯塔納程序框架下解決敘利亞問題交換意見。同日,三國領導人還分別舉行雙邊會晤,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也分別會見了普京和埃爾多安。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總統拜登結束中東之行後不久,俄土伊三國領導人齊聚德黑蘭,對發展三國雙邊關係、穩定地區局勢、減少地緣衝突風險等產生積極作用。隨著美國近些年來在中東地區戰略收縮,同時中東國家逐漸加強外交自主性,中東地區政治格局呈現新變化。
推動敘問題解決
敘利亞問題是此次俄土伊三國領導人外互動動的重要內容。在烏克蘭危機升級背景下,三方在該問題上較易找到“公約數”。
據伊朗外交部網站訊息,三方在會後發表的聯合宣告中強調了阿斯塔納程序在和平、可持續解決敘利亞危機方面的主導作用。敘利亞問題阿斯塔納會談由俄土伊三國於2017年1月發起,主要目的是推動敘利亞境內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實現停火併合作打擊敘境內恐怖組織等。
中國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認為,儘管俄土伊三方在敘利亞問題上存在分歧,但敘利亞近期安全形勢趨緊促使各方認為有必要進行溝通和協調。
俄外交部外交學院教授亞歷山大·瓦維洛夫說,伊朗和土耳其都是中東地區重要國家,對推動敘利亞問題政治解決具有重要作用。俄土伊三方就敘利亞局勢進行會談有利於彌合分歧,穩定局勢,並顯著降低地區衝突風險。
俄《國防》雜誌主編伊戈爾·科羅琴科認為,在當前地緣政治局面中,三國討論形成“莫斯科-安卡拉-德黑蘭”新合作模式,有利於俄加強在中東地區影響力。
鞏固三國間關係
俄土總統訪問伊朗前夕,拜登總統任內對中東地區的首訪剛剛結束。有分析說,俄土伊三國領導人此時在德黑蘭聚首,一方面被外界視為尋求自身外交突破,更多則是出於合作上的需求。
多年來,美國在中東的戰略考量是將伊朗塑造為“敵人”並聯合地區盟友對抗伊朗。面對圍堵,伊朗著手加強在中東地區外交以謀求自身發展破局。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撰文說,此次三邊會議在伊朗舉行,其背景也是伊朗推進以鄰國和地區國家為中心的外交政策。
伊土兩國均面臨不小經濟壓力,土耳其通脹率持續高位執行,伊朗因長期受到制裁和封鎖,國內經濟民生亟待改善,兩國在經濟領域互補性很強。
伊俄方面,兩國均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俄羅斯因烏克蘭問題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極限施壓;伊朗因伊核協議談判陷入僵局,短期內難以打破被孤立封鎖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深化伊俄雙邊關係對雙方有利。19日,伊朗外匯市場啟動伊俄本幣交易。同日,伊朗與俄羅斯能源企業達成總額約400億美元合作協議。
普京此行是其在烏克蘭危機升級後第二次出國訪問。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主任安德烈·科爾圖諾夫指出,俄羅斯和伊朗均受到西方制裁,無論在經濟、政治、軍事還是地區層面,伊朗作為俄合作伙伴的重要性都在增加;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俄土雙方在地緣政治問題上始終保持聯絡,繼續發展雙方關係符合俄戰略利益。
此次會晤期間,埃爾多安與普京舉行了雙邊會晤,就烏克蘭糧食運輸通道問題進行討論。有分析認為,在全球面臨嚴峻糧食危機的背景下,消弭土俄分歧有助於相關工作持續取得進展。
謀求戰略自主
近些年,美國在中東戰略收縮,對中東問題的關注度和投入力量下降,甚至常犧牲盟友利益,種種政治算計讓中東國家逐漸認清了美國真面目,紛紛謀求戰略自主,不願“隨美起舞”。
分析人士指出,俄土伊三國領導人的雙邊和多邊會晤再度向外界發出重要訊號,中東並非美國的中東,地區國家在解決自身發展問題的過程中不會輕易選邊站隊,中東地區多極化格局進一步顯現。
在烏克蘭危機中,土耳其從自身政治、經濟和安全等角度考慮,多次拒絕跟隨美國等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土總統府發言人易卜拉欣·卡林說,土方需要考慮自身利益。
伊朗《訊息報》網站刊文說,即使拜登訪問中東期間依舊渲染“伊朗威脅”,但包括海灣阿拉伯國家在內的相關國家仍多次表達與伊朗緩和及發展關係的意願。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範鴻達說,如今的中東國家自主性明顯增強,受外部影響的程度呈下降趨勢。
還有分析人士指出,俄土伊領導人系列會晤直擊美國在中東的痛點,對拜登日前的訪問起到“稀釋”作用,系列會晤成果向外界表明,中東地區不再是美國一家獨大,美國主導的中東時代已經發生重大變化。
【大眾日報《環球論壇》專欄作者簡介】
範鴻達博士,上海外國語大學志遠卓越學者、中東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東區域特別是伊朗、以色列國別研究,亦密切關注對中國外交的探討。為美國國務院“國際訪問者領袖計劃”訪學者,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海法大學、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巴勒斯坦希伯倫大學、土耳其中東科技大學訪問學者。多年來持續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土耳其、埃及、沙特、伊朗等中東國家做深入調查,並注重在此基礎上的研究與寫作。曾在伊朗伊斯法罕大學任教一年。掛職援藏一年。已出版個人專著4部,論文數十篇。為廈門衛視、深圳衛視、上海衛視、東方衛視、鳳凰衛視等多家電視臺時政節目嘉賓。
【大眾日報國際新聞評論專欄《環球論壇》簡介】
大眾日報國際新聞評論專欄《環球論壇》開欄於2007年5月19日。欄目主打熱點國際新聞解讀,著力在新聞的深度延伸上下功夫,靠獨家權威新穎的觀點和論證確鑿、鞭辟入裡的深度分析影響讀者,告知讀者“新聞背後的新聞”。
《環球論壇》專欄歡迎讀者使用者賜稿。如有線索或推薦作者,請撥打熱線(微信):13964185298;或發郵件至mzamza02@126.com。
欲更快閱讀《環球論壇》專欄內容,請下載大眾日報客戶端;欲閱讀更多《環球論壇》,請關注“大眾環球論壇”微信公眾號。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章安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