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 王琪】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28日透過影片方式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階代表博雷利舉行第十一輪中國-歐盟高級別戰略對話。多名分析人士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此次對話正值中美—美歐—中歐大國地緣政治發生微妙變化之際,中國正著力加強對中歐關係的塑造力度。中歐雙方在對話中再次就彼此定位問題進行溝通,並談及多個重大國際和雙邊事件的最新進展。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28日訊息,王毅當天在此次高級別戰略對話中表示,中歐都認為,雙方交往應當堅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擴大合作面,減少對手面,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合作應對疫情、氣候變化等共同挑戰。王毅說,雙方要籌備好下階段中歐高層交往,為雙邊關係發展注入新動力。就新一輪經貿、數字高層對話加強協調,推動中歐綠色、數字夥伴關係走深走實。開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歐盟互聯互通倡議對接,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力。深化疫苗合作,持續推進科技創新、金融、能源、農業等合作。
博雷利表示,歐方視中方為重要的戰略性夥伴,歐中之間是成熟、多層面、非對抗的關係,發展對華關係是歐盟的重要議程,歐中保持密切、暢通的溝通十分重要。
王毅還就涉臺問題表明原則立場,強調一箇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也是中國同歐盟及成員國發展關係的政治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博雷利稱,歐方始終奉行一箇中國政策,這是歐中關係的重要基石,歐方不會同臺灣地區開展官方交往。此外,雙方還談及人權、阿富汗、緬甸、防擴散等共同關心的問題。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2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對話的首要議題仍是中歐雙方對彼此關係的定位。儘管中國的“合作為主流”和歐盟的“競爭、對手、夥伴”三重定位在短時間內較難趨向一致,但雙方坦誠的交流可降低不確定性及意外事態爆發的可能性。
香港《南華早報》此前分析稱,這次對話發生在一個“微妙時刻”,它正值“打旋的地緣政治逆風加速”之時:美英澳最近剛剛結成旨在制衡中國的“奧庫斯”(AUKUS)三國安全聯盟,歐盟的某些成員國,尤其是法國,在被遺忘後感到心煩意亂;此外,這次對話緊隨德國聯邦選舉之後,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即將離開政壇,過去十幾年中,她一直是中國與歐盟密切關係最堅定的支持者。《南華早報》同時稱,此次對話也是北京和布魯塞爾年度領導人會晤前的一次交流。歐盟預計於10月初討論中國問題,包括歐盟負責人希望在今年何時和以何種方式與中國領導人會晤等內容。
此外,此次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一個更大的背景是歐盟對尋求戰略獨立日益堅定的決心。“拜登侵略性的對華政策,以及美國在阿富汗撤軍和AUKUS上表現出的對歐洲輕微的敵意,將歐盟對戰略自主,即‘尋求獨立於美國、中國和其他大國的外交政策’推到了聚光燈下。”《南華早報》稱。
“當前是中歐關係一個重要的塑造期”,中國社科院歐洲所所長馮仲平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由於中歐-中美-歐美是三組互相之間深刻影響的雙邊關係,中國正著力加強對中歐關係的塑造,此次對話應被視為這一努力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與博雷利影片對話的前一天,王毅應約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舉行影片會晤。王毅在會晤中表示,中國過去不是、今後也不會是北約的對手。亞太地區是中國的安身立命之所,近年來一些北約成員國派艦機抵近中國周邊活動,但亞太地區不需要建立新的軍事集團,也不應當再引起大國對抗,更不應搞旨在鼓動新冷戰的小圈子。北約應當堅持原有地理定位,為區域和平穩定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斯托爾滕貝格則表示,北約並不把中國視作對手,願在相互尊重、不預設任何前提條件的基礎上,發展同中國的建設性關係。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義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此次是中方與北約最高級別的秘書長直接對話,這非常少見。目前,大部分北約成員仍認為俄羅斯是傳統威脅,中國是越來越需要考慮的因素,但不是北約的主要敵人,也不是北約成立和存在的合法性來源。他認為,北約30個成員中有21個是歐盟成員,歐盟成員中大部分中東歐國家認為俄羅斯是主要威脅。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