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普”懸念揭曉 中國如何應對人口挑戰?

(經濟觀察)“七人普”懸念揭曉 中國如何應對人口挑戰?

中新社北京5月11日電 題:“七人普”懸念揭曉 中國如何應對人口挑戰?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備受關注的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簡稱“七人普”)主要資料情況11日公佈。作為中國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口普查。七人普自2020年開啟以來便吸引各方目光。隨著資料公佈,中國人口發展面臨的挑戰也愈加清晰。

——人口增長放緩

141178萬人,這是七人普得出的中國大陸最新人口總量數字,與2010年相比增加7206萬人。這一數字約佔全球總人口的18%,中國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中國人口總量保持平穩增長,但增速放緩也是不爭的事實。十年間,中國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

“七人普”懸念揭曉 中國如何應對人口挑戰?

人口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育率降低。普查資料表明,2020年中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已經處於較低水平。分析指出,這主要受到育齡婦女數量持續減少,“二孩”效應逐步減弱影響。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生活不確定性和對住院分娩的擔憂,也進一步降低了居民生育意願。

上述問題已被納入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考量中。“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釋放生育政策潛力。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根據有關調查,中國育齡婦女的生育意願子女數為1.8,只要做好相應支援措施,實際存在的生育潛力就能發揮出來。

——老齡化程序加快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十四五”時期中國的國家戰略,七人普結果印證了這一任務的迫切。

資料顯示,中國老齡化程序明顯加快。2010年-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個百分點。與上個十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別提高了2.51和2.72個百分點。

“七人普”懸念揭曉 中國如何應對人口挑戰?

老齡化已成今後較長一段時期中國的基本國情,其中既有挑戰,也不乏機遇。人口老齡化將減少勞動力供給數量、增加家庭養老負擔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壓力,但與此同時,其促進了“銀髮經濟”發展,擴大了老年產品和服務消費,還有利於推動技術進步。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梅婷認為,面對人口結構壓力,中國要借鑑國外應對老齡化經驗,進一步積極調整生育政策和完善養老配套服務,深入推進以“一老一小”為重點的投資和民生髮展,擴大托育和養老產業發展。

——勞動年齡人口減少

低生育率疊加人口老齡化,中國的勞動力人口資源是否充裕受到各方關切。普查結果顯示,與2010年相比,中國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減少4000多萬人。

不過從總量上看,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總規模仍然較大,達到8.8億人。國家統計局強調,中國“人口紅利”依然存在。

更重要的是,隨著人口質量顯著提高,中國發展的“人口紅利”正向“人才紅利”轉化。資料顯示,中國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91年,比2010年提高0.83年。其中,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75年,比2010年提高了1.08年。勞動年齡人口中,大專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達到了23.61%,比六人普提高11.27個百分點。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指出,中外發展經驗表明,人口質量而非人口數量才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他看來,中國新生代受教育和營養程度遠超前輩,因此未來10年人力資本條件會比以前更好。

——協調發展有待增強

七人普資料顯示,過去十年間,中國流動人口達3.76億人,依然活躍,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

“七人普”懸念揭曉 中國如何應對人口挑戰?

從流向上看,人口持續向沿江、沿海地區和內地城區集聚,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長迅速,集聚度加大。同時,也有地區人口減少,東北表現得比較明顯。據統計,2020年,東北三省總人口9851萬人,規模依然較大,但比十年前減少了1101萬人。

寧吉喆直言,東北地區人口減少,受到自然環境、地理環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但東北經濟發展仍有韌性和潛力,例如這裡有一批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各方面基礎也較好。新一輪振興計劃在著力調整結構的同時,也必將帶來人口發展新變化。

中指研究院認為,人口流動的驅動力在於產業帶動的就業機會差異,人口收縮的地區實現發展應把主要精力放在盤活存量上,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同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做“精”做“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93 字。

轉載請註明: “七人普”懸念揭曉 中國如何應對人口挑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