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拜登應避免與中國對抗的三個陷阱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11月17日文章,原題:美國對華政策的未來,給拜登政府的建議   副題:避免與中國對抗的三個陷阱  為應對當前美中關係的危險和複雜局勢,美國新政府需要超越新冠爭執和黨派政治,確立有依據的長期對華戰略,而不是採取短視和譁眾取寵的招數。特朗普政府的三個主要政策目標——言論上把中國與中共區分開來;呼籲推翻共產黨政權;把中國作為“全社會威脅”加以遏制,在概念上相互矛盾,在實際中誤導他人,在戰略上自欺欺人,是十分危險的。美新政府應避免這些陷阱。

在美國一些官員看來,共產黨中國是美國的“生存威脅”,此類激進觀念成為脫鉤論的思想和政治基礎。這些政策的實施會給美國的權力和影響力造成巨大損害。任何正確的戰略方針都不應“不可避免地”導致美國——無論有意還是無意——與中國形成根本性對立或對抗,導致一場沒有贏家的災難性戰爭。

中國並非鐵板一塊,不應被視為同質化的單一實體。中國政府與社會之間複雜而不斷變化的關係需得到更大關注。美國鷹派將中共與中國分離開的方式很成問題。

鷹派如此操作的用意之一是試圖推動中國政權更迭。他們妖魔化中共並暗中煽動中國民眾。這種套路,除了對中共領導層意圖和能力的評估有誤,還有其他問題——是建立在認為中國民眾對中共普遍不滿的假設上,這與現實嚴重脫節。美學者最近在華進行的若干民調均顯示,公眾對中國政府的滿意度很高。

美鷹派還認為,美國面臨來自中國的“全社會”威脅。他們稱北京把大量在美中國留學生“武器化”,指責中國學生學者竊取智慧財產權和先進技術。種族主義和麥卡錫主義抬頭,加上遏制中國的做法,正令美國疏遠中國民眾,並促使他們接受反美的民主主義。這些註定損害美國利益。

中國作為一個新出現的實力均等的競爭者,對美國的利益構成全方位挑戰。美國外交政策界現在基本認定,中國是戰略競爭者和戰略對手,也可能是戰略敵人。對華看法的這種轉變與特朗普政府上臺同時。他從貿易平衡的狹隘角度看待對華關係。其政府中有不少視中共為美國安全和利益威脅的高官。

儘管中國帶來的挑戰廣度和規模巨大,卻不應被誇大或誤解。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不會成為能與美國匹敵的全球軍事強國。美國的核力量、兵力投射能力、全球聯盟和基地體系以及實戰經驗,是不太可能被削弱的優勢。中國的軍事力量構成地區性挑戰,但其目標並非無端攻擊美國。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人均GDP仍將遠遠落後於美國。這意味著,國內需求繼續是北京關注的重點。

沒任何證據表明,中國企圖威脅美國本土或尋求與美國進行全球對抗。相反,可以預期,我們將面對的是一個在東亞和中亞爭取經濟優勢、在西太平洋爭取確保軍事安全、在亞洲以外主要基於經濟聯絡的中國——影響力上升,卻不佔主導。我們不應預料中國會建立對美國構成安全威脅的同盟網路,也不應預料中國會充當世界警察角色。中國對於美國,不是生存威脅,是戰略競爭對手,而非敵人。(作者李成、傑弗裡·貝德,喬恆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90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媒:拜登應避免與中國對抗的三個陷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