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一位傳統燃油車的擁躉,“為什麼買車時不選擇新能源”,他的回答除了情懷、續航、保值率之外,還有一個理由就是自燃率比較高。各位可能會認為,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已經發展了那麼多年,還會高頻次出現自燃嗎?
答案是肯定的,最近,國家應急管理部公佈了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火災資料:累計共640宗,相當於每天有7宗,同比去年上漲了32%,高於交通工具火災平均8.8%的增幅。
電動車自燃一直都是備受社會關注的一件事,也是決定未來電動車能否成為主流的關鍵因素。畢竟相比充電一次能跑多遠,自己的生命更加重要一些。
鋰電池的威力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像手機這樣只有幾千毫安時的鋰電池,一旦不小心刺穿後就會發生爆炸,雖然還不足以致人受傷的程度,但嚇一跳事情也不算小。新聞上也時常報道電動腳踏車因為充電不規範的原因產生爆炸致人受傷死亡的事情。而新能源汽車電池容量少則十多度,高則上百度,自燃後的威力可想而知。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電動車自燃而選擇拒絕它,畢竟做任何事都會有風險,只要我們做好安全措施,完全可以讓事故發生率無限接近於零。
目前關於新能源汽車自燃的原因主要有電池老化、外部碰撞、高溫天氣、電控系統失效、長時間高負荷運轉。
關於預防措施,老司機有幾點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就是日常定時對車輛的線束完好度進行檢查,減少漏電以及短路的情況出現。雖然電動車保養時間相比燃油車要更長,但還是要多加一個心眼,畢竟事故就是透過多個小問題引發。
透過很多電動車自燃的新聞報道,有很大一部分自燃是出現在充電狀態下。我們在充電過程中,應該儘量減少過沖的情況,雖然電車內有能源管理系統,但在夏天室外高溫情況下,電池內部化學反應產生的熱量會更加劇烈,電池充電溫度會比一般情況更高,如果電控系統判斷失誤的話,就容易產生過熱自燃的情況。
上文也有提過,鋰電池最怕的就是刺穿,而馬路的情況也比較複雜,碎石、樹枝甚至是釘子都有機率出現在路面上。因此廠商都會對電池的外部加裝保護殼體,保證電池不會出現變形或者刺穿的情況出現。
不過很多時候事故就是因為駕駛習慣不好而導致,比如上下馬路牙子而出現託底、就有可能導致電池變形,線路就容易出現短路,溫度上升,從而出現自燃的情況。特別是以後新能源硬派越野車的出現,使用環境會更加惡劣,託底碰撞這種都是習以為常,對於電池殼體的保護要求要更高。
最後一個就是改裝了,不過現在這種情況會比較少,電動車也最多改一改避震、輪轂、剎車。不過難免以後規模大了,更深層次的改裝也會出現,其中就有可能涉及到線束的修改,如果技術不過關,就有可能會引起事故。
我們不可能杜絕事故,但可以讓事故出現的機率變低,做好防範,平時多注意維護。當然了,這已經是我們普通消費者所能做到的極致了。在根源上,還是需要廠商對電池安全效能的進一步攻克,比如尋找一種全新的材料、更精準的BMS管理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