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知乎上收到一條,來自新手爸爸的求助,說是孩子快滿月了,但是自己的心態崩了。這個新手爸爸說自己一點都不喜歡孩子,更不知道怎麼跟這個小東西相處,也許是孩子也能感應到爸爸對自己的不喜歡,他一抱就哭,越哄哭得越起勁。所以,孩子從出生到滿月的這段時間,對他簡直就是非常痛苦的折磨,現在別說抱他哄他,只要是孩子離的稍微近了一點,他都恨不得拔腿就跑...
而且時刻都在想著,要是沒有這個孩子就好了。
就像之前奶爸身邊的一個男性朋友,在自己太太生完孩子3~4個月的時候,跟太太說,要把孩子送人一樣。
年齡上漲的好處之一就是,對生活的感悟會越來越精準:以前覺得生活是走一步算一步,而現在,更多時候用走一步卻還在想著怎麼往後退幾步來形容更恰當。
不是所有男人在知道自己要當爸爸時的心情都是高興得要起飛的;也不是所有男人都能坦然面對自己作為爸爸的新身份;更不是所有爸爸都知道怎麼跟自己的孩子好好相處。
記得,《生活大爆炸》裡面有一段,霍華德在得知自己即將要有兒子時,他非常的焦慮,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該怎麼養育好一個男孩兒,不知道怎麼跟男孩子相處,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是能教給兒子的。在自己這群高智商朋友裡面,他就顯得很是平平無奇了點,智商墊底,長相一般,運動細胞為0,更沒什麼能拿出手的興趣愛好。唯一突出的可能只是自己會用爆冷的手法去撩妹,而其他朋友不會而已。
所以,思來想去,他覺得自己完蛋了,根本不可能做好一個兒子的爸爸。
直到暖心的謝耳朵,說他,好歹你上過天,說不定可以教你兒子發射火箭。
霍華德一想,也對,這群朋友裡面,只有自己上過天。於是,兩個人就開車一起去到郊外,發射火箭。
結果火箭發射不成,還原地爆炸了。於是,霍華德很氣餒的咆哮著說,唯一一件能和兒子一起做的事情,都做不好,自己哪裡懂的養育一個男孩兒呢?
結果,根本不懂幽默、諷刺是何物的謝耳朵一如既往地補了一刀說,難道你懂該怎麼養育女孩兒嗎?
對啊,不管是養育的物件是男孩還是女孩兒,對爸爸來說,都很難。初為人父,有很多的焦慮,還有很多預知不到的壓力。
尤其是,看到那些令人頭疼的熊孩子時,就更加望而卻步。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記得,之前鄰居家的孩子就是非常令人頭疼的問題少年。
揮霍無度,脾氣還異常火爆,跟父親一言不合就要拳頭相向,大打出手,把自己的爸爸打得鮮血直流的那個狠勁兒,彷彿眼前的人不是對他有生養之恩的父親,而是不共戴天的仇敵,參考變形記裡面的梁佳銘打起父親來的樣子,簡直就是一模一樣。
那天,這孩子的爸爸擦著嘴角的鮮血,苦笑地說,怎麼也想不到,曾經那麼小那麼可愛的孩子,如今長大倒成了一個會咬父母的怪物。
其實,哪有什麼想不到,追根溯源就可以發現,怪物的成長路線是那麼的合情合理。
這孩子的父親一直忙於生意,在養育孩子上面長期缺席;而且,他們家還是典型的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庭,孩子不聽話就得打。爺爺打兒子,兒子打孩子,似乎是他們家不成文的從祖上流傳下來的規矩。
總而言之,就是父親沒有參與過孩子的童年,還詐屍性的管理孩子。不陪伴甚至不瞭解自己的孩子,還妄想透過暴力手段讓他對你的命令唯命是從。
而且非常直觀看到的是,爸爸跟自己孩子相處模式,就是用金錢打發需求,用暴力解決問題,習慣性的缺席該有的陪伴,習慣性的理所當然的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
自己不會養育孩子,又有什麼資格怪他怎麼長成了一個怪物呢。
不是有一句話說,父母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嗎,其實,還有一句話就是,父親決定了孩子未來80%的樣子。
人們普遍認為,父母雙方在家庭教育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並且彼此是不可被相互替代的。只有母愛和父愛的完美結合,才能形成孩子完整健康的人格。
但是,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一個人所能取得的成就,20%取決於後天的努力,而其餘80%取決於父親的教導。
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由父親說出,它對孩子的影響力將會達到母親的50倍。
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是他能否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父親則是塑造孩子對生命的認知,關係到孩子人格的形成。
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無論他是男孩,還是女孩,父親的影響都遠超過母親。
父親給予男孩的是道德約束的力量,為他指引方向,併成為他最好的榜樣。女孩除了感受到父親的力量和胸懷之外,還可以從父親身上獲得理想的異性形象,學會如何與異性相處。
引用香港著名作家梁鳳儀的一段話:“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的石;黑暗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與警鐘。”
總之,父親對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作用重大,無可取代,所以,身為人父,你怎麼敢缺席?
教科書級別的父親教育
1. 把自己的孩子當朋友
你會動不動就打罵自己的朋友嗎?答案是不會。
那為什麼對待自己的孩子,有的父親卻總是忍不住要打就打,想罵就罵呢?
因為傳統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我們,從心底裡就不認為孩子跟我們是平等的,所以,溝通交流起來,就很容易流於命令、指導、威脅,甚至吼叫,打罵。
然而無數的現實告訴我們,這樣的溝通方式,不僅無效還有非常多的弊端,極易引起孩子的反感,造成他們的逆反心理。
孩子需要的是認可,不是命令、指導、威脅、打罵。
狄更斯說,“父親,應該是一個氣度寬大的朋友”,對孩子來說好的教育,不是嚴厲管教,而是像朋友一樣的有效溝通。
而有效溝通的關鍵是,讓孩子明白具體錯在哪兒,哪裡做的對!而不是簡單粗暴的說你錯了,你很棒;更不是一言不合就吼罵一通,胖揍一頓。
一個好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孩子必須服從的領導。
2. 保護孩子的自尊
很多家長喜歡責罵孩子,尤其是當眾毫無底線的責罵孩子。
記得電影《銀河補習班》裡面就是這樣,電影裡孩子成績不好,長期墊底。所有人包括孩子的媽媽都把這歸功於“這個孩子太笨了”。
教導主任會當眾說這個孩子就是個煤球,缺根筋,沒得救,孩子媽媽也在教導主任面前當著孩子的面說,這孩子本來就笨,讓老師教不動就打,狠狠打。
殊不知,這樣除了狠狠的傷害著孩子的自尊,讓他充滿了羞恥感,越變越差之外,沒有任何好處。
果然,長期處於羞恥狀態的孩子,終於差到了需要被學校勸退的地步。
只有孩子的爸爸,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聰明的,在老師譏諷他兒子,侮辱兒子的時候,他沒有跟老師一起罵自己孩子,而是站在孩子這一邊,向老師據理力爭。並且,在教導主任嫌他孩子太笨執意勸退他的時候,跟老師打了一個賭,他相信他的兒子可以憑著自己的努力在半年之內就考年級前十,他的兒子一定會是這個學校裡面最出色的孩子。
他還告訴孩子,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就一定能做成一件事。
父親對孩子的極大信任給了孩子重新撿起學習的動力。
就像,當幸福來敲門裡面的父親,維護孩子夢想的那段臺詞一樣:不要讓別人來決定你的夢想能不能實現,甚至是你的父親也不能。
記住,一個低自尊感的孩子,絕對不會按照你所希望的那樣優秀。
3. 重視言傳身教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但多數父母卻只會說一套做一套。
嘴上說著要讓孩子學會自律,學會學習,培養好習慣等等,但是自己卻只會躺在沙發上刷著手機,窩在書房裡打遊戲...
言傳身教比1000個道理都強!
“爸爸,我像你一樣,永遠也不會認輸!”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孩子躺在床上,看到爸爸在工作,問:“那我也可以不睡覺嗎?”
爸爸知道兒子的小心思,他沒有拒絕,也沒有命令和說教,而是說了一句:“你自己的事情,永遠不用問我。”
就接著工作了,孩子獲得了意料之外的自由,但看看爸爸,也拿起教材認真翻看起來。
要想孩子不認輸,就得比孩子活得更認真,更加不輕易認輸。
這就是言傳身教的力
量,看似無形,卻比說教更有力。
電影裡的父親用身體力行的方式影響了孩子的一舉一動,比起說教更加有效。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三觀的建立,都直接來源於父母。模仿是人類行為的基本來源。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照單全收。
沒有孩子是天生的優秀,都是經過父母無形中的薰陶,孩子情不自禁地去模仿父母,從而逐步變得優秀。
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就像鏡子一樣,投射的分毫不差。
要想孩子優秀,父母就得優秀,而決定孩子未來80%的爸爸就得更加優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