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怎樣克服原生家庭之痛?子女採取這三種做法,別讓不幸代代相傳

由 展東明 釋出於 綜合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所有人都希望出生在美好的家庭,能被父母溫柔相待,從此幸福地長大。但是,生活終究是複雜的,並不是所有的原生家庭都充滿溫暖。

由於各種原因,有的家庭可能比較冷漠,也有的家庭會有爭吵,還有的家庭甚至存在暴力傾向。這些不幸的家庭不僅難以帶給孩子幸福的童年,還可能影響他們今後的人生成長。俄國大作家高爾基從小父親早逝,他與母親、繼父和外祖母一起生活。

由於生活的艱難和性格的扭曲,那個年代的男性經常毆打女性,看到母親和外祖母遭到打罵,年幼的高爾基深感自卑和痛苦,甚至產生殺害繼父的想法。

所幸外祖母是一個善良的人,她非常喜歡高爾基,經常給他講故事,讓他意識到不能把自己的痛苦發洩到別人身上,尤其是親人之間不能互相傷害。

善良的高爾基選擇了原諒,並把自己內心對愛和正義的理解,透過語言的力量表達出來,希望改變這些殘酷的現實,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

所以,終其一生,他都在用文字喚醒大眾。正是有外祖母的相伴,給他灰暗的童年增加了一抹亮色,否則,他的童年也會是悲慘的,人生不可能發生深刻的改變。

那麼,不幸的原生家庭會給孩子帶來哪些痛苦呢?

1、性格發生扭曲

一般來說,在幸福的家庭裡,孩子生活在穩定、和諧的環境中,內心感到快樂,由此會形成自信陽光的性格,表現得落落大方。

而長期生活在父母不合和不斷爭吵的家庭中,孩子也會受到影響,性格變得非常敏感和自卑,經常以為別人在議論自己,感覺自己低人一頭。

為了讓自己看上去與他人一樣,他就會刻意地去討好別人,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2、安全感淡漠

生在不幸家庭裡的孩子,經常看見父母為金錢、家務和瑣事等爭吵和打架,內心安全感很少,對人經常存在懷疑心理,導致人際關係緊張,有的還會對他人產生敵意。

這樣的孩子做事小心翼翼,喜歡看人臉色,不懂怎樣與外界進行交往,對人缺乏基本的信任,因而能夠交心的朋友不多,與主流社會也難以融合。如果與人不能友好相處,將直接影響到將來的人生規劃。

3、缺乏愛的能力

由於長期被父母冷漠地相待,內心感受不到愛的力量,自己就會失去愛的能力。他們既不懂怎樣愛自己,也不懂怎樣去愛他人,行為上變得非常自私。

年少時對別人的愛不懂回報,長大後也會對戀愛和婚姻存在恐懼心理,甚至不敢結婚成家。有的即使順利地結婚成家,也不善於處理與另一半的關係,很可能走到失敗的邊緣。

怎樣才能克服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呢?

①嘗試與原生家庭和解

如同每個時代都有侷限性一樣,每個家庭也不例外。

由於生活環境、受教育程度以及個人領悟能力的不同,父母之所以出現爭吵等問題,可能是生活上的壓力讓他們心理失衡,也可能是性格原因讓他們不懂得愛,也可能是表達方式存在問題。

但究其內心應該是愛孩子的,天下不會有故意傷害孩子的父母。

所以,孩子要客觀公正地思考問題,給父母以理解和原諒,並主動嘗試與他們和解,不要也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們,繼續走過去的老路,或者把他們推向對立面,這會影響到親情的延續。

②用自己的力量改變父母

孩子長大以後,就要想法改變父母的行為。

首先,要經常與父母進行傾訴,讓他們知道爭執和暴力的做法不對,讓他們對自己曾經的痛苦感同身受,這會讓父母的內心受到觸動。其次,還要與父母進行深刻的探討,告訴他們親人之間相處的方法和藝術,建議他們改變以前的相處方式,家庭成員間以平等的方式交流,並尊重每一個人的想法。

重新開始新的相處模式,不但能加深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還會讓家庭的氛圍越來越好。

③以陽光的心態克服自卑心理

每個家庭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各種影響,但不管是積極還是消極的,孩子都要有陽光的心態,滿懷希望積極地應對生活。

據專家介紹,“排斥療法”是一種能克服自卑心態的訓練方法。

參與者透過被人反覆地拒絕,從而讓痛苦暴露出來,經過大約30天的挑戰,最後對痛苦變得不再敏感。透過這樣的刺激,讓自己逐漸適應失敗和挫折感,從而幫助自己克服內心的自卑心理,改變焦慮和痛苦的狀態,變得更陽光和自信。

人生一世,雖然不能選擇原生家庭,但同樣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不管原生家庭曾經帶來哪些痛苦,都不能永遠糾纏在過往的痛苦之中,向前看才是醫治痛苦最好的良藥。

因此,那些曾經遭受過痛苦的孩子,如果不想繼續自卑下去,只要堅定信心,努力克服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一樣可以開始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