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14歲少女遭校園欺凌 10多萬韓網友請願嚴懲
韓國釜山,一名14歲少女遭到同學欺凌,一張她滿身是血、低頭跪地的照片在網路上被瘋傳,引起當地警方高度關注和民眾的憤怒。更令人震驚的是,對她施暴的是兩個同齡女生,而且,這已經不是她們第一次對這名少女動手。
照片中,一名少女跪在地上,渾身是血,低頭“懺悔”。而這張照片所描述的事件發生在9月1日晚上。
當晚8點30分左右,釜山兩名女學生將照片中的受害人叫到一個工廠附近的衚衕內,並利用廠房周邊的鐵質器材、椅子、玻璃瓶等對受害人進行狂毆,另外兩名同學則站著旁觀,全程持續約1小時40分鐘,致使受害人後腦部出血、口腔破裂。毆打結束後,一名施暴女生還讓受害人跪坐在地並拍下照片,讓朋友們看,問這樣的話會不會去監獄。
遭欺凌少女由警方送往醫院救治
隨後,受害人被路過的行人發現,由警方送往醫院救治。
受害女生慘不忍睹的受虐照片被廣泛傳播後,在韓國社會持續發酵。
事實上,早在兩個月前,韓國警方就接到了被施暴學生的報案。但直至發生了第二次暴行,受害人將圖片發到網上後,當地警方才以涉嫌特殊傷害為由立案調查。
未成年施暴引關注 網友請願嚴懲
受害女生慘不忍睹的受虐照片被廣泛傳播後,在韓國社會持續發酵。而施暴者是未成年,按照韓國現行的《少年法》,未成年人犯罪後所受的法律懲處力度要輕於成年人。即使未成年人犯下相當於死刑或無期徒刑的重罪,最高刑期也僅有20年。《少年法》到底是保護還是縱容未成年?目前已有十多萬韓國人在青瓦臺官網請願,要求廢除韓國《少年法》,嚴懲施暴女孩。
據報道,照片中的受害人兩個月前就曾被同一撥女生施暴,但當時警方僅對施暴者進行批評教育便了事。
受害女生母親認為,這次女兒再次被打,是她們展開的報復行動,她認為,正是因為警方在上次施暴事件中的處理不到位,才導致第二次事件發生。而韓國警方則認為,他們處理此類案件時確實比較頭痛:如果案件是成年人所為,直接就可以將他們拘留調查,但由於施虐者都是未成年人,是否能夠採取拘留措施,限制嫌犯的人身自由,警方也拿捏不準。
這一事件曝光後,有韓國民眾在青瓦臺官網“國民溝通廣場”提交帖子,稱韓國當前濫用《少年法》的不良青少年越來越多,呼籲政府廢除這一法律,嚴懲犯重罪的青少年。截至9月5日下午5點,已有超過14萬人對此呼籲表示贊同。
韓國近年來發生的青少年霸凌事件不在少數,手段之殘忍令人瞠目結舌。據韓國《亞細亞經濟》4日介紹,2014年該國曾發生4名女中學生連同2名成年男性強迫同齡女生從事賣淫活動,並最終虐待對方致死的惡性事件。案發後,2名成年男性被判35年監禁,但那些女中學生由於未成年,最終僅被判6-9年徒刑。此後,要求廢除《少年法》的聲音便一直存在。
警察出身的韓國共同民主黨議員表蒼園評論說,韓國既缺乏專門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政策,也沒有專門機構管理未成年人犯罪。他表示,對於應受到處罰的青少年犯罪人員,沒有專門用來收容、保護、治療、教化他們的設施和人力投入,於是導致未成年人犯罪進入一個惡性迴圈。
“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號12月11日訊息,這個週末,無數人的手機被一篇《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微信文章刷了屏。
《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微信文章片段截圖
“十年前的今天,我拼著命生下了兒子; 十年前的今天,兒子拼著命來到我身邊。每對母子都是這樣拼著命才能相見,可是我卻沒有保護好他。”這樣的文字讓每一個為人父母者讀來動容。雖然事情的具體細節還在核實,但校園欺凌的話題,再一次引發了社會的集中關注。
不久前,陝西省藍田縣一個初中女孩因被嫁禍“在其他宿舍偷錢”,留下字條後離家出走;16歲的福州永泰縣東洋中學學生小黃遭同班同學圍毆至脾臟嚴重出血……屢屢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暴露出學校、老師、家長、孩子等各方面的應對和處理能力依然嚴重不足。的確,《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釋出還不到一個月,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各方面認真消化落實。校園欺凌,不能只是一個“開過分了的玩笑”。目前可以說,事件的有效預防,事件發生時的及時、妥善處理,事件發生後的懲戒和科學教育,都還十分缺乏。學校及整個社會對於校園欺凌的危害性和應對方法,亟待在深層認知上提高。
校園欺凌事件中,對受害者的界定,是一個需要審慎打量的命題。
福州永泰縣東洋中學學生小黃躺在病床上。
顯見的自然是受欺凌者,如果長期生活在暴力的陰影下,受欺凌者會遭遇嚴重的心理創傷,而這種傷害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心理治療和干預,往往會延續至成年後,影響當事者一生的性格發展和身心健康。
然而容易被忽視的是,受害者還包括那些施暴者以及看起來與事件不直接相關的學生。規則和秩序對於社會組織的構建,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至關重要。如果沒有良好的規則與秩序,施暴者會變本加厲,無意施暴的人也難免最終滑向另一端。換言之,校園欺凌事件中,其實沒有旁觀者,在自覺和不自覺中,每個人都已經成為秩序構建的一部分。
這就需要教育主體,尤其是學校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真正開展有溫度、有尊嚴感的教育,努力做到將學生放在教育的中心環節,用心關注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品格養成。
學校應當建立完善的校園欺凌預防、干預和處理機制,關注每個孩子的不尋常表現,做到事前早發現,尤其是糾正部分孩子“欺凌行為是可以容忍的”“未成年人不需要擔責”等錯誤認知,從源頭上杜絕暴力事件發生的可能;事中及時處理,不讓欺凌和暴力現象躲過各方視線;事後對施暴者進行必要的干預、懲戒和教育,促其行為轉化。同時,要用心開展超越知識層面和技能層面的人文教育,這些教育關乎生命尊嚴、關乎秩序構建、關乎與他人友善共處。只有這樣,教育才能真正成為有尊嚴、有溫度、有質感的教育。
校園欺凌事件之所以成為頻發的“世界性”的社會問題,有其複雜的成因,干預的尺度也不易把握。這就更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界以更為積極的態度承擔起預防校園欺凌的責任擔當。
一方面,從根本上認識到欺凌事件的深層次危害,及時干預任何欺凌和暴力行為,尤其不能縱容甚至包庇。另一方面,以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更好的人為出發點,堅持寬容而不縱容的教育方向,給施暴者以改正的機會,特別防止“貼標籤”的行為。同時,當事方的反應、媒體的事後報道,也要格外注意尺度和方式,避免校園暴力擴散成網路欺凌,給受害者帶來二次傷害。
教育的實質,其實就是用心靈影響心靈。避免校園欺凌,老師、家長與學生之間,從內心深處尊重彼此、珍視彼此,校園才會真正成為被美好和希望浸潤的地方。
(原題為《校園欺凌,不是“開過分了的玩笑”》)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我現在懷疑我的兒子也曾受過校園暴力!校園暴力的發生與老師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老師實時的進行疏導,就不會出現大的的問題!
網友“Aagela?”:文,以前手機的訊號燈總是閃爍不停,我知道是你的訊息,我是那樣渴望你的訊息啊。現在,沒了,什麼都沒了
網友“世忠”:根源?過度?自省?。。。
網友“風吹眼睛會流淚”:一切根源都在父母的言傳身教和社會不良風氣的耳濡目染。 未成年人不能承擔民事責任,其父母持無所謂的態度,大不了賠錢道歉。,人大出臺一部法律規定之類的事件父母要付民事責任甚至刑事責任,你看看還會不會頻頻繁發生這種變態的事
網友“楊維國”:人是趨利避害的,勸導教育的效果遠不及入刑的震懾作用,所謂措施要考慮到中國人的特質、當下社會的特質!要有實際效果,要能久遠發揮作用,不能只中聽不中用!
網友“My Lord”:施暴者為何施暴?孩子怎會天性如此?家庭環境可能是主要因素。單單立法效果不一定大,要找到施暴者為何愛欺凌的原因
網友“米落落沫”:孩子暴力的行為以及扭曲的思想,除了家庭、學校教育,網路媒體層出不窮的負面文化也是一方面。現在網媒太過普遍,孩子難免會從中汲取一些壞習慣。
網友“深藍愛琴海”:未成年保護法保護的都是需要嚴懲本質頑劣的惡棍
網友“萌芽”:名校也這樣!北京也假藥!
網友“^_^”: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你以為校園欺凌只針對學生嗎?你知道我上小學時,初中時,學生欺負女老師嗎?你見過老師批評了學生幾句,我同學哭著告訴家長,家長混合雙打把老師踹到地上起不來嗎?老師的威嚴尊嚴都沒了,怎麼管學生。
網友“有勇氣的菜鳥”:學校做什麼去了?老師做什麼去了?首先學校應該承擔責任!學校盡責了完全可以取代立法
(1970-01-01)
得國之正,唯漢與明。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建立了多少王朝,大多數都是軍閥和農民起義建立的,但也有三個王朝,他們是靠著欺凌孤兒寡母,背叛了曾經的皇帝,黃袍加身,自己做了皇帝,今天一起來細數一下三個王朝。
三家終歸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到死也沒有篡位,曹丕建立了曹魏。然而奈何曹魏開國以後兩任君主都短命,大權漸漸落在了大將軍曹爽和司馬懿兩個集團手中。曹魏的孤兒寡母當然無法掌控朝政,真正護佑曹魏江山的是曹爽為代表的宗室集團。
公元249年,年幼的曹芳在族叔曹爽的帶領下前往高平陵祭奠魏明帝曹丕。司馬懿在這時發動了政變,起兵控制了京都,從此以後,曹魏的軍政大權落入了司馬家之手。司馬氏因孤兒寡母而從未奪權,奪權後更立皇帝,肆無忌憚。晉得位不正,司馬家對曹魏不忠,所以晉朝建立以後以孝治天下,而不是以忠治天下。
公元589年,隋朝滅陳,至此300多年的南北分裂結束,隋朝完成了大一統。北魏分裂以後,關隴貴族以宇文家為首建立了北周,北周勵精圖治,周武帝宇文邕雄才大略,誅殺權臣宇文護,滅北齊,收西梁。可惜的是宇文邕死的太早,不然統一天下的就是北周了。
宇文邕死後傳位他的兒子宇文贇,可宇文贇是個短命鬼,活了不久就死了。宇文贇死後,他的兒子算是隋文帝的外孫子,孤兒寡母哪能抵抗如狼似虎的權臣的手段,不久被迫禪位給隋文帝,北周至此滅亡。 至於最後一個就是人盡皆知,黃袍加身的趙匡胤了。後周本可一統天下,奈何郭威無後,只好傳位給義子柴榮,柴榮也算雄才大略,給後周打出來一片天地,奈何柴榮太命短,還沒有施展才華,便早早病死,留下孤兒寡母,便宜了他人。
960年,柴榮的心腹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黃袍加身,登上了皇位。後周恭帝被迫退位,孤兒寡母哪能抵擋住如狼似虎的軍隊,後周亡了。 主弱臣強,幼主繼位,一般都是大忌,皇帝年幼無法掌握實權,身死國滅是遲早的事,後周恭帝能留一條命,也算三個朝代裡最好的下場了。
(2017-08-30)
編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著”,歡迎繼續閱讀。
這裡或許有個文藝片,這裡或許有個恐怖片。不知道你會悶到睡著,還是嚇得更睡不著。
今晚聊聊校園霸凌。
一、從校園欺凌說起
根據2017年1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佈的資料顯示,2016年1月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提請批准逮捕的校園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
2017年5月20日,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在中南大學舉辦“社會風險與校園治理”高階論壇中,正式釋出《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
根據《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在校園中,語言欺凌行為發生率明顯高於關係、身體以及網路欺凌行為,佔23.3%;絕大多數欺凌者也是被欺凌者;關係欺凌的長期性、反覆性特點明顯;隱瞞校園欺凌事實成為被欺凌學生的“第一選擇”;校園欺凌主要來源於同班同學;男生是欺凌行為的主要參與者。
校園欺凌的手段逐漸增多,行為數量逐年增加,已成為社會無法迴避的問題。
不僅在中國如此,包括美國、英國、日本在內的其他國家也普遍存在著“校園欺凌”的現象,尤其在日本,“校園欺凌”已經成為許多中小學生“不登校”(既不是因為生病,也不是因為家庭貧困,但卻不去學校的現象)的重要原因。
在《日本校園欺凌現象研究》一文中,作者經調查指出,日本校園中廣泛存在著以誹謗嘲笑、無視排擠、惡作劇、刻意刁難、傳送惡意資訊、打人等多種型別的校園欺凌(劉雅夢:《日本校園欺凌現象研究》,第36頁 )。
而由於許多學生很難界定“鬧著玩”與“校園欺凌”二者的區別,因此往往在造成嚴重後果時才能意識到自己是“欺凌者”或“被欺凌者”。
在反思“校園霸凌”問題上,日本出現過許多優秀作品。
由中島哲也執導,松隆子主演的《告白》
由古澤良太編劇,石川淳一、城寶秀則執導,堺雅人、新垣結衣主演的《legal high》
這些作品都致力於探討校園欺凌現象的成因,表現形式,以及解決手段,對於社會現實而言,影視作品中的許多衝突情節也許過於極端,過於理想主義,但單就種種校園欺凌的表現形式而言,無論對“校園欺凌”再如何重視,都不會顯得極端。
2016年上映的《聲之形》是京都動畫根據大今良時的同名漫畫改編的劇場版動畫,由山田尚子執導。
作品主要講述了先天性聽覺障礙的少女西宮硝子,在六年級轉校後,多次努力嘗試與同學交流相處,不僅無果,反而成為“校園欺凌”的受害者,後終因無法忍受,再次轉學。而帶頭欺凌硝子的實田將也,在硝子轉學後被校方認定為欺凌事件的唯一負責人,成為被所有同學孤立、欺凌的物件,遭受摯友背叛,飽受打擊。
升入高中後,將也對周邊的人、事產生了認知障礙,試圖自殺,未遂。後來,將也偶然與硝子重逢,將也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所作所為彌補當初硝子所受到的傷害,但這一行為卻無法獲得其他小學同學的認同。
當年的矛盾在多年後又一次被舊事重提,自我厭惡的硝子選擇自殺,而將也在阻止硝子時,不慎從陽臺跌下。康復後,硝子與將也都開始努力接受自己,修復與朋友的關係,重新認識世界。
儘管動畫中劇情衝突較為劇烈,但是結局並沒有沿著劇烈的衝突慘烈收場,最終仍是讓動畫中的諸多角色前嫌盡釋,共建美好未來。
《聲之形》擁有非常深刻的出發點——校園欺凌,也擁有十分容易令人產生共鳴的結局——理解並接受自己,同時還擁有多個值得被探討的話題,如“如何打破交流的屏障”,“如何彌補年少的過錯”,“如何讓贖罪不是自以為是”,但很可惜,動畫作品中用以解決矛盾,使眾人獲得“救贖”的方式仍然是“少男少女間朦朧的感情”,這使整部動畫作品在深度上頗顯不足,殊為可惜。
被欺凌的硝子與被欺凌的將也
二、不宜輕描淡寫的沉重性
相比於漫畫原作,動畫版的《聲之形》在許多深層問題上草草帶過,幾個交替鏡頭,幾句無關痛癢的對白,這種刻意或是不經意的“輕描淡寫”使動畫相比於漫畫牽強了很多。
例如,漫畫中強調了實田將也起初欺凌西宮硝子的原因,不僅僅是硝子本身的聽覺障礙,而是將也在“小升初”之際,試圖用“欺凌硝子”這一行為使他自己擺脫“需要成長”“不想長大”的矛盾性,透過欺凌行為釋放壓力,逃避壓力,重新成為班級中心,仍然扮演“孩子王”這一角色。
但在動畫中,這一複雜的心理過程被簡化為將也毫無根源厭惡硝子的幾個畫面。
硝子嘗試和將也成為朋友,但失敗了
又例如,在與硝子重逢後,將也其實有過一段坦白,認為自己在硝子走後的一切遭遇是由自己肆意妄為造成的,他不想這樣行屍走肉地生活。對於當時欺凌硝子這件事,他感到非常後悔。
漫畫中也在此處進行了點題,將也認為,曾經年少不懂事,只會用“互相傷害”作為傳達聲音的形式,而現在的他,希望能夠了解硝子的“聲音”。但很可惜,這一段在動畫中也被刪減,並且直到末尾,動畫中也沒有真正交待將也決定彌補“贖罪”的心理變化,僅僅是讓將也認真地致歉。
而動畫中對於整個故事線索的提煉,也侷限於“成為朋友”:硝子試圖和將也成為朋友,將也試圖和硝子成為朋友,永束和真柴試圖和將也成為朋友,植野希望朋友之間的關係都能回到過去。
相比於漫畫原作,這種“成為朋友”的敘述方式實在太過淺薄,不僅不能凸顯出原作中眾人不同的性格與出發點,也不能解釋許多衝突爆發的原因,反而是讓複雜的劇情歸因於簡單的“願望”,略顯粗糙。
在動畫中被反覆強調的只有“朋友”身份
再例如,關於硝子的母親西宮八重子。在漫畫原作中,母親的戲份較重,作者十分細緻地展現了硝子母親的性格成因,徹底撫平了讀者之前對母親的一切怨氣與誤解,可以說是原作漫畫中一個非常精彩的爆點。母親對硝子與結弦兩個女兒的愛與教育都體現在這一段刻畫中,並且與前畫中的許多細節一一呼應。
同時,這個角色也是故事成立的重要原因。正是硝子母親的出現,讀者才能意識到,為什麼將也在重逢硝子後所做的一切是杯水車薪乃至沒有意義的,為什麼將也努力贖罪、彌補,都不能消弭將也自己的痛苦。
但很可惜,在動畫中,關於母親的戲份大部分被刪除了,只給觀眾留下母親略顯不近人情的印象,觀眾也很難從劇情處理中理解將也複雜矛盾的心態。
動畫反覆渲染著硝子與將也之前對彼此的好感,其實是在逃避漫畫原作所試圖探討的課題。
結尾中向將也道歉的硝子母親
再例如,動畫刪減了許多次要人物的戲份,使次要人物在動畫中顯得多餘,一個較為明顯的例子是真柴智。
在漫畫中,真柴智試圖和將也成為朋友,因為真柴智認為將也是一個怪人,他希望能夠透過和怪人成為朋友,從而找到一種正常感,這是真柴智的初衷。
他在漫畫原作中其實是與男主角實田將也形成鏡面的人物,真柴智曾經遭受過欺凌,敢於面對並且反抗欺凌,同時也厭惡欺凌他人的人。面對同樣的欺凌行為,真柴智和將也選擇了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漫畫將這種對比呈現給讀者,也是在為將也的行為做出註釋。
但很可惜,在動畫中,真柴智成為了確切意義上的花瓶,被將也斥罵為“多管閒事的局外人”所以離開,再以“朋友”的身份和將也修好,對於劇情而言並沒有太多意義。
在動畫中存在意義稀薄的真柴智
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但都具有一個共同點:動畫並沒有將漫畫原作中的重要主題呈現出來。
或許是考慮到受眾,或許是限於“校園”“友情”“愛情”的標籤,或許是想要表達的事物太過雜亂以至於喧賓奪主,《聲之形》動畫版更像是用輕描淡寫的語氣講了一個青澀的校園友情愛情故事。而漫畫原作,則在刻畫社會現實、反映人性本質上,更為直截了當,更為一針見血。
三、細節精巧
儘管有缺陷,但動畫作品在細節呈現上仍是十分精巧的。
在經受欺凌後,男主角實田將也生活得頹喪且落魄。但動畫中想要呈現男主角落魄其實並不容易,由於畫風的限制,即便男主角穿著鬆垮的T恤,頂著鳥窩頭,在動畫中也很容易呈現出“放蕩不羈”的美感,所以在動畫中,出現了許多精巧的細節。
在整部動畫中都沒有放好的衣服領標
皺皺巴巴的制服
同時,《聲之形》動畫版也會往往透過一些前後相似的細節來讓讀者理解人物關係,避免使用過多鏡頭造成拖沓感。將也為結弦打傘,自己暴露在傘外邊淋雨,這成為結弦嘗試諒解將也的開始;硝子為植野打傘,自己暴露在傘外邊淋雨,這成為二人關係改善的開始。
十分相似的兩個鏡頭
延續了漫畫中的表現手段,《聲之形》動畫版在呈現實田將也的主觀世界時,也用了將旁人臉上“打叉”的方式,暗示外界的人、事對於實田將也而言是缺乏真實感、不重要、無法碰觸的。當有人被將也接納時,Ta臉上的叉將掉下,成為能夠與將也進行實質互動的人。“叉”是否存在是實田將也判斷能否與對方進行實質交流的重要標準,也是表現實田將也心理變化的重要手段。
在遭受校園欺凌與朋友陪伴後徹底封閉內心,自我厭惡,無法面對他人的實田將也,其實在透過向硝子贖罪這一行為,拯救硝子,也使自己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救贖。
其他人、“叉”掉落的真柴智、結尾時所有“叉”都掉落
而在表現西宮硝子自殺的一段鏡頭中,動畫也呈現了極為出色的鏡頭語言,整個過程有著極強的視覺衝擊與心理暗示。
在陪伴母親、妹妹與將也度過快樂的篝火節後,穿著和服的西宮硝子爬上陽臺準備自殺,夜風將硝子的頭髮、衣角吹起。
動畫採用交替的鏡頭呈現望著煙花,相對靜態的硝子,與試圖阻止硝子、從外屋摔進裡屋,相對動態的將也,之後運用飄動的窗簾隔開將也與觀眾的視野。
窗簾尚未飄起時,觀眾與將也試圖阻止硝子的心情是一致的,窗前飄起,遮擋硝子身影時,觀眾與將也內心的絕望與恐懼是一致的,而當窗簾落下,硝子的身影消失無蹤,只剩下仍然璀璨的煙花時,觀眾和將也的情緒都達到了頂峰。
四、人皆有過
回到作品本身,儘管作品試圖探討的許多問題都被“校園戀情”模糊了焦點,但觀眾仍能窺見一些藏在和平外表下尖銳感。
從六年級西宮硝子轉入班級,到結局所有人都寬恕彼此,這一長長的過程中,所有人都是有錯的,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也沒有人可以站在道德立場譴責他人。
實田將也帶頭欺凌硝子,多年後自以為是地贖罪,彌補自己的愧疚感與罪惡感,試圖解開自己頹喪生活的死結。但在遊樂園事件前,將也從來沒有認真地理解過硝子,也沒有真正理解其他人,只是自顧自壓抑地活著,嘗試用受苦的方式將西宮硝子作為自己的責任,實質是一種自我滿足。
植野直花出於對將也的好感,加入了欺凌硝子的行列,並在多年後仍然直言討厭硝子。植野一直將當年將也被欺凌,與朋友反目的原因歸結於硝子,並一廂情願地想讓朋友之間的關係回到起初的狀態。
她口口聲聲對將也有好感,卻沒有在將也被欺凌時挺身而出,也沒有嘗試理解後來的將也,僅憑著對兒時生活的執念行事,以至於造成了硝子自殺,將也險些喪命的嚴重後果。
佐原美代子在小學時可以成為那個唯一將硝子帶出深淵的人,但卻因為懦弱膽怯最終屈服於大眾,並在重逢後仍然沒法鼓足勇氣與硝子相處,想要維持一種表面上的平和,在遭遇困難時唯一的行為便是逃避;
川井未希的內心只有自己,抱著優等生的想法高高在上,自以為甜美可愛,旁觀一切罪惡,是欺凌行為的幫兇,卻試圖撇清自己置身事外。
沒有人是無辜的
而作為受害者的西宮硝子,其實也並不是完全無辜的。作為欺凌行為的受害者,她的確是值得同情,值得憐憫,而欺凌行為的實施者也絕對是必須被譴責懲罰的。但作為普通人而言,西宮硝子也並未以正常人的標準去衡量自己。
從植野直花的視角看來,硝子並沒有嘗試理解別人,或敞開心扉讓別人理解她;硝子只是在遇到所有交流障礙時再三道歉,迴避問題,迴避交流;硝子常常自動將自己代入受害者的一方,利用權威來為自己的行為開路,如求助於老師、家長。
植野的看法當然是偏激而片面的,但硝子確實出於自卑與對自己的強烈不認同產生了極度悲觀的情緒,她的性格使所有與她相處的人都產生了不由自主的“負罪感”,而這種“負罪感”很多時候是毫無來由的。
她先天性聽力障礙並不是她被欺凌的真正原因,而由此產生的性格問題,才是造成諸多嚴重後果的主要因素。長大後的硝子也並沒有改變這一切,在面對旁人的努力時,硝子甚至無法像小時候那樣喊一句“我也在努力啊”,反而是用極端的方式逃避現實,認為只要自己死去,所有的矛盾就可以不復存在,這種由自卑產生的極度自我厭惡才是硝子悲劇的本源。
這種極度的自我厭惡也是實田將也一直以來的心理問題,而實田之所以會在許多衝突之後,開始選擇理解硝子,而不是自我滿足地繼續“贖罪”,正是因為實田終於明白了硝子對自身的厭惡,也開始明白對硝子的真正拯救應該從何做起。與其說實田用拯救硝子來使自己的存在有了真實感,不如說實田與硝子實則是在相互救贖。
面對植野的和解舉動,硝子選擇了坦白,但未被對方理解
但無論如何,這一切都不是造成欺凌的理由。欺凌本身所懷揣的巨大惡意是毫無根由、毫無依據,且絕對無法被原諒的。
無論在校園、工作單位或是社會中,欺凌行為都是普遍存在的。欺凌的手段層出不窮,受害者的心靈相比於身體更加千瘡百孔,許多欺凌行為的受害者隨著年齡、能力、社會地位的提高,又轉換身份成為了欺凌者,這種惡性迴圈所造成的危害看似不起眼,實則在用細微的方式腐蝕各種道德與規範。
在欺凌行為中,欺凌者是錯的,旁觀者是錯的,默不作聲擔心禍水東引的人是錯的,隨波逐流永遠漠不關心的人是錯的。
故事的最後,《聲之形》並沒有告訴我們聲音的形式究竟是怎樣,或許作者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所有觀眾都知道:
聲之形,絕對不是以校園欺凌的形式。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缺眠症兒童”:都不錯
網友“超級帥哥”:聲之行好看
(1970-01-01)
據央視新聞12月22日訊息,江西省安福縣一名15歲少年,因長期遭受同學毆打欺凌,情緒和精神上出現了異常,吞食了大量鐵釘自殺。當事同學卻不以為意,認為這只是同學間的“小打小鬧”。
今年15歲的小華,是江西省安福縣金田中學的一名初三學生。今年六月份的一天,班主任老師打電話通知了小華的家長說,小華在學校嘔吐。家長帶小華到縣醫院檢查,胃鏡結果卻顯示小華的胃裡有大量鐵釘。
“看了一下他就滿肚子的鐵釘。當時我就蒙了。”小華的父親劉喜開說。
醫生透過手術,把小華胃裡的異物取了出來,除了釘子,還有石頭玻璃等異物,總重量達1.4斤。小華說這些釘子和石頭都是他自己吃進去的。這讓家長和學校都十分不解。
圖為醫生從小華胃裡取出的異物。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截圖
為了查明病因,父親又帶小華來到市裡和省裡的醫院,尋醫問診。醫院的診斷是,孩子在情緒和精神上面出現了異常,才導致他出現吃釘子的行為。而導致小華精神出現異常的原因卻是他長期遭受同學的欺凌。
小華說從去年下半年上初二開始,班裡就有兩名同學經常打他,有時候對他扇耳光打頭,有的時候用棍子打他。班裡的同學也說確實見過類似這樣的情況。
對於吞食釘子,小華表示就是想自殘。小華父親劉喜開說:“我問他,他說是稀裡糊塗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吞釘子)。他是想死,自殘自殺。喝點水吞(釘子)下去,有時候用紙包起來吞下去。”
小華是住校生,平時都在學校生活。白天在班級捱打,晚上回到宿舍也受欺負。“就是扔掉我拖鞋,還有撕爛我的被子,用我的枕頭擦腳,燒我的毛巾。”小華說。
對於這些,小華一直不敢和家人說。直到從醫院回到了家,他才慢慢和家人說起了這些。
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眼中,小華的性格越來越孤僻,也越來越不愛說話。今年上半年開學不久,班主任發現小華的行為舉止出現了明顯的異常,整個人也越來越消瘦。他發現在和小華的交流中,小華甚至很少說一句長句子。
父親在察覺到孩子的變化後,經常去學校看看小華。有一次在宿舍,小華鼓起勇氣小聲地和父親說出,班裡有兩個同學一直欺負他。父親也要求班主任對這兩個學生做出處理。
班主任周金才老師說:“確實他也反映過。他每反映一次,我都會去找他們兩個同學。找的結果就是他們說沒有去毆打,或者說他所反映的這些情況,並沒有欺負他。”
就小華所說的問題,當事的兩位同學對此也不以為意:“那是搞著玩。就是推一下,就是這樣搞著玩。有時候讓他買點東西。我們沒有打他,就是搞著玩一下。”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截圖
小華出事以後,他被同學欺負的情況,也被反映到當地派出所。江西省安福縣金田鄉派出所所長周健安說:“經過我們調查,不存在明顯的毆打行為。都是未成年,有時候可能是惡作劇什麼的。但我們最後就報請局裡的法制科,還有局領導,也在稽核這個案件。”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SCC-徐向羽”:哎。
網友“騎你去放羊”:早該入刑了
網友“-leoking-”:立法,情節嚴重送去楊永信那裡治療
網友“CLCMT”:天哪現在的孩子怎麼啊〒_〒吞這種東西怎麼會這麼惡毒[怒]我記得我小時候碰到我爸爸工具堆裡的釘子都痛死了,這個孩子還吃進了肚子裡得多疼啊
網友“壹貳叄H”:回覆@石油與裝備:你吃就能
網友“柴磊”:有精神問題才好,沒死刑
網友“一個質數”:法律不應該教會學生們承擔責任嗎?判幾年,告訴他們什麼叫責任
網友“大付小川哥”:回覆@K倫特:法律的拖沓是起不了任何作用了,只能靠自己了,最起碼的自衛得學會
網友“蘇丶麗珍”:哎
網友“大付小川哥”:回覆@大夢-c:我不管他們,我只會告訴我的孩子,有人欺負你,就加倍的還給他!別給我說這樣那樣的,上層智囊團如果真的比屁民更高明,早就有了一套完整的法律措施,顯然他們懶得照顧屁民的感受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