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全國最大易地扶貧搬遷跨縣安置區的“大管家”

由 顓孫佳悅 釋出於 綜合

如今的靖安新區

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易地扶貧搬遷的總體部署,昭通市精心謀劃“一城三區、若干小鎮、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空間佈局,著力處理好當前脫貧和長遠發展關係,圍繞“山水田園城市”總體目標,在昭陽區靖安鎮選址建設跨縣安置區,吹響了“挪窮窩,斷窮根”的衝鋒號角。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五個一批”工程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無數幹部廢寢忘食、夜以繼日揮灑血汗,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對於全國最大易地扶貧搬遷跨區縣安置區建設的統籌協調落實者、4萬餘名易遷群眾服務管理者之一的周廷昆來說,看見鄉親們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他覺得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靖安新區搬家儀式

城市輾轉基層 主動請纓擔使命

全國脫貧攻堅看雲南,雲南脫貧攻堅看昭通。2017年,正值昭通脫貧攻堅戰進入攻城拔寨之際,時任昭通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聯絡處主任、招商聯絡處主任的周廷昆,多次主動向組織請纓回到家鄉,到最艱苦邊遠的地方參加脫貧攻堅戰。

2018年6月,周廷昆被任命為昭通市靖安安置區分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接到通知後,他馬不停蹄奔赴新工作崗位,帶著工作任務和僅有的8名工作人員,在靖安鎮洪家營村的2177畝荒蕪草地上安營紮寨,承擔起全市5縣1區40956名搬遷群眾“挪窮窩,斷窮根”的跨區縣安置使命。

周廷昆剛到靖安新區工作時的場景

新手變成行家 安置房拔地而起

“用一年時間建成全國最大的易遷跨縣安置區,確保4萬搬遷群眾按時搬遷入住、如期脫貧出列,全國沒有版本可以複製,也沒有經驗可以汲取,更沒有時間可以等待。”對於周廷昆而言,唯有刻苦學習、融會貫通以及實踐創新方能兌現向組織和群眾立下的“軍令狀”。

為此,他深入學習領會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檔案規定,結合積累和掌握的專業知識,在安置區工程建設的前期報件、徵地拆遷、三通一平工作中,研究探索推出“343”等工作法,“前期各項工作高速推進並完成,為後期工程施工建設贏得了較多時間。”

周廷昆安排部署靖安新區市政建設

周廷昆在靖安新區冒雨協調指導工程建設

2019年2月11日,靖安安置區第一顆工程樁澆築,3月14日第一塊筏板澆築,按照這樣的速度計算,要完成149棟平均15層的安置房建設裝修至少需要兩年的工期,加之受長期陰雨和低溫天氣的影響,要在12月底完成建設並陸續實現組織搬遷的任務十分艱鉅。

周廷昆透過不斷的實踐創新和科學指揮排程,工程建設達到一週澆築126層標準層,裝修493套的“加速度”。短短307天的時間,149棟安置房拔地而起,配套設施同步完善,開創了日新月異的“靖安速度”,展現出敢打善拼的“靖安精神”。

周廷昆現場指導分房工作

建設走向搬遷 謀求群眾安居樂業

2019年11月,隨著安置區住房建設接近尾聲,為將9000多套住房公開、公正、精準地分配給每一戶搬遷群眾,周廷昆帶領工作人員從抽籤系統的開發、分房流程的確定、分房場地的佈置、人員身份的驗證、分房確認書的設計都進行深入研究和反覆演練,確保萬無一失。

11月14日,首批來自四個縣區的1339戶易遷群眾現場按下電腦搖號器,喜獲與各自搬遷人口相匹配的新房,5天的時間裡,全程無一戶分房群眾對分房工作提出異議。

周廷昆走訪自主創業的搬遷群眾

12月18日,伴隨著響徹雲霄的鞭炮聲,靖安安置區迎來首批搬家群眾。“接下來,4萬人的大搬遷,給新區的工程建設後期維護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周廷昆說,細化目標、分配任務、靠前指揮、現場排程,每一步都不能缺位。

“搬得出”還要“穩得住、能融入、有就業、能致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周廷昆帶領安置區工作人員與市區人社部門溝通協調,“點對點、一站式”輸出穩定就業15002人,因各種原因不能外出的1397名搬遷群眾透過扶貧車間和蔬菜大棚實現就近就地就業。

周廷昆走訪瞭解靖安新區農貿市場運營情況

“對盈利較好且帶動就業較多的創業個體給予獎勵,對連續3個月處於虧本狀態的商家進行清理並全額退還租金。”在此基礎上,周廷昆以安置區現有的農貿市場、臨時廣場和底層商鋪為載體,讓2000多名有創業意願的搬遷群眾實現“零”風險創業,帶動更多搬遷群眾就業。

工作之餘,他走進新區地攤市場,瞭解搬遷群眾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虛心收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看見大家在廣場上載歌載舞,他告訴同事,“群眾在這裡紮下根,奏響‘安居、樂業、幸福’三部曲,我們的工作才算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