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裔已經超越猶太人,成為美國收入最高的外來族裔。
正解局出品
據統計,在美國,印度裔家庭中線收入超過了10萬美元(全美家庭平均中線收入為5.3萬美元),將近全美平均水平的兩倍,比華裔多出了3萬美元。
印度人在美國,憑什麼混得比較好?
華裔比印度裔差嗎?
01
美國收入最高的族裔
美國移民局曾對美國印度裔的IPC報告總結道:
美國的印度裔正在實現他們的美國夢,成為各個領域的佼佼者。他們已經成為最有活力、高收入、專業、融入主流社會的族群之一。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從1960年代開始,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到達這個高度。
在美國,印度裔人口數不算多,僅佔美國總人口的1%。
人口量雖不大,質量卻很高。美國印度裔多是專業人才,僅在1997-2013年間,美國發放的H-1B(特殊專業人員-臨時工作簽證),印度人就佔了一半。
現如今,有一大部分印度裔都彙集在美國矽谷,並且在矽谷科技公司做得風生水起。在矽谷,印度裔高管、CEO比比皆是。
早在2012年,印度裔領導的矽谷科技公司就達到了33.2%。其中,最著名的有微軟的CEO納德拉和Google的CEO桑達爾·皮查伊。
除了矽谷的科技公司,在美國的金融、商貿等領域印度裔也在統治半壁江山,比如萬事達卡的CEO安傑·班加及百事公司的董事長盧英德等等,不勝列舉。
印度裔CEO
美國職場的步步高昇,也讓印度裔收入蔚為可觀。據統計,在美國,印度裔家庭中線收入超過了10萬美元(全美家庭平均中線收入為5.3萬美元),將近全美平均水平的兩倍。
印度裔已經超越猶太人,成為美國收入最高的外來族裔。
印度高居美國亞裔收入第一位
在亞裔中,印度裔家庭中線收入比華裔多出了30000美元,可謂是遙遙領先。
英國著名雜誌《經濟學人》對印度裔的報道提到:印度目前最大的潛力資本是海外的印度裔。印度數量達0.27億的僑胞,每年從海外匯回印度的財富佔到印度GDP的3.5%。
遍佈世界各地的印度裔無疑擁有巨大的財富。
02
印度裔憑什麼混得好?
美國是一個大熔爐。
各個族裔群居混雜,競爭激烈,印度裔憑什麼脫穎而出?
第一個優勢是英語,這個讀者都知道,不用做太多的解釋。
這裡提供一組資料。據調查,如今印度人中約2億人粗懂英語,精通英語者約為5000萬。87%的印度學校用英語教學。
印度街頭採訪
常說英語,影響的不僅是交流方式,還有思考方式乃至文化。幫助印度人到了美國之後沒有太多文化隔閡,很容易能融入主流社會。
這確實是非英語國家沒有的優勢。
第二個基礎是,印度教育體系做鋪墊。
不要小看印度的教育。印度在1987年,大學生數量就達到370萬人,在校大學生數和具有學位的科技人員均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蘇聯。
印度教學的是英國的“精英教育”,同時還向美國“偷師學藝”。
早在50年代,印度就仿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 ,在全國相繼建立了6所“印度理工學院”,發展至今,印度已經有了550多所工程技術學院和1100多所多科技術學院。
印度科學理工學院官網
這些高校培養出來的精英,很多選擇赴美深造,其中又有很多人選擇留在了美國。
根據美國統計局資料,76%的25歲以上的印度移民擁有學士以上學位,而其中學士學位大都是在印度本國獲取的。
第三個助推器,是抱團文化。
印度人在矽谷的成功,是近20年的事。“抱團文化”對他們深入“紮根”矽谷功不可沒。
上世紀80年代,第一批印度IT精英闖蕩美國,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他們還被認為只能在後臺做工程師。但就從這個時候起,印度工程師開始積累本國人脈資源,抱團闖職場,很快就在矽谷站穩了腳跟。
印度人飛赴美國,大多數是抱著“背水一戰”的決心去的。一個剛到美國半年之後“短暫”回國的印度學生說:
儘管我之前的25年都是在印度生活的,但是出國僅半年我就已經受不了國內的環境了。
相比於印度本國的生活和就業環境,印度人選擇了赴美,就意味著一定要想辦法留下,這也為抱團文化的形成奠定了精神基礎。
印度裔的“抱團文化”早已形成成熟的前輩提攜後輩、學徒式管理的“抱團”體系。
有親歷者形容說,在美國的職場裡,往往是一個印度人佔據了一個部門的負責位置,隨後大批印度人進來。只要印度人和其他人起衝突,公司裡其他印度人會無條件支援印度人。
矽谷職場中的印度人
印度裔在美國抱團發展,還有專業的組織機構。比如矽谷的印度企業家協會 (TiE)。成立於1992年的TiE,其宗旨是組建互助網路,印度裔成功人士有義務幫助下一代移民。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抱團發展可以大大增加印度裔在美國職場的成功率。
03
自信、忠誠與野心
除了以上三點,還有印度人身上的三個特質,值得一說。
第一個,自信。
印度人有一種獨有甚至是有點盲目的自信。
自信也好,自大也罷,這確實能讓印度人在職場中更願意表達自己,從而在領導面前嶄露頭角。
美國職場更歡迎善於表達自己觀點,參與討論,甚至出挑的人。印度裔有成熟的社交能力和敢於“毛遂自薦”的勇氣,這些人很容易給領導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國教育機構WholeRen Group的首席學習官Andrew Chen曾表示,印度人不僅能證明自己工作的努力,同時具有可以打通公司不同層次結構的溝通技巧,而正是這種技巧,為他們在美國職場中帶來了更為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領導力。
第二個,忠誠。
印度裔的工作忠誠度都比較高。
像微軟CEO納德拉1992年入職微軟,至今已快30餘年,人生的三分之一都貢獻給了微軟公司。
又如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2004年入職,如今服務谷歌也長達16年。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
印度裔高管通常在一家公司慢慢升職、積累勢能,比較容易贏得公司的信賴,獲得公司的重任。
第三個,野心。
不想當CEO的工程師不是合格的印度裔。
印度裔在碩士畢業之後,有超過28%的人去讀了MBA。很多在美國工作的印度人,時刻在為晉升企業高管做準備。
谷歌CEO皮查伊、微軟CEO納德拉,雖是理工科出身,都專門研習了MBA方面的課程和經驗。
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本科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坎普爾分校,讀的是冶金工程專業。之後在斯坦福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獲得了理學碩士學位,此後又拿下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MBA。
微軟CEO納德拉1992年獲得微軟工作機會,同時自己還面臨MBA課程的挑戰,但納德拉並沒有二選一,而是周內在西雅圖微軟工作,週五下班就飛赴芝加哥,一連2年皆如此,最終獲得芝加哥大學MBA學位。
自信、忠誠又有野心,三者皆有,想不成功都難。
04
美國華裔比印度裔差?
雖然華裔在美國曆史悠久,18世紀中葉就開始移民美國。儘管華裔也有許多高精尖人才,但無論是在整體收入,還是在矽谷職場上,表現確實要遜色於印度裔。
但這不代表華裔就比印度裔差。
正如我們在上面分析,印度裔之所以在美國混得好,是因為去美國的印度裔本身就不差。
換句話,美國華裔有精英也有平民,美國印度裔大部分都是精英。
再加上英語、抱團文化等因素,印度裔在職場上脫穎而出,也就不足為奇了。
起點不一樣,情況不一樣,自然就沒有可比性。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只是眾多場景之一而已,不能成為評價的唯一標準。
特別是最近幾年,美國收緊移民政策,甚至開始驅逐中國留學生,華裔在美國的生存狀況值得關注。
今天,美國驅逐中國留學生;明天,就不會驅逐印度留學生嗎?
印度裔和華裔,與其比較誰的“美國夢”更香,不如努力拼搏屬於自己國家的“強國夢”。
•END•
僅供參考,轉載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公眾號的觀點立場
公眾號平臺更改推送規則,不想錯過我們推送的文章,記得讀完點一下“在看”,這樣新文章推送第一時間出現在訂閱列表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