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自卑的孩子來自這幾種家庭
01經常打擊孩子的家庭
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成人尚且如此,孩子當然也不是完美的。
大樹在一次親戚聚會上的時候,小侄子因為性格內向,頭回見到生人,就緊張口吃。
我大姑便逢人就打趣到,以彰顯自己大氣:“你看我家娃,一說話就結結巴巴的,現在看挺有趣,長大了真不知該怎麼辦?”
侄子年齡雖小,但是多多少少還是理解父母在拿自己打趣。
於是,要強的孩子越急,話越難說得流利,但也有可能由於小時候的一次遭遇,變得自卑、沉默寡言。
一個人自卑的根源來源內在消極自我評價。
心理學上有一個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講述的是科學家曾做一個實驗,如果一個人經受打擊次數多了,就會自然認為自己不行。
如果家長忽視孩子自尊心的存在,常常對他們批評指責、甚至打罵,常在孩子朋友面前或外人面前數落孩子的不是,談論孩子的糗事,會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頭。
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憎恨,敵對和緊張情緒,促使孩子養成報復、自卑的不健康心理。
02愛佔小便宜
勤儉節約是美德,過於節約,甚至喜歡貪小便宜,那麼這種家庭養出來的孩子,將來也會變成這樣,總覺得自己窮,低人一等。
前天去超市,一個大媽在水果區挑雪梨,有一個不大的梨,正好能塞進口袋,於是大媽趁著沒人注意,把梨塞進了自己的口袋。
這要是讓孩子知道,孩子怎麼能感覺自己臉上有光呢?
尤其是家有男孩兒,如果家人喜歡佔小便宜,孩子將來在同學和妻子面前怎麼能挺起胸脯呢?
孩子總會覺得自己家庭條件不好,內心缺乏安全感,認為自己很窮,會很自卑。
03父母感情不和的家庭
父母常常爭吵,或是對孩子家庭暴力,更容易養出自卑的孩子。
曾有這樣一個一個短片:《父母吵架是孩子的恐怖片》。
戳痛了無數人的心。
媽媽在家陪著小女孩看動畫,但是爸爸很晚卻還沒有回家。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小女孩能感受到母親的情緒越來越重。
她感到很害怕,但又一點辦法都沒有。
等到爸爸回來以後,父母果然馬上爭吵起來。
爭吵謾罵聲、打架的聲音、碗碟的碎裂的聲音、媽媽尖叫,爸爸恐怖的咆哮聲……
在孩子的眼中,熟悉的環境已經變成了恐怖片。
溫柔的媽媽消失了,高大的爸爸變成了怪獸,他們面目猙獰,互相撕扯著對方。
目睹父母吵架,孩子變得膽小、畏縮,看上去聽話、比平時更懂事。
實際上,這是孩子因為害怕,不敢再表露正常情緒。
孩子童年時期的經歷,會成為孩子一生都抹不去的傷痛,它會形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也有可能讓孩子一直活在自卑和不自信當中。
親眼目睹自己最親近的兩個人互相傷害,孩子內心的恐懼,讓他們不敢不懂事。
父母吵架,孩子永遠是最大的輸家。
自信的孩子來自這幾種家庭
01陪伴孩子的家庭
作家蘇珊·施蒂費爾說:“一切的親子關係都始於陪伴。”
陪伴是對孩子最長情的告白。
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泰國短片。
新郎在婚禮上的第一句話就出人意料:
“我想要謝謝我的父母,感謝他們是世界上最差勁的父母。 ”
新郎從來沒像其他朋友那樣上過鋼琴課,上過唯一的鋼琴課就是在家裡。
沒有俱樂部那樣豪華的生日派對,沒有魔術表演,只有爸爸和媽媽做一些小把戲。
但他卻說有著最精彩的童年生活,因為父母的差勁,從小到大父母總是會陪伴在他的身旁。
孩子就像一棵樹,光有水等物質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父母像陽光一樣,陪伴在孩子身邊,才會茁壯地成長。
陪伴,是陪著孩子一起成長,伴著孩子一起進步。
一個家庭對孩子的自信的形成至關重要,一對父母對孩子的自信的培養更是責無旁貸。
02 鼓勵的家庭
哲學家詹姆斯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十多年前,王菲的女兒李嫣因患有天生唇顎裂引發外界的爭論。
但是李亞鵬對李嫣說:上帝給了你傷痕,我要讓這傷痕成為你的榮耀。
母親王菲也會告訴李嫣:你很美,真的很漂亮,一點都沒有問題,你和其他孩子沒有什麼不同。
甚至她奶奶也告訴她: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李嫣也完全接受了這個事實,並且成為我們眼中自信勇敢、聰明懂事的小姑娘。
父母的肯定與鼓勵,是孩子面對這個世界的勇氣和力量,是他們快樂的源泉。
在孩子前進時,退後一步,為孩子吶喊、助威、打氣。
在孩子遇到挫折時,上前一步給孩子支援、鼓勵和幫助。
讓孩子知道,你是他們安全感的全部寄託,是成長路上的堅強後盾,是暴風驟雨時的避風港。
父母為孩子喝彩,孩子也一定會創造出屬於他的奇蹟。
“每個人孩子都有成為優秀人的潛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賦予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希望每個父母,都能敢於反思自己的教育,給孩子一個溫暖美好的原生家庭,讓孩子有足夠的自信和勇氣,去面對這個殘酷又柔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