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鑄倫、王曉波先生逝世,國臺辦:表示沉痛哀悼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程東】臺灣統派代表人物、長期反對李登輝時期以來教科書“皇民化”與“去中國化”的前臺大哲學系教授王曉波30日凌晨在家中去世,終年77歲。此前“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毛鑄倫於28日去世。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30日應詢表示,毛鑄倫先生和王曉波先生心懷民族大義,矢志不渝推動祖國統一,堅決反對“臺獨”,令人敬佩。我們對他們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海峽評論雜誌社總經理方守仁透露,王曉波2018年12月中風住院時感染肺炎,返家養病情況穩定;7月14日突然惡化開始肺積水,30日凌晨2時在家中去世。家屬傾向不舉辦公祭,海峽評論社將舉辦追思會。

資料顯示,王曉波1943年1月出生在江西,1949年隨父親到臺灣,但其母章麗曼留在上海,章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臺灣省工作委員會成員。1950年,章麗曼經香港到臺灣,暗中進行情報工作。1953年因有人叛變,王曉波父母遭憲兵逮捕,母親被槍決,父親以“知匪不報”的罪名被判刑7年。上世紀70年代,島內發生“臺大哲學系事件”,即臺大哲學系內具有自由派色彩的學者遭國民黨政工系統整肅的一連序列動。王曉波以“為匪宣傳”罪名遭“警備總部”拘留訊問。“中央社”30日介紹稱,“解嚴”前後他經常在報章雜誌上發表評論,尤其是關於兩岸關係、臺灣史的議題。馬英九執政期間推動“課綱微調”,屢遭“獨派”抗議是在“去臺灣化”,甚至引發學生佔領“教育部”的運動。王曉波作為課綱檢核小組召集人,經常出面接受採訪,反對教科書“去中國化”,與“臺獨”團體和民進黨針鋒相對。中時電子報提及,王曉波一直為中國統一奔走,並籌組成立“中國統一聯盟”,曾任副主席。大陸媒體曾以封面故事,稱王曉波是“臺灣統派的一面旗幟”。

王曉波去世後,島內學界肯定他在臺灣史研究上的貢獻。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稱,王曉波對臺灣史的詮釋給了他很多啟發,如今的歷史課綱“去中國化”,和王曉波主張相去甚遠。還有媒體感慨統派代表人物接連離世,在王曉波之前,前“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毛鑄倫28日去世。毛鑄倫於1947年12月出生,山東省泰安市人,1949年隨父親赴臺;先後畢業於政治大學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過去幾年,毛最大的消遣是在臉書上放些資訊,寫寫打油詩,雖極盡諷刺之能事,卻充滿了感情,充滿了對統一的盼望。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48 字。

轉載請註明: 毛鑄倫、王曉波先生逝世,國臺辦:表示沉痛哀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