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推不中考升高中國 究竟怎麼回事?

  京推不中考升高中國究竟怎麼回事?長期以來,中、高考複習一直是中學學習階段的重要內容,僅中考複習就要花上一個學期的時間。“1+3”培養試驗專案則允許城六區一般校學生完成初二年級學業後進入試驗學校,在試驗學校連續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學習,這是高中人才培養方式的一種探索。教育行政部門希望透過這種“不中考升高中”的改革,在減輕學生負擔、豐富學生涉獵的同時,增加學生升入優質高中的機會。

  據瞭解,“1+3”培養試驗學校分為兩種,一種是市級統籌類學校,包括清華附中(將臺路校區)、北大附中(惠新東街校區)、首師大附中(首師大二附中校區)、北師大實驗華夏女中、工美附中、徐悲鴻中學,這些學校可以面向城六區招生。另一種是區級普通類學校,涉及西城、朝陽、海淀、豐臺和石景山的16所學校,面向本區招生。

  目前,這些學校的招生工作已經結束,市級統籌類學校招生情況並不如意,1180個計劃沒有錄滿,6所學校共錄取約820人。除工美附中、徐悲鴻中學兩所特色學校完成招生計劃外,其餘4所學校共有約360個計劃未錄滿。清華附中(將臺路校區)錄取240人左右,比計劃少160人左右;北大附中(惠新東街校區)錄取250人左右,比計劃少150人左右;首師大附中(首師大二附中校區)錄取180人左右,比計劃少20人左右;北師大實驗華夏女中錄取40人左右,比計劃少30人左右。

  業內人士分析,新政策屬於第一年實施的試驗專案,相當一部分學校沒有吃透,沒有為學生進行及時準確的解讀,家長和學生對這一政策一知半解。

  北師大實驗華夏女中老師介紹,該校招生當天有近400人報名,但很多家長和學生對“1+3”專案瞭解有限,只認為該專案增加了一條升學出路,卻不知道如果半路退出將無法參加中考名額分配和市級統籌招生。瞭解這些細節後,一些學生打了“退堂鼓”。

  還有一些學校打起升學率小算盤,勸阻成績較好的學生報考“1+3”試驗專案。此外,試驗學校組織面試,以瞭解學生的學習能力、藝術素養等,部分報名學生未能達到試驗學校的要求,未被錄取。

  相比之下,美術特色突出的徐悲鴻中學和工美附中招生情況不錯。報考徐悲鴻中學“1+3”專案的學生有220人,最終錄取了50人,來自城六區數十所學校。報考工美附中“1+3”專案的學生有700多人,實際錄取了60人。兩所學校生源質量比往屆有所提高。

  不用中考,自然不必再花時間“刷題”,做好初高銜接,成為“1+3”試驗校關注的重點。

  這個暑假,各試驗學校都對課程進行了重新整合,以期充分利用“多”出來的一學期,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學習新知識、開拓新視野。

  清華附中(將臺路校區)研製了數學、物理等學科的銜接課程,將在初三階段開設生涯規劃、職業體驗、社會實踐課,引導學生們認真考慮未來可能從事的專業。首師大附中(首師大二附中校區)將在初三這一年增加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實踐動手機會,並將國學校本教材重新編寫成文言文、現代文和寫作三部分,同時增加“博識課”課時,每週拿出一個下午帶學生去博物館、實驗室參觀學習。北師大實驗華夏女中計劃多開設一些具有女性特點的選修課,如“女性與文學”“女性與科學”等,在北京舞蹈學院師資支援下,該校每週還將為“1+3”專案學生開設三次舞蹈課。

  “雖然是試驗,我們依舊有許多期待。” 清華附中(將臺路校區)學生家長王飛舟坦言,“期待孩子能利用節約下來的時間學到更多的東西,也期待這項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改革舉措能真正落到實處。”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75 字。

轉載請註明: 京推不中考升高中國 究竟怎麼回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