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政客在攀比“對華強硬”,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方大為

【環球時報記者 於金翠】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威脅切斷與中國所有關係的言論,讓觀察家們大跌眼鏡。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美國後,美國國內一些政客、媒體的涉華極端言論突然變得密集起來,中美關係也在這樣的氛圍下走向低點。但抗擊新冠疫情需要中美合作,未來兩國發展依然難讓彼此隔離。《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專訪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戴維·法爾斯坦(中文名:方大為),聽他剖析中美關係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方大為是美國前駐華外交官,曾任美國東西方研究所副總裁、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中國公共政策中心主任,現為喬治·布什美中關係基金會總裁兼執行長。在此次疫情暴發後,該基金會迅速攜手數個美國和中國合作伙伴,發起成立美中應對新冠病毒行動網路。

“怪罪中國”的輿論可能會無限期地在美國擴散

環球時報:特朗普總統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稱,美國可與中國切斷全部關係,美國將節省5000億美元。您對他這番話感到意外嗎?

方大為:他這個表態很能說明問題,值得關注。這反映出美國國內特別是共和黨內部,越來越多的政治人物好像在開展一場“逐底競爭”,看誰在對華措辭、擬議政策、立法等方面更強硬。“derecognition”(撤銷承認)—— 如果特朗普是這個意思,在美國的對外關係中,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地位將跟伊朗、敘利亞、朝鮮等國一類,而它們與美國關係的特點是有著很深且長期的敵意、瀕臨戰爭狀態。即使從共和黨近期的對華言論標準來看,特朗普的話也標誌著令人擔憂的新低。我懷疑,接下來幾周、幾個月,他的言論可能會更極端。

如果特朗普指的是貿易關係,這同樣很能說明問題,因為這為了解特朗普如何解釋美國貿易和對華貿易提供了視窗。簡言之,特朗普認為美國從中國及其他一些國家進口商品等同於美國財富被“偷走”。因此,切斷全部關係,如果他說的是全部貿易關係,可以為美國節省5000億美元。特朗普認為5000億美元是美國的對華貿易赤字總量,但這從來都不是美國官方的數字。或者,他說的5000億美元是指美國每年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價值總額。這種對貿易的理解相當令人震驚,等同於認為當一個人花3萬美元買了一輛新車,這個人就被搶了3萬美元。換句話說,特朗普選擇不去考慮這個顧客用錢換來的價值。

環球時報:美國政客將美國當前的疫情嚴峻形勢歸咎於中國和世界衛生組織,這種情況將來還會繼續嗎?

方大為:隨著美國確診和死亡人數增加,越來越多的美國政治人物和記者試圖將疫情責任直接歸於中國,更具體地說是中國共產黨。在政界、新聞界及社交媒體上,假定中國“有罪”的聲音每天甚至每小時都在出現。當前有關中國的負面評論數量之多前所未有,甚至可能超過1989年之後的那段時期。鑑於其在轉移美國輿論焦點以及給美國兩黨政治人物解圍方面的明顯效果,我認為“怪罪中國”的輿論將無限期地在美國擴散,而且肯定會持續到11月初的大選。

其實美國當局也重視遏制病毒和保護美國人。美國政客並不是不討論如何應對疫情,只是對他們來說,在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合理化”失敗比說明取得了哪些成功更容易。因此,中國成了他們最容易和能作為權宜之計的“替罪羊”。另一方面,一些中國官員和社交媒體上的聲音試圖就這場流行病責備美國。雙方在互相指責。

“追究中國責任”最近經常在競選籌款活動中被提及

環球時報:美國正掀起一場“追究中國責任”的運動,背後動機是什麼?

方大為:“起訴中國”運動是一個很好的政治舞臺,但也是糟糕和無意義的政策。如果美國的一個州可以就這樣的事情起訴中國,那還有什麼能阻止一箇中國實體就1999年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發動導致平民死亡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引發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其他一長串給境外民眾帶來負面後果的美國行動起訴美國?

1976年的美國《外國主權豁免法》使外國政府免於在美國法院被起訴。該法的存在有充分理由。有趣的是,“追究中國責任”最近經常在競選籌款活動中被提及,比如有人用“為我的競選活動捐款,以便我對中國追究責任!”呼籲籌款。這清楚地說明了背後的動機。

環球時報:中美內部都有合作應對疫情的呼聲,您怎麼看合作的可能性?

方大為:包括我們基金會內,兩國仍然有聲音呼籲合作應對疫情及其他一系列全球和國際性挑戰。我和我的同事仍然相信,如果沒有美中之間的強力合作,就無法解決重大的全球性挑戰。

我認為,美中兩國在應對疫情危機的初期都犯了明顯的錯誤,都沒有完美地應對疫情,沒有準確、公開、迅速地向公眾充分通報局勢的嚴重性。但當前最重要的不是誰該負責,而是可以共同採取哪些行動來遏制病毒傳播,減輕疫情對人們健康和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兩國官員、醫生、智庫專家和非政府組織人員有太多東西可以相互分享:哪些措施有效,哪些無效,有哪些好的實踐、失敗經驗,一旦疫情得到控制,世界經濟應該怎樣復甦等。當火災發生,人們首先想到的不應該是“誰引發了這場大火?”而應是“誰還在大樓裡,我們怎麼把他們救出來?”

環球時報:您覺得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加速中美之間的“脫鉤”嗎?

方大為:我一直對美中“脫鉤”的概念持懷疑態度。即使在長達兩年的貿易戰後,就貿易量來說,美中兩國在世界和世界歷史上仍保持著最強力的貿易關係,兩國經濟仍然交織在一起。但由於我前面指出的原因,可以說,新冠肺炎疫情對美中關係的威脅比貿易戰或其他重大雙邊摩擦和危機都要大。

現在美國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對海外供應鏈特別是基於中國的供應鏈的依賴,對美國來說是有問題和風險的,他們認為對中國關鍵藥品和其他重要資源的依賴也不明智。儘管這種想法否認經濟結構比較優勢的有效性,但在美國卻處於上升勢頭,特別是當下新冠肺炎疫情正顯示其致命的經濟破壞力。

對那些認為中國是美國敵人的人來說,新冠病毒是一個完美的“禮物”,是一個顯示中國看起來對美國利益有多危險、與中國接觸特別是依賴中國將對美國造成多大傷害的機會。某種程度上,這種看法已經在美國公眾當中引起共鳴。所以,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做連貿易戰都沒有做成的事,即加持了那些認為與中國“脫鉤”可行、可取和必要的論調。

疫情將如何影響美國大選?

環球時報:您怎麼評價美國在疫情期間的表現?

方大為:在我看來,美國最初的反應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美國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形象,也削弱了美國內外對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信心。相當數量的民意測驗證實了這一點。儘管如此,我相信美國聯邦制度本身的力量,美國各州、城市及公民社會已經發揮作用,彌補了聯邦政府早期的應對不足。從這個意義上講,也許美國體制的最大力量已經被釋放:面對疫情等挑戰,聯邦政府的失敗能受到制衡和對沖,在華盛頓和聯邦政府之外,兩黨都有能幹的領導人,即使政府行動緩慢,這些力量也能引導國家走上正確的軌道。

我不認為疫情會終結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也不認為會將中國提升為超級大國——中國並不希望擁有這種地位。美中兩國的聲譽在過去幾個月裡都遭受了打擊,但損害並非不可逆轉。避免相互指責,共同努力使全球疫情儘快得到控制,將有很大幫助。

環球時報:疫情會如何影響特朗普的支援率以及美國大選?

方大為:大量美國公眾和媒體嚴厲批評特朗普政府對疫情的應對,最基本的批評是缺乏遠見、計劃不足、緊迫性不夠。具體而言,特朗普本人在1月和2月一再淡化美國疫情的嚴重性,一再錯漏關鍵事實。主導他的思維和美國對疫情應對的是政治考量,而不是科學。

另一方面,確實仍有相當多的美國人繼續支援特朗普。他對疫情的應對在很多人看來是錯誤的,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他的政治地位。特朗普的支援率跟過去一年差不多,甚至比他剛入主白宮時還高,他非常有可能將此當成對他疫情應對舉措的辯護。

這還表明,特朗普再次當選的機會較大。許多因素對他有利:首先,現任總統尋求連任通常都會成功,二戰後只有兩次例外;第二,美國民眾對危機期間“中途換馬”持謹慎態度;第三,美國獨特的選舉制度對特朗普有利。過去20年,包括特朗普在內的共和黨候選人兩次贏得總統選舉,但沒有贏得全民投票的多數票。此外,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很難在這場全國性危機中引起關注。儘管如此,這次大選有很多史無前例的未知要素,因此我無法有把握地預測結果。

環球時報:未來中美關係在什麼情況下會有所緩和?

方大為:我不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會有所轉圜。這場疫情帶來巨大改變,認為中國是敵人的聲音在華盛頓——某種程度上在全國——都在增強。總統公開談論“derecognition”,很難相信4個月前他還公開稱我們與中國的關係從未如此好過。這一對比反映出,短短几個月,疫情對美中關係的影響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鑑於11月要舉行大選,我覺得未來幾個月乃至以後情況會更糟。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刻,州、市、私營部門、公民社會和個人等次國家級力量,需要盡力保持雙邊接觸的輪子繼續轉動。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31 字。

轉載請註明: 華盛頓政客在攀比“對華強硬”,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方大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