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中國迎"支付革命" 人們甩掉錢包:努力讓老人跟上步伐
參考訊息網8月29日報道外媒稱,中國的消費模式近年來正在迅速升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釋出的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已有4.69億手機網上支付使用者,年增長率為31.2%,網民手機網上支付的使用比率由前年的57.7%提升至去年的67.5%。正當中國正火力全開向無現金社會的目標衝刺時,各方也在努力讓老年人和弱勢群體跟上時代的步伐。
資料圖片:市民在浙江省杭州市506路公交車上體驗用支付寶付款乘車。新華社發
“讓老人輕鬆甩掉零錢包”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8月27日刊登題為《中國支付革命:全民掃碼,誰還需要錢包?》的報道稱,在北京東城區的物美超市裡,輪迴播放著這樣的錄音:“帶著手機逛超市,輕鬆甩掉零錢包!”超市呼籲顧客下載多點App(手機應用),透過手機自助結賬,免去購物排隊的煩惱。
報道稱,超市內部到處張貼著“手機自助結賬”“購物不排隊”和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平臺的醒目宣傳標語。在超市結算區,也有好幾名工作人員正在指導購物者使用App自助結賬。顧客只要用App掃描商品程式碼,商品就會自動新增到電子購物車,顧客透過線上支付平臺結賬後就能完成購物。
王先生(63歲,退休人士)正在學習使用手機自助結賬。他說,超市三個月前推出手機自助結賬,他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學會使用支付寶和微信,目前正慢慢掌握手機自助結賬的流程。
王先生說:“手機自助結賬App的程式有點複雜,老人家上手需要一點時間,但上手後確實很方便,不用排隊,也不用帶現金。”
報道稱,大多數老人仍習慣使用看得見、摸得著的現金,無現金社會往往意味著更多困擾而非便利。
另外,上海一家手機公司專為老年群體設計字號特大、介面簡潔易用的老人智慧手機。這家公司的培訓總監楊旭輝說:“我們在手機出廠前為老人預裝好了微信、支付寶等軟體,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一系列培訓課程,教他們使用這些軟體。”
楊旭輝認為,幫助老人融入無現金社會,關鍵是要有“好的武器和關愛”。她說:“好的武器指的是要為他們量身定做智慧手機和App。關愛指的是老人自尊心較強,有時不願開口問,但只要我們肯主動、耐心地教他們,他們其實是願意學的。”
部分老人對移動支付持懷疑態度
不過,儘管各方都做了很多工作,仍有一些老人對移動支付平臺持有懷疑態度。
於捷(66歲,退休人士)說,她身邊有不少朋友擔心密碼和錢財被盜用或騙走,不敢使用移動支付平臺。
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研究會會長邱寶昌表示:“新技術在起步階段難免有各種不足、必須克服很多障礙,民眾應儘可能用包容的心態對待,多考慮它們帶來的實惠,這樣科技才能不斷地往前發展。”
王先生也坦承:“起初剛接觸移動支付平臺的時候會有心理障礙,但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我發現這些軟體的操作並沒有想象中複雜。”他笑說:“現在我皮包裡的100元現金已有一個多月沒碰了。”
移動支付強勢進駐中國民眾生活,掃碼付款已經成為許多人支付的首選。
移動支付技術仍待提高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本月初啟動“無現金日”“無現金周”活動,一些商家卻走到極端,拒絕收取現金,掀起了輿論風波。
對此,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研究會會長邱寶昌告訴說:“我們都要做到與時俱進,儘量學習掌握先進技術。但也不能操之過急,要考慮到人們的消費習慣和對技術的掌握,要給消費者一個適應的過程,不能一刀切地拒絕現金。”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則撰文認為,即使在北歐一些力推無現金社會的國家,經過多年的努力嘗試,現金仍然存在,並沒有在短期內消失。他斷言:“(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需求多樣,‘消滅現金’將會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目標。”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也提出,移動支付能否一直保持現有的成本優勢還是個未知數,“紙幣之死”還不到蓋棺定論的時候。
報道稱,事實上,金融和資料安全等問題一天未解決,移動支付就無法真正取代現金。移動支付技術仍存在安全漏洞,有網民的社交媒體賬號被盜用,賬號裡的電子錢包被洗刷一空,損失慘重。
另外,使用者的手機號、身份、使用移動支付的時間、地點、金額、購買的商品等資料都被支付平臺所收集,在“資料是王”的年代,如何避免資訊被洩露或轉賣,也是對服務供應商的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