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觀的媽媽教不出樂觀的孩子,孩子的社交恐懼症病源就在於媽媽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個話題叫做:社交恐懼症最崩潰的瞬間,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共鳴。
社恐是“社交恐懼症”的簡稱,有人列舉了這個病的“病症”,趕快來看看你中了幾槍:
討厭在人群中作任何形式的自我介紹;
手機不離手,別人以為你愛玩手機,其實是怕尷尬;
發簡訊能解決的事情,絕不打電話;
老遠看見認識的人不知該打招呼還是繞道走;
跟別人講話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
手機常年靜音,接電話全靠緣分
……
看完以後,網友紛紛表示,感覺好像有人在監視我的生活。
以上說的幾種“病症”我全部中槍,幾年的全職媽媽,讓我和這個社會好像脫節了一樣,每天面對的事情就是孩子的吃喝拉撒、家庭的瑣事、生活的雞毛蒜皮......讓我幾乎快忘掉了怎麼與人交流,接觸到的也是有同樣的困境的寶媽,好像在她們面前,我才能找回自信。
其實,不僅是我們大人有社交恐懼,就連我們的孩子也存在社交恐懼症。
生完孩子的那幾年,孩子一直是由我一個人帶大的。
她是第一次當孩子,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自然會手忙腳亂、雞飛蛋打,每天忙完家務,哄完孩子都會覺得全身無力,有那麼一點空閒的時間就想著偷懶可以看會手機,社交自然而然的就減少了。
當我們的孩子開始學走路,開始可以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原來她和我一樣,害怕接觸陌生人。看到別的小朋友會害怕到哭,拉著我的衣角不敢說話,離開了我的視線就會變得手足無措。
相比同小區奶奶帶的孩子,我家明顯恐懼社交,即使把孩子帶到小區內的遊樂園裡,讓她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她也要我一直陪著,不一會兒,孩子自己就要吵著回家了。
看到孩子這樣,我的內心也是焦急的,我不太希望我的孩子和我一樣,害怕社交,恐懼交流。
於是,我帶著孩子一起做改變,我會帶著她一起去菜市場,和市場的阿姨說說話;帶著她去小區,和樓下的小朋友一起玩;帶著她去商場,在遊樂場裡面玩耍......漸漸地孩子放開了天性,願意去和小朋友聊天,去瘋,去跑。
其實,這樣的現象在許多孩子身上都發生過。孩子由於缺乏獨立生存能力和社交經驗,在離開父母,獨自面對陌生人的時候,都會產生焦慮。
隨著和陌生人交往次數的增加,焦慮感也會慢慢減少,最終成為孩子的“熟人”。在社交這個問題上,不得不承認,老一輩帶的孩子確實比媽媽帶的孩子更加善於表達自己,樂於交流。
但如果孩子長時間、反覆出現持續的焦慮情緒和迴避行為,那可能孩子就有社交恐懼症的嫌疑了。
人際交往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現實。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指出:
這些屬於非智力因素,是取決於後天的培養與開發。人際交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強,交友的策略也在不斷的豐富,只要足夠了解一個人,才能更好的與人交流。
社交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活動,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擅長社交。
有的孩子怕見到生人,甚至與熟人談話時都會感到緊張和臉紅,不願去人多的地方;
有的孩子還會口齒不清、口吃、不敢抬頭看人,不敢與人直視;
甚至有的孩子在與人交流中,還會出現坐立不安、出汗、心跳加快,腿腳不自覺的抖動等等。
這樣的現象稱為“社交恐懼”。
但有的時候,父母並不明白孩子的這些行為,還一味的以為孩子就是老實、太聽話了,其實不然,這些行為的出現代表著孩子的心理出現了一定的問題,社交恐懼其實就是孩子自卑的一種外在表現。
孩子的社交恐懼的根源其實在於媽媽。生活中如果常常受到媽媽的嚴厲的批評,孩子的性格就會出現缺陷。
孩子的一些小問題也會遭到媽媽嚴厲的訓斥或體罰;
媽媽會因為自己情緒出了問題,卻毫無理由的發洩到孩子身上;
一味地否定孩子的努力,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卻不斷的重複孩子的缺點;
父母不斷爭吵,並說辱罵性的語句,甚至牽連到孩子;
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便會產生懼怕心理,因為在他們眼裡,無論自己怎麼做、做什麼,在父母眼中都是無能的表現,總是做錯事情,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孩子。
這類的孩子長大,可能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嚴重的甚至無法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從而變得孤僻、自卑、悲觀。
其實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我有個親戚就是如此,沒有任何的人際關係圈,整天就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善言辭。
世界著名潛能大師博恩·崔西說:“一個人的幸福快樂80%來自和他相處的人,20%來自自己的心靈。”所以,如果媽媽想要孩子獲得幸福,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鼓勵孩子去社交、去交友。
如何幫助孩子擺脫社交恐懼?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要關心孩子的感受並且幫助孩子去主動說。遇到熟悉人,孩子不說話,媽媽首先不要去指責孩子不懂禮貌,而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理解孩子,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可以引導孩子去回答,比如:別人問你們今天去哪兒玩了?媽媽可以回答:我們去遊樂場玩了,是不是啊。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回應媽媽的話,說:是的。讓孩子自然而然的進入談話,儘量引導孩子自己去表達。
鼓勵孩子參加課外活動。無論參加哪一種的課外活動,只要孩子有興趣都可以去試試,參加各種活動可以豐富孩子的社交圈,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團隊意識、社會責任感,最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孩子快速的交到興趣愛好相同的小夥伴。
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在遊戲中練習社交技巧。在家的時候,可以陪孩子玩一些遊戲,比如,孩子可以當餐廳的服務員,爸爸媽媽當顧客,讓孩子為你們介紹菜品等等。平時多鼓勵孩子回答問題,引導孩子關注父母的變化,關心他人。
每個人都離不開群體,結交朋友是每個人的權利,也是每個人的人生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的孩子也不例外。
我們要鼓勵孩子去獨立的交友,在家庭中學會溝通,在溝通中學會理解,儘量的支援孩子與同齡的孩子去交往,讓孩子融合集體,在集體生活中收穫快樂。
我是丸子媽媽,育兒路上與你一路同行,教育好孩子是我們共同的心願。
【來源:娛樂人工廠】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