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別任由山寨《讀書》官網欺負“讀書人”

由 喜東付 釋出於 綜合

假冒《讀書》雜誌“官網”截圖。

8月5日,有學術自媒體披露,一個假冒《讀書》雜誌的山寨網站存在涉嫌學術欺詐行為。諷刺的是,該山寨官網首頁曾刊發一則公開宣告稱:近期本網電子郵箱被不法分子盜用,冒用期刊的名義傳送採稿通知,收取審稿費或版面費。

8月6日,《讀書》雜誌副主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幾年前就知道有假網站在收“審稿費”,編輯部也曾採取了包括報案、投訴等在內的很多舉措,但沒有實效。2017年還向搜尋平臺投訴過,當時平臺很快將假網站撤了下來,但沒過幾天假網站又照常出現了。

《讀書》雜誌是國內著名的思想文化評論刊物,創刊41年來,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在文化界有著很高的認同度。無論出於對名譽與內容質量的捍衛,還是對正常出版秩序底線的恪守,像這種以單位名義收取“審稿費”發表文章的做法,不太可能發生在《讀書》雜誌身上。

但不排除有少數對知名刊物心懷崇敬之心的作者與讀者,認為發稿可以靠錢買,覺得金錢交易可以取代審稿流程。而這些年,不少期刊搖身一變,成為依賴收取“審稿費”、“版面費”生存的出版物,帶壞了風氣,誤導了投稿者,也給投機者假冒知名刊物牟利提供了鑽營的空間。

這次媒體的報道,並沒有“驚動”《讀書》雜誌的山寨網站暫時關閉“避避風頭”,開啟網址,仍然可以看到一個完全可以用“以假亂真”來形容的高仿網站,不加掩飾地掛在那裡。

《讀書》雜誌不是沒采取過措施,而有關方面也做了處理,但山寨《讀書》網站儼然小強式的存在,你撤你的,我暫避風頭,過陣子“重出江湖”。到頭來,面對李鬼,李逵頗感無奈。

從法規層面看,2005年12月1日正式實施的《期刊出版管理規定》第三十六條,明確指出出版單位“不得出賣、出租、轉讓版面”,但這條規定究竟是否適用於刊物收取“審稿費”、“版面費”,各方有著不同的理解,因此形成了灰色地帶。

退一步講,就算市場化運營的期刊依靠收取“審稿費”、“版面費”生存,也不能成為山寨網站肆意侵權的理由——如果說期刊收費發文章是打政策擦邊球,那山寨網站則是對別人版權、品牌、內容等多方面的全面侵權,應該堅決予以取締並嚴格追究非法運營者的責任。

近年來,我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不斷加碼。每年開展的淨網行動,都會清除大量非法網站與詐騙賬號。在此背景下,經常被報案、投訴的假冒《讀書》網站卻能頑固地長期掛在網上,確實有點不可思議。難道是因為其披了件“文化”的外衣,欺騙性就會變強?

倒不是說,有關方面沒采取治理動作,只是就目前看,在露頭就打之外,對於假冒的《讀書》官網,恐怕得持續“圍剿”,進行釜底抽薪,才能把這塊“文化牛皮癬”清除。

在此也建議,《讀書》雜誌官方不妨繼續投訴、持續維權,向相關部門提供更多的證據。而作為推廣平臺,搜素引擎也當強化企業責任,提高認定侵權網站的辨識能力,採取技術手段徹底遮蔽侵權網站,並設法阻止侵權網站死灰復燃。也只有監管部門、權利所有人、運營平臺各方面多管齊下,徹底清除“山寨”網站生存的土壤,才能更好地維護被侵權主體的合法權益,也才能避免“山寨《讀書》官網欺負‘讀書人’”的局面。

不能任由山寨《讀書》官網欺負“讀書人”。

□ 韓浩月(專欄作者)

編輯:井彩霞 校對: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