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特麗娜·提伊瓦 譯/觀察者網由冠群】
這張照片傳遍了世界,但卻很少有人理解這張照片的含義。
中國大使受到馬拉凱人民歡迎 圖片來源:資料圖
在這張模糊不清的照片中,馬拉凱環礁島民正在歡迎中國駐吉里巴斯大使來到該島。一隊年輕人臉朝下趴在地上,讓剛下飛機的大使及其同事踩在他們背上透過。
一段臉書上分享的影片顯示,當大使接近這隊人的盡頭時,年輕人急忙跑到佇列的前面繼續趴下,以便延長這個佇列。整場歡迎儀式的氣氛是熱烈歡樂的。
但這張照片一出現就立即引發了網友的憤怒。這一場景被形容為“恥辱”、“可恥”、“羞辱”,是對人權的侵犯。
一些人認為趴在地面上的人是兒童,還有人開玩笑說中國“踐踏”了吉里巴斯人民。
傳言與討論則被地緣政治焦慮所綁架,很多人將這一場景看作是中國殖民主義和宗法文化的表現,而忽略了馬拉凱人民依照本民族傳統歡迎和招待尊貴客人的作用、聲音和文化權利。
作為吉里巴斯裔的女性、作家和學者,我們認為澄清某些問題是有益的。
吉里巴斯是頭條新聞中的常客。氣候變化對這個群島國家影響最大(大約11.5萬人分佈在32個低窪環礁和一個高島上,面積是350萬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印度的面積)。多年來,中國領導人因遊說採取對策和行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受到了該國的認可。
但這張照片卻讓吉里巴斯——尤其是馬拉凱環礁——引來了全球的強烈關注。
雷•貝恩泰蒂(Rae Bainteiti)是吉里巴斯的一位青年領袖,他的祖母就來自馬拉凱。他說,這張照片成為一個有爭議的辯題,“警醒我們,有時候國際社會在評論他國歡迎客人的習俗時,要尊重他國的文化傳統和社會規範”。
馬拉凱島是一個充滿奇聞趣事和濃郁風情的島嶼。它在吉里巴斯被稱為“女人島”。
吉里巴斯當地人在海邊挖海螺 圖片來源:新華網
這是一個封閉的環礁,有四位女性聖靈保護著馬拉凱和它的人民免遭侵害。每一位遊客登島後必須首先完成所謂的“te katabenin”儀式——逆時針繞島環行一圈,將自己介紹給諸位女性聖靈並留下祭品。
馬拉凱島的習俗建立在尊重女性祖先聖靈的基礎上,島上事務由不分性別的長老(unimane ao te unaine)在傳統會議室(maneaba)集體決定。
趴在地上組成人梯供貴賓走過的習俗多見於婚禮。這被認為是該國的一項文化習俗,在吉里巴斯以te katei之名廣為人知。
在婚禮上,新娘或新郎在到達後要踩著她或他的新男性親屬後背進入新家。
這對趴在地上的親人來說是巨大的榮譽,如果有人拒絕跨過他們,那是對他們極大的侮辱:類似於將他們視作糞便,避之唯恐不及。
很明顯,此次事件中的這個儀式是為另一種客人專門改編的,它標誌著一種新關係的開始。
我們理解中國大使並不願意參加這樣的儀式,但無論從文化上還是政治上,一旦拒絕就將損害他與馬拉凱人民,甚至更廣泛意義上的吉里巴斯人民的關係。
作家瑪麗塔的母親蒂奧特•戴維斯(Teaote Davies,其母Terira也來自馬拉凱島)說:“很多事不是某些人喝著茶隨隨便便決定的……必須要經過投票且是一致透過才能決定的。我是馬拉凱的孩子,但我沒有參加maneaba會議。我的意見無關緊要,長老們才有決定權。”
此外,並非只有中國客人享受到了這一特定儀式。塔拉瓦(基裡巴斯共和國首都)的提瑞巴•塔布(Teriba Tabe)向我們證實說,他已就此事諮詢過吉里巴斯環境、土地與農業開發部的人員,此次正是他們陪同中國大使去了馬拉凱島。他們說,幾年前一位澳大利亞高官出席馬拉凱島一所初中的啟用典禮時也享受到了這一歡迎儀式。當時澳大利亞捐資建造了這所初中的一座教學樓。在社交媒體上還流傳著一張照片,照片顯示臺灣“大使”在2001年訪問馬拉凱島時也受到了類似的歡迎。
正如雷•貝恩泰蒂所描述的:“如果你拒絕,他們會堅持——如果你仍拒絕,這就是對整個島嶼的冒犯”。
媒體對這張照片的狂熱反應可能會削弱馬拉凱島的習俗、文化和作用。
其實,這種狂熱是把吉里巴斯拋棄臺灣地區、轉向中國所引發的地緣政治焦慮,強加到吉里巴斯人民頭上,這是一種國際外交情緒而非某種特定的文化意識,是澳大利亞和美國地盤意識的反映。
雖然很明顯吉里巴斯陷入到了地緣政治拉鋸戰之中,但文化權利和文化自決權事關重大,這是吉里巴斯人民尊嚴的源泉。
這次事件提供了一個契機,全世界可以透過這件事更深入的瞭解太平洋地區的風俗習慣並反思文化傳統隨著時間流逝或適應或改變的軌跡。
只要這些文化傳統不提倡或縱容暴力,那文化和精神權利也是人權。
選擇什麼方式來歡迎和招待客人是由馬拉凱的長老和社群共同決定的。他們無法決定的,且需要本地區和全世界提供幫助的,是如何避免氣候變化對所有島嶼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觀察者網由冠群譯自英國《衛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