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在電視裡看到一些真人真事,孩子犯錯後責怪是父母的問題,父母覺得自己對孩子掏心掏肺,但孩子不理解,不願意接受。其實這些矛盾的產生都是因為在孩子6歲以前父母沒有做好相應的教育和引導工作,而是讓孩子形成了不好的品格和行為習慣。當從家裡走到社會中以後肯定是會出問題的。因為社會中不會再有人去無限制得包容他們,寵愛他們,巨大的落差感會讓他們變得扭曲,從而採取一些極端的行為。父母在孩子6歲以前一定不要讓他們養成以下不好的毛病,及早發現,及時糾正,幫助他們樹立爭取的思想。
1、把父母的好當作理所當然,不懂感恩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於他們可以說是全心全意了。只要是孩子想要的,一個字買,孩子想吃的,一個字做,口味不符合就帶到飯店吃。孩子遇到一點困難了,他們也會馬上挺身而出,孩子的話對他們來說就是‘聖旨’。漸漸的孩子就成了‘祖宗’,父母只要哪一天有一點沒有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他們就會大呼小叫,甚至是發脾氣。因為在他們看來父母就該滿足自己的一切要求,就該無條件對自己好。他們不會懂得說去感謝父母,記住父母的好,並在日常的言行中學會感恩。這樣的人走出家庭是不太被社會所接納的。
2、懶惰,不願付出努力
我們都知道要得到什麼東西的前提就是自己要付出相應的努力。但有的父母卻教會了孩子,張口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不用透過勞動。這樣的孩子是很難存在於社會上的,父母要教會孩子的道理是不要去相信免費的午餐,人只有勤快一點,努力一點才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錯誤的觀念是會影響到孩子的一輩子的,不要因為自己的寵愛就把孩子變成了一個好吃懶做的人,當有一天你們不在他們身邊時刻守護著,他們又該靠什麼去生活下去。
3、大呼小叫,愛打人
很多孩子在遇到自己父母要求做一些事或者說拒絕他們的某些要求的時候就會大發脾氣,甚至是會動手打人。出現這樣的情況完全是長輩的問題了,沒有給到孩子教會孩子該有的尊重和為人處事的禮節。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不要讓孩子養成這種不好的行為習慣,因為年齡的增長,他們都會從幾個人的家庭走到上千人的社會中。其他人是不會去讓著他們的,遇到問題就動手或者是大聲說話,是一種很粗俗的行為。
4、過於憂鬱
孩子的天性應該是活潑,愛笑多語的,如果孩子出現不愛說話,臉上總是陰沉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為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出現心理上的問題的,也容易變得敏感和自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陪伴就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開朗的性格,這樣對於他們後面的成長是有著很重要的意義的。開朗的孩子更容易和別人打成一片,擁有自己牢固的人際交往群體,在面對挫折的時候他們更容易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去用一定的辦法從挫折中走出來。
每一個孩子出生以後都是一張白紙,他們後面是什麼樣的人父母是可以進行勾畫的。要想讓孩子的未來是明亮的色彩,那麼就一定不要覺得以上的行為都只是小問題,不重視的結果就是孩子變成一個怨天怨地怨父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