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要完成脫歐大業,得先打贏這場“捕魚戰爭”

英國“脫歐”首席談判代表戴維·弗羅斯特。圖/新京報網

6月5日,英國-歐盟間第四輪也即最後一輪脫歐談判結束。

儘管事先許多訊息來源都曾表示,雙方將達成一項妥協性協議,英國允許歐盟漁船進入英國專屬經濟區捕魚;作為交換,歐盟將同意給予英國更多市場份額。

但最終結果正如歐盟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所言,“什麼協議也未達成”。

英國和歐盟圍繞捕魚權的紛爭正提醒人們,脫歐遠未到大功告成之時。

捕魚權協議並未如期達成

2020年1月31日格林尼治時間23時,英國正式退出歐盟,從而宣佈自2016年“6·23”公投開啟的英國脫歐程序,終於走完了最關鍵的步驟——要看到,這場“脫歐大業”,已持續3年半之久,並導致英國先後兩任內閣垮臺。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在若干國家肆虐,並很快蔓延到包括英國和歐盟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個角落。這也迫使人們不得不迅速將關注焦點轉向疫情應對,以至於很多人都忘了一件重要的事:脫歐程序其實遠未大功告成。

儘管磋商了一個又一個回合,但英國和歐盟在“分家”時理應達成的協議,並非都已百分百地達成。

圍繞很多老大難問題,雙方仍在繼續磋商,其中就包括愛爾蘭-北愛爾蘭邊境管控、雙方公民在對方所享有的居住自由,以及最容易被忽視但實際上最容易“撮火”的捕魚權糾紛。

儘管6月5日雙方未能就捕魚權達成協議,但由於英國和歐盟目前處於關稅同盟尚在延續的“過渡期”,暫時還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但這個“過渡期”2020年12月31日就要到期,如果屆時仍達不成一致,後果將十分嚴重:不只是兩邊漁民很可能為此摩擦不斷,脫歐程序中業已達成的協議內容,也可能因此受到波及。

英國首相約翰遜。圖/新京報網

“捕魚權糾紛”何以如此棘手

漁業糾紛是十分古老的話題。

早在古代,希臘各城邦間、亞述人和腓尼基人間、古羅馬和迦太基人間,就都爆發過激烈的漁業糾紛。

中世紀和大航海時代,各海洋強國間圍繞漁場的爭奪戰,在地中海、黑海、北海,以及西非、中東近海屢屢發生,許多海洋強國不得不採取“武裝護漁”的措施來應對。

各國間圍繞捕魚權的糾紛十分棘手,如美國和英國早在雙方第一個條約——1783年《英美凡爾賽條約》中就規定了捕魚權劃分方法,此後也多次就此談判、簽約。

儘管如此,雙方仍然爆發了持續86年(1821-1907)的英美漁業糾紛,1910年7月1日雙方簽署的《北大西洋沿海漁業仲裁》成為國際間漁業糾紛協商調停的規範。儘管如此,圍繞捕魚權的爭鬥仍然十分激烈。

具體到英國和歐盟的“捕魚戰爭”則更為棘手。

英國是個島國,其專屬經濟區覆蓋了世界三大漁場之一——北海漁場中魚產量最高的一大塊。

原本英國和歐盟是一家人,歐盟在英國漁場打魚等於在自家打魚,同樣,英國將漁獲賣到歐盟各國市場也等於在自家“練攤”。

這就使得在捕魚能力方面享有先天“島國優勢”的英國,得以佔據歐盟市場2/3的魚類產品份額。如今“各過各的”,雙方都覺得自己吃虧,自然要“好好談談”。

問題還不止於此。

北海漁場捕魚權糾紛是所謂“大漁業”或“機器捕魚”的糾紛,而英國和周邊的歐盟國家如法國、愛爾蘭、荷蘭等,還長期存在歷史悠久的“沿海漁業糾紛”。

所謂“沿海漁業”,指沿海漁民自駕小型漁船,在周邊海域進行的捕撈,漁獲雖少,但捕撈的都是扇貝等高價值產品。

不僅如此,沿海漁民都是“地頭蛇”,糾紛又附帶了主權、歷史、就業、傳統……等形形色色、世代相傳的恩怨,較“大漁業”糾紛更棘手。

由於歷史原因,英國屬島澤西島、根西島等直抵法國比斯開灣沿岸,而愛爾蘭屬島馬恩島同樣靠近英國蘇格蘭海岸,這些離島大多是扇貝等“小海鮮”的著名產地。

自古以來,各國漁民就為爭奪捕撈權、銷售權爭鬥不已(最近一次是2016年英國-愛爾蘭圍繞馬恩島扇貝資源的“大戰”),直到歐盟成立才總算消停下來。

“扇貝戰爭”現場。當時已經完成脫歐公投的英國還未與歐盟達成協議,“扇貝戰爭”只是雙方爭奪捕魚權的前奏。圖片來源:《衛報》

如今再度“分家”,又適逢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各國就業、經濟,“抗擊打能力”相對孱弱的“沿海漁業”可謂重災區,斤斤計較勢在必然。

就在這一背景下,素來精於算計的英國人出手了。

2020年1月,英國內閣不聲不響地向議會遞交了一份《漁業法案》草案。其中內容大抵是外國漁船在過渡期後除非和英國達成所謂“經濟聯絡”,如船員中英國公民比例不得低於若干、魚獲中大部分必須在英國漁港解除安裝,否則“閒船免入”。

不僅如此,英國談判代表還向歐盟提出,要仿效挪威等國,在所謂“附屬區域”和歐盟重新劃分漁業配額。也就是說,捕魚額度應該和各方專屬經濟區內漁業資源比例來重新分配。

之所以如此獅子大開口,是因為英國朝野向來認為,自己捕魚能力因“加入歐盟後的犧牲”而受到極大制約。如今既然“分家”,就應該“好好補償”。

但歐盟多國特別是法國認為,英國長期以來在海洋權益上巧取豪奪,已經佔盡便宜,加入歐盟期間固然少了些漁獲,卻因此獲得了廣袤歐洲水產市場最大份額的補償。

就這樣,漁業糾紛出人意料地成為脫歐問題最難割斷的“尾巴”,此次人們本以為雙方可“各讓一步”,好來好散,沒想到還是功虧一簣。

對此英方悶聲不響,歐盟方面則將責任歸咎於英國。巴尼耶話中有話地指出,“英國如果只打算等著歐盟方面開始(讓步)的話,就什麼協議也無法達成”。

還有時間麼?

6月18日-19日,歐洲理事會將召開峰會,屆時歐洲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英國首相約翰遜將有機會“坐下來好好談談”。

但鑑於英國人的“一貫表現”,很多人對達成協議預期並不樂觀。

畢竟,目前各國間最大的話題是疫情應對,就連脫歐本身都變成了“背景板”,何況只是捕魚權的問題?

當然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拖。

理論上英國政府可以在6月30日前提出要求,將脫歐過渡期自12月31日再往後推延一年甚至兩年。問題是,這樣做非但不能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和約翰遜“硬脫歐”的一貫主張相悖。

更何況,早已不耐煩的歐洲各國還能繼續這麼忍下去嗎?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狄宣亞 實習生:張曉雨 校對:危卓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10 字。

轉載請註明: 英國要完成脫歐大業,得先打贏這場“捕魚戰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