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地攤經濟”活力,讓城市更有煙火氣

十幾年前,我有幸拜讀了張鳴老師書稿《大國所謂》,書中說,其實那些被城管從城北趕到城南、從城東追到城西的商販挺可愛的,他們無一技之長,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他們不偷不搶,不依賴國家,靠自己的辛苦賺到自己的生活費,國家應該給予他們關照。關照終於來了,他們可以合法規範經營了。

地攤經濟”四字,隨著李總理在答記者問中再次提及而引發全國民眾熱議,很多地方,百姓正積極用行動響應。地攤雖小,一端連著廣大小商小販的生計,一端連著廣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小地攤裡藏著大民生,讓“地攤經濟”重生,讓人間煙火更濃,需要破舊立新。

一是有序規範經營。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後,如何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是對各級黨委政府執政能力和水平的檢驗。“地攤經濟”決不是簡單地讓大家走上街頭亂擺地攤兒,讓我們重溫一下總理的話:“回想改革開放之初,大批知青返城,就一個‘大碗茶’解決了多少人的就業。兩週前,我看到報道,西部有個城市,按照當地的規範,設定了3.6萬個流動商販的攤位,結果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請注意其中“規範”和“設定”的表述,“規範”意味著不再是“髒亂差”,“設定”意味著不是隨便擺,是升級版地攤商業模式。所以,放開地攤經濟不意味著一放了之,城市管理也不可缺位。

二是政府靠前服務。面對疫情影響,地攤經濟無形中成為保民生、保就業、提振經濟的重要抓手,政府必須轉變觀念、主動作為,認識到不是“管”而是“服務”,應從“管理”“治理”“懲治”向“服務”“扶持”“幫扶”理念轉變,採取“規範化 人性化”服務舉措,及時為攤業主提供政策解讀、資金扶持、貨源資訊等服務,在對小攤小販的管理中體現更多人性和寬容。

三是管理質量升級。地攤經濟,很多人都覺得是窮人經濟、低端經濟、落後經濟,甚至是“髒亂差”的代名詞,是應該被淘汰和打擊的物件。然而,低門檻,不等於低質量,地攤要提升貨品質量,不僅要價廉更要物美,食品要保證安全衛生。相關部門要主動履職,疾控部門強化對飲食從業人員的健康檢查;食品安全部門要監管食材進貨渠道及加工衛生;城管部門合理設定攤位,採取歸行納市法規範管理;環保部門讓各攤位配備汙水桶、垃圾箱並定時回收。透過樹立新規範、建立新秩序,為消費者提供方便、有序、溫馨的消費環境。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特殊時期,發展“地攤經濟”恰逢其時。總理力挺地攤經濟正是“人民至上”執政理念的彰顯,是政府的創新之事、務實之舉,回應了人民群眾滿滿的期待,讓我們都能在重燃的煙火氣中找到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

作者:張蕾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55 字。

轉載請註明: 釋放“地攤經濟”活力,讓城市更有煙火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