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直擊|4700畝地8個人打理 新農人“農齡”雖短效率高

熱點直擊|4700畝地8個人打理 新農人“農齡”雖短效率高

熱點直擊|4700畝地8個人打理 新農人“農齡”雖短效率高

□大眾日報記者李劍橋姜 斌 通訊員李曉偉劉加雷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近日,鄒平市高新街道小果村高標準農田裡,沒有忙碌的人群,只有數臺聯合收割機在麥田裡“轟轟”前行,轉運糧食的貨車一趟趟穿梭。

地頭上,記者見到了綠蔬源農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甘衝,“昨天和前天收的西董那塊地,高新這1700畝今天一天就能收完。”甘衝創辦的綠蔬源農業合作社在鄒平市三個街道一共流轉了4700畝地用來種植小麥和玉米,其中西董街道2000畝,高新街道1700畝,黃山街道1000畝。

“和以前比,現在最大變化就是高效省事了,這4700畝地4天就能收完。前兩年的時候,一臺大型收割機一天也只能收150畝左右。”甘衝今年僱了專業農機服務隊的8臺大型收割機,前邊收後邊緊接著就可以施肥種玉米。“合作社這邊的工人加我一共就8個人,只負責一些管理驗收的工作。其餘都是服務隊來完成,收一畝地是35元,種是25元,比老百姓個人請服務隊能省一半的錢。”

甘衝介紹,他所種的小麥品種是濟麥44號和濟麥17號,各佔一半。高新街道這邊的畝產可以達到1100斤-1200斤。麥子收完,不用入庫存放,收購方直接拉走,“這兩個品種的品質比普通小麥要好很多,一部分賣給糧種公司,再就是一些外貿公司和麵粉廠,價格都比普通小麥的市價要高1毛錢左右。”

“這4700畝地,平時也只有我們8個人打理。種地無非就是播種、施肥、澆水、打藥、收割這些環節。我們全部實現了機械化。”甘衝介紹,“就拿澆水來說,以前是大水漫灌,既費工又費錢,一畝地人工費就40元錢左右,加上電費一共得50元。一個人一天只能澆2.5畝地,一年澆5次來算,一畝地一年光澆水就得花250元錢。我們現在用的指標式噴灌機,開啟開關機器自己執行,高新這邊的1700畝地,3天就能澆完一遍,一畝地只花8塊錢。現在打藥也都是用無人機,4元錢一畝,一架無人機一天作業面積能到500畝,而以前用的自走式噴藥機,雖然一畝地也是4元錢,但一臺機器每天只能噴灑300畝地。”

甘衝說,就連什麼時候收割,現在都能用專門的水分探測儀器進行檢測,低於13個水分才能入倉,“以前都是搓個麥穗放嘴裡咬咬,嘎嘣脆了就可以,現在用儀器測更科學準確。”

這季收夏麥,下季種青儲玉米,一年下來,甘沖流轉的這4700畝地,每畝能純收入800元左右。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48 字。

轉載請註明: 熱點直擊|4700畝地8個人打理 新農人“農齡”雖短效率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