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期《民主與法制週刊》封面
2020年8月10日出版
封面聚焦
青少年與網路之惑
時代有期:審視青少年上網之痛
本社記者/張志然
如何引導未成年網民健康上網,已上升為一個時代命題。
法律有情:編織網路安全保護網
本社記者/王涵
在“網際網路+”一切的今天,很難去想象如果離開它,生活會變得多麼不便、低效甚至無趣。網際網路早已滲透在我們生活工作的每一個程式裡,以驚人的速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
平臺有責:淨化網路不應再沉默
本社記者/張志然
要保護未成年人的網路安全,不讓他們在網路世界受到傷害,僅線上下世界進行規範顯然是南轅北轍。
網言有矩:警惕“飯圈”背後的暗流
本社記者/劉瑜
您追星嗎?您還記得年少時的“偶像”嗎?您又如何為自己的“愛豆”打call?寫信、接機、演唱會?海報、禮物、追新劇?No!這些“老套”的手段已然成為過去,在網際網路全面覆蓋的今天,“粉絲”們的追星手法也在不斷更迭,取而代之的是“打榜”“打賞”等一系列行為,甚至形成了“粉絲文化”進而催生了“粉絲經濟”……
未來有約:勾勒未成年人上網邊界
作者/蘇文穎
這次疫情,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這個世界。不說其他的宏大命題,單是如此長時間大規模的保持社交距離、遠端辦公、上網課,所能帶來的連鎖效應都是我們現在難以衡量的。
法治
92歲老兵朱再保:環保公益路上再衝鋒
作者/徐炯權
朱再保是抗美援朝老戰士,從硝煙瀰漫的戰場走下來的他,身患胃癌晚期卻以頑強的毅力戰勝病魔。退休後他奮鬥在守護綠水青山第一線,被譽為“中國民間環保第一人”。
奪命問題車位背後的法律之爭
作者/戚劍
2019年8月22日,江蘇省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外公佈一起特殊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因物業增劃的車位造成事故,物業和車主均被判承擔賠償責任。
會長訪談
架起通向群眾的橋樑
——訪吉林省樺甸市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市法學會會長張巖
本社記者/杜林
本社記者採訪了張巖會長,從樺甸市法學會開展的具體工作、參與法治實踐取得的初步成果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力圖展示樺甸市法學會積極主動參與法治建設的現狀和發展思路,為基層法學會的建設和研究提供參考。
社會
前夫乘人之危,前妻能不能秋後算賬?
作者/復林
為拿到“救命錢”,身染重病的妻子被迫簽下了不平等的離婚協議書。離婚之後,前妻欲與前夫秋後算賬。雙方已經辦理離婚手續,財產也已分割完畢。離婚協議能夠推倒重來嗎?
文 化
為江蘇高院“類案強制檢索報告制度”點贊
特約撰稿人/羅書平
在這份通篇只有15個條文、經“第17次審判委員會全體會議討論透過”的司法檔案中,沒有按部就班的篇章結構,沒有八股文式的繁文縟節,甚至連條文序號都“極簡”為阿拉伯數字。
買賣象牙:違法!重判!
作者/紀萍
江蘇省目前走私象牙數量最多、涉案價值最大的一起案件,最近宣判了!
毒癮纏身,百萬家產散盡之後……
作者/關海軍 楊柳 劉德華
他曾經是年少發跡、眾人羨慕的老闆;他也曾誤入岐途,染上毒癮,耗盡百萬家財、氣死父母親,妻離子散,淪落到乞討的地步。
個案推動法治的踐行者和傳播者
——為劉昌松新作《像法學家那樣思考》點贊
作者/劉仁文
劉昌松律師擁有多重身份,他既是知名律師和律師事務所主任,又是兼職法學教授,還是知名的法律時評人。
企業破產案件中最大的事情是什麼?
——論企業破產中職工債權的“優先”保護
作者/周勇 黃謨韜
本文試就此問題的成因及現狀等進行剖析,並在此基礎上探討和提出相應的解決路徑。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援
《民主與法制》社新媒體出品
本期主編:王 鐔
編輯:潘 巧
校對:王立三
稽核:黎偉華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民主與法制社是由中國法學會主管的中央級新聞事業單位,擁有《民主與法制》雜誌、《民主與法制時報》、民主與法制網、民主與法制移動新聞客戶端等權威法制媒體。
【來源:民主與法制社】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