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豐樂鎮趙橋村:“空殼村”變身“實體村”的逆襲之路
人民網-安徽頻道
趙橋村位於肥西縣豐樂鎮西北部,全村總面積4.6平方公里,共有10個村民組,408戶,1682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5戶,44人,村集體經濟幾乎空白,被列為肥西縣13個重點貧困村之一。面對集體收入為零、產業專案少、群眾收入低的現狀,2014年,新“兩委”班子上任後堅持以黨建工作統領全域性,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精心謀劃,艱苦奮鬥,在2016年10月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當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萬元。近年來,趙橋村集體經濟收入不斷增加,黨支部更是獲得“豐樂鎮先進基層黨組織”、“肥西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堅持黨建引領,在建強基層組織上出實招。黨支部堅持“狠抓黨建促發展、夯實基礎促扶貧”的工作思路,從思想認識、隊伍建設、制度規範入手,打出一套提升黨支部組織力的組合拳。一是抓思想強素質。嚴格落實黨支部“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組織生活制度,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強化黨員理論武裝,引導黨員主動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二是抓隊伍強核心。以爭創“三星級”村(社群)為目標,進一步健全村兩委幹部工作制度,堅持執行周工作例會、“四議兩公開”等制度,不斷強化服務功能、改進服務作風、提高服務能力,增強村級領導班子凝聚力和戰鬥力。三是抓制度強基礎。健全黨支部工作制度,嚴格規範組織程式,定期召開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落實村民組長和普通黨員“雙十分”考核,細化村民組長和黨員考評指標,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立足區位優勢,在拓寬致富渠道上下功夫。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結合村情實際,多途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透過盤活土地資源、發展光伏發電以及入股產業園等方式,持續增加集體經濟收入,預計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50萬元。一是摸清集體家底。成立工作小組,結合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對轄區內所有可利用資源,包括農田、水面、樹田、房屋、荒灘廢埂等,進行全面的梳理摸排,尤其是對優勢較大的連片平整土地、連片大面積水面、連片空置房屋、品種規格較高的樹木等資源整理彙總,此外,透過司法程式依法收回一處不良使用土地資源,充分摸清群眾發展意願,為後期規劃打造、招商引資夯實了基礎。二是挖掘資源增收。透過發包、租賃、合作等方式,對閒置房屋、土地、水面等集體資源開發利用,增加村集體收入。對村集體蔬菜大棚、村級光伏等扶貧資金投入產生的集體資產收益進行分紅和量化,讓貧困戶增收致富。調整扶貧產業園執行模式,經營權收歸村集體股份合作社所有,並與現租賃戶簽訂委託管理合同,進一步提升村集體收益,並提高群眾收入。三是探索自主經營。在前期農民專業合作社基礎上,建立趙橋村稻蝦養殖基地,利用村集體和選派資金入股,爭取政府在政策、技術及其他資源上進行支援,擴大生產規模和產值,幫助效益率較低的土地實現成片流轉,併為群眾提供就近勞務機會。
創新農業產業,在打造趙橋品牌上做文章。一是發展現代產業。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著力打造包括苗木基地、瓜蔞子產業園、蔬菜大棚扶貧產業園、櫻花林、稻蝦基地和盆花栽培基地的村主幹道沿線產業帶,後期嘗試發展小規模、季節性的“鄉村半日遊”,持續增加村民和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強趙橋村的造血功能。二是打造特色苗木。近三年著力實施標準化苗木基地建設,由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作為實施單位,流轉村民閒置土地,進行苗木花卉種植,目前已建成60畝,主要種植紅櫸樹、海棠球、紅葉石楠球等苗木,預計兩年內可以投入市場銷售,直接增加村集體收入。三是積極招商引資。充分依託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在整合土地資源和活躍各種生產要素上的優勢,有規劃、有步驟地盤活土地資源,吸引企業投資。目前,已與浙江盆花培育企業簽訂一期35畝的土地流轉協議用於盆花種植。
從一無所有到小康殷實,從“空殼村”到“實體村”,近年來,趙橋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帶領群眾不等不靠,真抓實幹,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主攻點和突破口,積極發展脫貧產業,讓昔日“一窮二白”的貧困村逆襲為“詩畫豐樂”的示範村。(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