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都崇尚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男人辛苦工作,女人看家帶娃。可是傳統陳舊的家庭觀念已經不再適應新社會,新家庭的需要,部分家庭仍然還是會出現“喪偶式教育”或者“詐屍式教育”。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角色缺失,其實父親多看護和陪伴孩子,會有3個意想不到的好處,也會讓孩子離“成功人士”更近一大步。
根據可靠的資料調查顯示,七成的父親參與了孩子的成長,三成父親不履行“監護人”中關愛孩子成長,陪護孩子的職責。
在父母雙方都看護孩子的家庭中,大多數的家庭還是母親承擔的看管職責比較多。孩子作為爸爸媽媽的共同養育的結晶,成長也應該是爸爸媽媽共同參與,教育也應該是共同教育。
女孩在成長過程中父親角色缺失,數學成績會不好,因為缺少理性思考的思維支撐,將來學習數理化也會弱勢一些。男性女性的思考模式,其實是非常性別化和特色化的。女性思考更感性,更情緒化,更溫柔一些。而男性的思考模式更理性,更缺少情感支援,多基於事物本身做出判斷。
缺少父親引導成長的女孩,做事也因為童年接受母親的感性教育更多,更偏向感情化和情緒化,缺乏理性。以後在親密關係中,也會更情緒化,缺乏安全感,偏向於選擇“大叔”型別的人生伴侶。
嚴重者,比如目睹了父親對母親的背叛的女孩,甚至會害怕和異性接觸,對男孩子抱有敵視的態度,成長了一個“女強人”的角色,去保護母親,排斥異性。
而男孩又是和女孩相反,缺少父親參與成長,往往會成為一個“媽寶男”,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單親媽媽”家庭更容易出現問題孩子的原因。童年時沒有一個“有責任感,高大,安全,值得依賴”的榜樣,反而接觸女性更多,缺乏“男子漢氣概”,沒有擔當。
同時成長過程中父親角色缺失,沒有明確的性別意識,媽媽的參與也比較多,更信賴媽媽的決定。到了成年的年紀,身體已經發育成熟,心理上還對母親有著過度依賴,不能獨立面對現實的困難。童年缺少父親看護的男孩子,更容易形成“懦弱,怕事,不主動,等待對方照顧”的被動性格,沒有主見,不夠獨立。
另外,缺少父親參與成長的男孩女孩都會缺少些沉穩的性子,除非後天經過比較艱苦的歷練可以補足。女孩會信賴不可靠的人,更容易上當受騙。男孩又會不值得信賴,遇事退讓閃躲,不直面問題。而童年得到父親參與和陪護更多的孩子,智商也會更高,更擅長去解決問題,直面問題的本質。
父親多和孩子一起玩耍,青春期以後,孩子的性格也會比較穩定,不焦躁。童年有父親帶領去認識和感知世界的孩子,將來也會更自信的探索新事物,更勇敢。父親對孩子終身性格的影響重大,對孩子的思考模式和人格品質也會造成間接影響。
1.放下手機(電子裝置),專心看護孩子
父親在陪伴孩子時候,不建議抱著手機,繼續自己的玩樂,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孩子以後也會不愛學習,只想玩耍,不能專注的做事情。“言傳身教”是十分重要的,父親認真的陪護孩子,孩子感受到父親認真做事的行為習慣,也會去模仿,並且應用在自己成長的其他方面。
2.做孩子喜歡的事,發掘孩子天賦
不管是女孩還是男孩,都需要母親的呵護和父親的陪伴。而母親作為呵護者,給予給孩子感性的思考和溫暖的愛,父親則作為引導者,帶領孩子去熟悉陌生的社會,去體驗和感受廣闊的世界,陪同孩子探索合適自己的成長模式。
而探索就在玩耍和學習中獲得,父親可以陪護孩子一起開心的玩耍,帶孩子去探索有趣的事物,感知社會世界的魅力,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有求知慾和探索欲的孩子,學習成績也會更好。
同時透過觀察孩子,在和孩子玩耍成長的日常相處中,發掘孩子的天賦和興趣所在,加以培養,對孩子的終生髮展也是十分有益處的。同時表現出父親的“可靠,勇敢”,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3.多關心孩子,和孩子聊天
孩子通常會在學校或者其他社會環境中發生許多家長不知道的有趣事,父親可以主動詢問,鼓勵孩子分享。瞭解孩子與人交往或者為人處世的模式,再提出建議,幫助孩子更好的應對各種複雜的現實情況。
在孩子遇到危險,或者無法處理的困難後,果斷挺身而出,讓孩子知道爸爸的可靠和擔當,也會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值得信賴,勇於承擔責任,遇事成穩的人。
想要孩子更好的成長,父母共同的教育不可或缺。
父親作為引導者,孩子成長路上指明燈,孩子人生的榜樣,在孩子對現實世界的探索,個人品格,理性思考方式的培養方面都有巨大的意義。
一個有良好性格,人格飽滿的人,即能有理性的思考,又有感性的同理心,有雌雄同體,雙方結合的思維模式。父親的參與對於孩子以後的人際交往也是影響巨大的。有父親參與成長和看護的孩子,也贏在了“起跑點”,離成功的人生,也是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