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泰市泉溝鎮:用心用力用情 讓貧困戶有尊嚴的穩定脫貧

由 雋寶霞 釋出於 綜合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蓬波 林鵬 見習記者 王雁彬 新泰報道

近年來,新泰市泉溝鎮依託特色產業,大力推進產業脫貧,利用產業帶動就業,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靠自己的雙手脫貧,在此基礎上為貧困戶做好心理疏導和政府兜底工作,讓當地貧困戶實現有尊嚴地脫貧。近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泉溝鎮,走鄉入戶進企業,記錄泉溝鎮黨群一心,腳踏實地,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的奮鬥故事。

扶貧扶志對症下藥 讓脫貧更有“志氣”

新泰市泉溝鎮襪子鋪村的魯濤出生於1989年,自幼喪父的他從小跟著伯父一起長大。2011年在外務工時不幸意外受傷導致高位截癱,下肢喪失運動機能。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能夠站起來,對他來說,邁出家門成為一種奢望。失去勞動能力後,由於沒有固定收入來源,2013年經過村民主評議,他成為了襪子鋪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扶貧幹部為魯濤送去護具

在諸多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當中,魯濤的情況讓扶貧幹部們尤為觸動。魯濤還很年輕,但這場致命打擊,使得魯濤意志消沉,徹底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以魯濤的情況,低保232元,加上五保特困供養7240.4元,以及殘疾補貼和殘疾護理補貼100元,年收入已經達到7672元,達到了脫貧標準。

然而,即便如此,所有的脫貧幹部心中卻都還有一個心結:“他還這麼年輕,雖然靠著政策幫扶實現了脫貧,但如果一直只靠政策幫扶,那他這一輩子就完了。”

於是,村“兩委”、駐村第一書記、包村幹部多次到魯濤家中走訪慰問,為魯濤制定精準幫扶方案。扶貧先扶志,為了讓魯濤重拾生活信心,駐地某部隊為他購置高位截癱護具和電動助行器、修建無障礙通道並定期開展心理疏導,在幫扶幹部和部隊官兵的鼓勵及耐心引導下,魯濤終於走出陰霾,心態也得到了極大的改變。如今的魯濤,在年收7672元的基礎上,還萌生了開網店的想法,正在慢慢努力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扶貧幹部得知後十分支援。

一個人有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就有了奮鬥目標,身上也有了幹勁,對生活才會更有希望。扶貧先扶志,這是新泰市泉溝鎮在扶貧工作中,一直堅持的工作重點之一,也正是如此,使的泉溝鎮的貧困戶在脫貧路上,更有“志氣”。

特色產業帶動就業 讓脫貧更有“骨氣”

吳多芬的婆婆徐加英是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吳多芬的丈夫在外打工,公公身患尿毒症,家裡還有一個年幼的孩子,昂貴的醫藥費對這個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負擔。

村民在錫銀加工廠工作

2016年,泉溝鎮政府與泰安虎彩公司合資建成徐家塘村錫銀加工廠,生產各類中高階酒類包裝盒。該企業創新扶貧模式虛擬設崗,對年老體弱的貧困戶提供政策,優先招聘其子女、親戚到工廠就業。吳多芬就是其中一位,自從她到加工廠工作後,家裡的生活越來越好,後來公公去世,婆婆一家失去了巨大的經濟負擔,致貧原因消失,成為脫貧不享受政策戶,日子也不再拮据,但她還是選擇繼續留在加工廠工作。

村民在製作高檔酒類包裝盒

“在家門口工作特別方便,也不耽誤照顧婆婆孩子,工作起來覺得渾身都有勁,也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吳多芬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如今,工廠裡的同事們都誇讚吳多芬特別能幹,現在她已經是一條生產線的小班長,每天能拿到75元的工資。

勘探技術培訓班培訓現場演示

近年來,泉溝鎮始終把產業帶動就業作為扶貧工作的一大抓手,立足當地實際,樹牢精準理念,聚焦產業扶貧,積極探索產業、基地、企業合力攻堅的產業扶貧新路徑。堅持扶技扶智並舉,聯合中國地質大學、泰安地礦五院,開辦勘探技術培訓班2期,參訓達220人次,其中貧困戶38人,人均年增收1萬元;依託光伏領跑者計劃,建成135MW光伏發電專案,流轉土地8700畝,涉及13個村,210戶510名貧困人口,每人每年土地增收500元;利用財政專項資金,4個泰安市級貧困村全部建起了分散式光伏電站,161名貧困人口年均分紅1100元,連續受益25年;發揮小加工、小製作、小編織等傳統手工業優勢,建立一村一品的產業扶貧基地。

手套加工廠車間

泉溝鎮還建起6大類、25處扶貧基地,輻射全鎮32個村,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趙家峪地處山區,萊蕪護爾康公司投資150萬元成立手套加工廠,安置家庭婦女就業28人,其中貧困戶5人,廠內員工年均增收12000元。手套、紙盒加工,技術含量低、勞動強度小,最適合老人、婦女及有部分勞動能力的人群就業。徐家塘村引進廣東虎彩公司,投資360萬元建起高檔包裝盒加工廠,安置就業86人,其中貧困戶16人,殘疾人2人,廠內員工年均增收18000元。北方發業公司設立6處發製品扶貧基地,帶動160餘人在家從事假髮編織,其中貧困戶21人,每人每天可收入20到30元。

村民正在翻手套

這些就業崗位的設立,使泉溝鎮尚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能夠透過自己的雙手創造收入,一步一步實現脫貧,使得脫貧更有“骨氣”。脫貧以後的貧困戶,依然可以透過在工廠工作獲取收入,實現增收,更是為穩定脫貧不返貧提供了長期保證。

裝滿光伏發電板的河山子村委辦公樓

鞏固成果清零問題 讓脫貧更有“底氣”

讓貧困戶燃起對生活的希望,讓尚有能力的人能夠靠自己的雙手增收脫貧,真正做到“安居樂業”,對於失去勞動力的貧困戶,則有政府兜底,確保脫貧路上“不掉隊”。

泉溝鎮河山子村有個“全副武裝”的村委辦公樓,樓外的屋頂已經全部利用起來裝上了光伏發電太陽能發電板,帶來的收益按照貧困戶的具體情況進行“兜底”發放。

“我們村從2016年開始在辦公樓上修建光伏發電專案,每年按照收益給貧困戶們發放扶貧資金。2019年,我們村在摸清貧困戶情況的基礎上,根據當年脫貧線按照規定,距離脫貧線還有一定差距的,可分得800元,距離脫貧線差距小或者已經達到脫貧線的可分得200元,靈活分配,保證每戶每人全面脫貧。”泉溝鎮河山子村黨支部書記孫龍告訴記者。

張寶英正在家中掐“辮子”

河山子村有一名貧困戶張寶英,今年已經70多歲,視力二級殘疾,徹底失去勞動能力,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都在外地,老伴常年患病,屬於因病脫貧。張寶英老伴去世後,家裡只剩張寶英一人。依靠著光伏發電分紅、殘疾補貼、低保、土地流轉以及子女贍養費和養老金,張寶英目前已經實現了穩定脫貧。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張寶英家中時,張寶英正坐在屋中掐著秸稈“辮子”,屋內乾淨整潔,對於記者的到來,張寶英十分歡迎。

“我幹不了什麼活,只能每天在家掐掐‘辮子’,但現在也不愁吃不愁穿,多虧領導們照顧的很好,俺心裡非常滿足,也非常感謝政府。這掐‘辮子’用的麥秸稈也是領導們給錢讓俺買的,這樣每天在家起碼有事做。雖然收入不多,但掐‘辮子’賣掉後,每天買饅頭的錢也就夠了。”張寶英的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說道。

像這樣的例子,在泉溝鎮還有很多。為了確保扶貧工作切實做實做細,扶貧問題起底清零,今年以來,泉溝鎮組織開展了“找差距 抓落實·脫貧攻堅過暖冬”主題日活動,透過開展“四個一”活動,讓貧困戶“身暖”“心暖”,對全鎮8戶住院支出超過2000元的貧困戶分別進行了1000元、2000元的慈善救助,有效的鞏固了脫貧成效。

泉溝鎮成立了由扶貧辦、建設辦、民政辦、衛計辦、教育、人社等部門人員組成的自查評估組,採取入戶實地走訪、電話隨訪等形式,開展自查評估工作,重點對脫貧質量、“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政策落實、行業扶貧政策落實、扶貧工作群眾滿意度、產業扶貧專案管理和扶貧資金使用等情況開展自查評估。針對自查評估中發現的問題,建立問題臺賬,細化整改措施,明確完成時限和責任人員,著力抓好整改落實,6 月底前全部銷號清零。

脫貧成果要鞏固,脫貧問題要清零。泉溝鎮組織各管理區進行自查,各管理區利用一週時間組織各村扶貧管理員進行自查,建立問題臺賬,反饋給各部門進行整改。組織部分人員進行排查,共發現問題272條,建立臺賬,逐一整改。鄉鎮以管理區為單位成立專門工作小組、各部門成立綜合組,逐村逐戶排查解決存在問題,做到問題徹底清零。

新泰市泉溝鎮黨委書記陳凱

“泉溝鎮以產業扶貧為抓手,精準聚焦,奮力實幹,確保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目前,我鎮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26戶1139人,全部穩定脫貧。”新泰市泉溝鎮黨委書記陳凱說道。

泉溝鎮精準施策,依託產業扶貧,落實政策扶貧,在扶貧的同時,激發貧困戶內在活力,讓貧困戶脫貧脫得更有尊嚴的,“帽子”摘得更加徹底,穩定脫貧不返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