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玩具娃娃?家長應警惕“娃娃恐懼症”,2種玩具儘量少買
跟朋友出門逛街的時候我突然在商店的櫥窗裡面看中了一款玩具娃娃,這款娃娃非常的模擬,外形也非常可愛我一眼就喜歡上了。然後我對我朋友說:“你先在這裡等我一會兒,我進去買一個娃娃,一會回家送給我女兒”。
我朋友看到後忍不住對我說:“你的審美沒問題吧,這個娃娃哪裡好看”?我不解地問:“看著這麼可愛,哪裡不好看了”?然後我朋友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作為一個過來人,我真的建議你別給孩子買這種模擬娃娃,容易嚇到孩子”。
聽到這句話我一下忍不住笑了出來然後調侃朋友:“啥意思?你以前被這種娃娃嚇到過啊”?我朋友非常不好意思的“嗯”了一聲。後來在我的持續追問之下,我才瞭解到原來我朋友小時候對這種娃娃產生過心理陰影。
我朋友她爸是一個特別不靠譜的人,在朋友還很小的時候,她爸就四處蒐集了很多娃娃,原本他爸也是好心以為孩子會喜歡玩具娃娃,沒想到卻給我朋友嚇出了心理陰影。
按理說當發現自家孩子恐懼娃娃的時候,家長應該及時的將恐懼的源頭也就是模擬娃娃全部都處理掉。結果我朋友非常的不幸他爸真的很不靠譜,他爸以為朋友害怕這些娃娃是因為對這些娃娃不熟悉,然後理所當然的以為只要多熟悉一下就好了,於是他爸就在家裡每個角落都擺了一個模擬娃娃,企圖用這樣的方式讓朋友可以習慣。
最後我朋友因為這件事被嚇得發高燒,足足三天三夜才退燒,後來我朋友的奶奶知道這件事之後狠狠地揍了一頓朋友她爸,家裡的娃娃才被處理得乾乾淨淨。後來朋友才慢慢的好轉,不過還是因此留下了一個很大的心理陰影,現在已經30多歲的她依舊對娃娃有種莫名的恐懼。不得不說遇上一個不靠譜的家長,實在是太心酸了。
現在網路上有一句非常火的話說:“如果生孩子不是為了玩,那將毫無意義”。目前網路上也火了很多父母惡搞孩子影片,比如說故意給孩子一個搞怪玩具,等到孩子開啟盒子,就會瞬間跳出來一個小丑或者外形看上去很可怕的玩具。
然後孩子就會被嚇得哇哇大哭,而家長卻在旁邊笑呵呵的拍影片。看到這些影片的觀眾們也會被逗得不行。家長在惡搞自己孩子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搞怪玩具在家長看來無非就是一個普通的玩具,但是在孩子的眼中這些玩具卻會讓他們產生恐懼感。
為什麼孩子會對沒有危險性的玩具娃娃產生恐懼?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叫“娃娃恐懼症”,直白來說就是孩子看到娃娃就會害怕,忍不住想要逃離,他們會把一個普通的娃娃當作洪水猛獸。
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說他的思想意識還不太成熟,所以無法理解什麼是娃娃,模擬娃娃的外形又特別像真人,所以孩子容易會把模擬娃娃誤以為是真人,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個人眼神空洞地望著你,你會是什麼感受?尤其是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半夜醒來突然發現有人瞪著兩個大眼睛看著你,這簡直就是恐怖片,想想就覺得毛骨悚然。所以孩子會恐懼娃娃也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現象。
1.消除恐懼源頭
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會對一個娃娃產生恐懼,所以會買很多可愛的娃娃給孩子,如果你發現孩子不喜歡這種娃娃,一定要及時把娃娃全部清理乾淨,讓它不要再出現在孩子的視線中。
千萬不要跟我朋友她爸爸一樣不靠譜,明明知道孩子恐懼,偏偏還要自以為是的讓孩子克服恐懼。
“克服恐懼的方式就是直面恐懼”這句話確實有道理,但是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千萬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維去理解孩子,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2.及時安撫孩子,給足孩子安全感
安撫孩子主要包括兩項,一項是語言上安慰,另外一項是身體上的安撫,孩子受到驚嚇的時候,家長可以一邊用溫柔的語氣安撫孩子,另一邊也可以不停地用手輕拍孩子,語言上的安撫再加上肢體上的接觸會更容易讓孩子產生安全感。
1.模擬娃娃
人在不說話的時候也會向外界釋放出一些資訊,比如說眉頭緊皺這個動作,不用說話僅僅透過這個動作我們就會知道這個人目前遇上了煩心事,心情不太好。
小孩子往往也會透過觀察人的面部表情來獲取某些資訊,一個模擬娃娃通常沒什麼表情,眼神也很空洞,孩子沒辦法獲取自己想要知道的資訊,就會本能地產生恐懼。畢竟人通常會對不瞭解的事情產生恐懼。
2.惡搞玩具
在前面我們也提到目前很多惡搞孩子的影片特別火爆,原本孩子以為自己收到了一份禮物,開開心心的開啟之後竟然是一個特別恐怖的玩具,這種大起大落的心情誰能受得了?
這種事情就算放在一個成年人身上也不容易接受,所以我真的建議各位家長儘量不要用這種極端的方式惡搞孩子。
惡搞的本意是為了給大家帶去歡樂,但是惡搞也要有度。真正的開玩笑是讓雙方都感到開心,如果只有一方感到開心,那還算什麼玩笑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之前網路上總有一些惡搞圖片,本來圖片很不錯突然畫風一變成了一個模樣很恐怖的“鬼”,很多人都會嚇一跳,想想你被嚇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就能理解孩子被惡搞嚇壞的感覺了。
總結:無論再逼真的玩具在家長看來也只是一個玩具,但是到了孩子眼中未必會也會這麼想,所以家長不應該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凡事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只有這樣才不會無形中傷害到孩子。
最後在這裡還是要特別提醒大家一句話,無論再貴再有趣的玩具孩子也有膩的一天,孩子的童年不應該只跟玩具在一起,他更應該跟他的父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