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國籍這一概念是簽訂於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所形成,該條約是歐洲中世界與近代之交的第一個國際性條約,也是國際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被譽為是“影響世界的100件大事”。
這不禁讓人發出疑問,在千年前、百年前,一個人從自己國家抵達其他國家,甚至在其他國家生存下去,是非常什麼限制的嗎?
以中國為例子,在古時候,有許多外國人會想要來到中國,從漢朝起,我國就開始重視入境管理,形成了“用傳出入”、“持節前往”等以傳、節為代表的出入憑證制度。
唐朝時期“萬國來朝”,大量的外國學者、使者等來到中國學習,遊歷中國的山河,唐朝廷便出了更嚴格的規定:“蕃客入朝,於在路不得與客交雜,亦不得令客與人言語;州、縣官人若無事,亦不得與客相見。”
不過唐宋兩朝社會開放,國內看到外國人便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在封建王朝的皇宮中也有外國人的身影,有學習中華文化的,也有做官的。
但在近現代,卻出現不少為了獲得外國國籍而做出匪夷所思事情的人,比如那個放棄國籍吃糠咽菜,也要入美籍的博士趙潘書,趙潘書畢業於南開大學的化學系,在校期間也是刻苦讀書,祖國同樣是用心栽培。
後來趙潘書考上了美國的康奈爾大學,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個“好苗子”一去不復返了,而且是鐵了心的要留在美國。
趙潘書拿到博士學位後在美國德州農工大學任職過,但為了成為一名“正兒八經”的美國公民,趙潘書放棄了中國國籍,變賣了在中國的家產,放棄了教師這份工作,毅然選擇了加入美國軍隊。
不過趙潘書的“美國夢”沒有那麼容易實現,在他快服役完,且認為自己只離美國國籍只差一步時,美國的新總統取消了在美軍服役加入美國國籍的政策,並且進行了嚴格的排查。
結果趙潘書即丟失了中國國籍,也沒能拿到美國國籍,離開部隊後,趙潘書在美國成為了“黑戶”,但趙潘書總有家人,儘管趙潘書的做法離譜,可家人對其總是包容的,還是希望趙潘書回家,不過趙潘書還是想要留在美國,甚至不惜在社交網路上各種宣揚美國的好處,相傳他還給美國總統寫了封信。
但趙潘書還是沒有如願得到美國國籍,如今他的狀況怎樣呢?由於趙潘書的簽證到期了,美國打算將其遣返,而趙潘書的“美國夢”徹底破碎後,他卻改口稱,自己還沒有獲得美國國籍,就還是“中國人”。
而這種說法自然不被我國民眾所接受,對趙潘書也是罵聲一片,原本趙潘書可以有非常順暢的人生,前途一片光明,但趙潘書如今卻是這種處境,也是他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