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蘇明玉:擁有“成長型思維”,才能突破自我,逆流而上
我是用文字溫暖你的夕言,點選上方藍色按鍵關注我哦。
我在做心理諮詢的時候,常常有人跟我講起自己在原生家庭中受過的傷,我很喜歡用《都挺好》中的蘇明玉來舉例子,因為這個頂著升級版“樊勝美”名號的姑娘,最終透過自己的努力成功逆襲,過上了想要的生活。
雖然她只存在於電視劇當中,但也足以給許多有童年陰影的人啟示和激勵。
蘇明玉的原生家庭是典型的女強男弱,媽媽主導著家裡的一切,爸爸不敢說一句話。這也就導致了媽媽對兩個兒子無條件的寵愛,可是女兒卻得不到一點關愛。
飯桌上的雞腿,是兩個兒子的,臉盆裡的髒衣服,是女兒的。為了讓大哥出國,給二哥找工作,女兒的房間就可以無條件賣掉。
二兒子想要出去旅行,眼都不眨給了2000塊,可是女兒想買一份學習資料,就一分都不給。
大兒子想要出國全家人無條件支援,可是成績很好想努力考清華的女兒只能去上師範,就因為媽媽覺得“女孩子上那麼好的學校沒有用。”
而更可氣的是,蘇明玉哭訴這些年的委屈時,媽媽反手就是一巴掌,還告訴她:“蘇明玉,你是個女孩,你怎麼能跟你兩個哥哥比呢,我們只負責養你到十八歲,你以後還要嫁人,到老了,我們也不需要你養。”
這樣一種“女兒終究是別人家的,我們投入再多都是虧的”的想法,讓蘇明玉的童年乃至青春期都過得非常不幸。
的確,童年陰影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痛的事情,可好在蘇明玉沒有像樊勝美一樣,在痛苦迷茫中不知所措,而是毅然決然和家裡斷絕關係,靠著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
有人說,《都挺好》不太現實,因為蘇明玉的成功太過於簡單,可我覺得,她的成功並不是偶然,因為她擁有著一種很厲害的“成長型思維”,擁有這種思維的人,在面對困難時就更容易突破自己,逆流而上。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要了解成長型思維,我們就需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對立面,傳統固化型思維。
傳統固化型思維就是認為一個人的才能幾乎是不變的,每個人的出生決定了未來的人生,你是聰明還是笨,你的家庭給了你怎樣的起跑線,這些基本都決定了你的未來,也就是所謂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當然,我並不是說這種說法錯了,恰恰相反,這種說法很對,但不完全是因為原生家庭的起點,而是因為一個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就特別容易受到什麼樣的教育,潛移默化中也成為了什麼樣的人。
就像樊勝美,她雖然不喜歡自己的原生家庭,可她骨子裡和家人是一個樣,總是把自己翻身的希望放在別人身上,希望透過婚姻來拯救自己。
而像樊勝美這種人擁有著傳統固化思維的人還特別喜歡攀比,總想透過一些事來證明自己,但她們骨子裡的悲觀總讓她們無比自卑,所以她很喜歡說:“我們和小曲這種富二代不一樣,我們只能靠自己。”
但是,蘇明玉就不是這種人,她從來不會怨懟自己為什麼生在這樣一個家庭裡,她對父母徹底失望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徹底離開,然後自己拼命打工,想要透過努力存錢出國留學,證明自己。
她擁有的這種心態就是成長型思維。
就如美國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徳韋克說的那樣:“成長型思維的人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看到自己的優缺點。認為人的能力,人的狀態,人的心態,人的經驗,都是可以透過刻意練習來彌補的。”
這種思維更加積極向上,相信人定勝天,不會怨天尤人,這也是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為什麼更容易成功的原因。
當然,蘇明玉的這個做法雖然比樊勝美強,但其實思維還是很固化,認為“小地方的人只有透過讀書才能出人頭地”。
直到她遇到了恩師老懞以後,思維模式才算真的改變。
那時候,蘇明玉還是個大二學生,她向老懞推銷英語課程,老懞看到了蘇明玉身上的韌勁,就跟她聊了起來。
老懞得知蘇明玉同時幹著幾份兼職,省吃儉用,目的是為了出國留學時,便問蘇明玉:“你出國留學需要多少錢?”蘇明玉答道:“30萬。” 老懞笑了,他給蘇明玉算了一筆帳:“畢業以後,按照你們師大本科生的工資均價,你最多不超過四千塊錢。那到時候這個生活成本提高了,就算你繼續打工,那你最多一個月也只能攢三千多塊,那也得要攢個十年以上,是不是?你省吃儉用十年,就是為了十年之後繼續做個窮學生啊?” 蘇明玉一時語塞,老懞繼續問道:“那好,我再問你,就算十年後出國留學,你回來後想幹什麼?” 蘇明玉又答不上來,老懞說:“不知道啊?是不是?看來你還沒想清楚自己這麼努力是為了什麼。” 蘇明玉聽了這話眼神立刻堅定,她說:“我是為了出人頭地,過上好日子。”老懞聽後說:“好,有志氣,但我剛給你算的那筆賬,你想了沒有?就算你努力十年出國留學,你回來後能過上你所謂的好日子嗎?” 看著蘇明玉不知道怎麼回答,老懞又語重心長地說:“小姑娘,我手下那些銷售啊,最多也就比你大個五六歲,幹得好的話,他們半年的提成就有三十萬,所以,小姑娘,賺錢靠的是腦子,知道嗎?好好想一想。” 蘇明玉只想了一下,就立刻拉住老懞的車門說:“先生,我有一個您必須考慮的產品,保證能給您帶來巨大的收益。” 老懞頗有興趣地問:“什麼產品?”蘇明玉堅定地說:“我。”
從那一刻起,蘇明玉的人生就改變了,很多人說老懞給了她成功的機會,但我覺得老懞給她最珍貴的東西其實不是機會,而是成長型思維。
老懞這種站在金字塔尖的人,用自己超前的思維幫蘇明玉打開了新世界,讓她明白改變人生的方式不止一種,而這種思維也讓蘇明玉在未來的人生中有了很大的改變。
在之後的日子裡,蘇明玉一直追隨老懞,從原來公司到後來的自立門戶,她的成長型思維越來越成熟,那就是承認失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絕不會因此而定義了自我,明白自己現下的困境只是因為某件事沒有做好,只要繼續努力,就一定能夠改變現狀。
後來的一切,都證明了蘇明玉是對的,因為她可以抬手就拿出了40萬給母親辦葬禮,她也可以在蘇家一次次出現問題,面臨困境的時候,掏錢擺平。
到了最後,父親蘇大強老年痴呆,大哥回了美國,二哥去了非洲,明玉也有底氣辭職陪伴照顧,面對愛情,她更是可以追求自己所愛,而不用為了麵包向任何人妥協。
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蘇明玉敢於打破宿命的束縛,也正是因為她擁有的這種成長型思維,才讓她沒有成為下一個樊勝美。
你一定要知道,這世上有許多我們現在解決不了的問題,但你不努力,就不可能改變任何事,只有努力了,才有改變的希望和可能。
如何擁有成長型思維?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傳統固化思維,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努力改變它還是死不悔改,這就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要如何過活。
在蘇家,很多人都有傳統固化思維,比如蘇明玉的大哥蘇明哲。他從小好學,認為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能透過學習來改變命運,最後,他擁有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和美國頂尖學府福斯坦大學雙學位,可自己的人生卻一地雞毛。
在美國和妻子生活的他,剛買了房子不久便失業了,房貸養家的重任一下壓在妻子肩上。而他作為“蘇家長子”的固有思維讓他無法跟家人明說自己的現狀,還打腫臉充胖子地答應父親要接他來美國。
求職屢屢受挫後,妻子吳非建議他放下身段,去嘗試藍領的工作,去餐廳端盤子,送外賣,也不比白領賺的少,可是清高的蘇明哲覺得自己讀書那麼多年,怎麼能做這種工作。所以,他寧願做家庭婦男,也不願去改變。
這其實就是傳統固化思維,很多有這種思維的人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於是眼高手低,認準了一條路就要走到黑,根本不願意改變。
這樣的人,很自負,也很可悲,因為他們不知道,根本沒有人在意你之前到底有怎樣的身份,大家看的,是你最後的結果。
那麼,我們到底要如何改變這種傳統固化思維?
首先,你要勇敢接受它的存在,不要總是逃避。
很多人有傳統固化思維卻不願承認,比如蘇明哲,他固執地不肯放下身段去嘗試其他工作,他固執地要給爸爸買房子,他固執地要擔負起蘇家的重任,可他全然忘記了自己沒有這個能力,自己還有老婆和孩子需要照顧。
蘇明哲其實就是在逃避,他不願面對自己讀了這麼多年書卻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現實,更不願承認自己這麼多年的選擇和執著就是錯了。
可是蘇明玉就不同,18歲的她遇到了貴人老懞,她沒有再執著於必須出國這個念想,接受了自己也許就是出不了國這個事實,然後另闢蹊徑。這樣的人生,雖然也有遺憾,但她終究是選了一條捷徑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後,她有了錢,有了事業,她可以隨意出國,她不再執著於當年的困頓,她和自己、和蘇家、和這個世界握手言和。
傳統固化思維必須打破,這樣我們才能夠解開生活中的死局,如果一味固執,不願改變,那就只能把生活越過越糟。
當然,只是接受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努力去改變這種傳統固化思維,讓它變成成長型思維。
如何改變?勇於思考,樂觀向上。
當老懞將蘇明玉的收入與發展前景的計算公式擺在她面前時,蘇明玉頓悟自己的想法太過天真,樂觀通透的她當機立斷向老懞舉薦了自己。
思維轉換的過程被蘇明玉詮釋的淋漓盡致,這也是她能夠一眼就被老懞看中,大力培養的原因。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很多解決不了的問題,工作不順利,婚姻出問題,孩子不聽話,婆媳有矛盾等等,與其走入死衚衕不願意回頭,不如換種方式來思考。
工作不順利是否自己能力有問題,還是自己並不擅長,婚姻出問題到底要如何經營還是乾脆止損,孩子不聽話是不是自己要求太高,婆媳有矛盾要如何改善。
當你想明白了這些問題後,就可以學習蘇明玉,放下執念,接受現實,想盡所有辦法去解決問題,學會和自己和解。
請記得,誰都可以說你不好,但你自己必須能夠接受那個不好的自己,然後積極樂觀地努力,只有這樣,你才可能衝破桎梏,獲得重生。
我聽到很多人說過,自己討厭改變,可你一定要知道,在成長的過程中,最大的敵人不是外界的干擾,而是我們自己。
成長型思維的形成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必須扔掉自己的玻璃心,努力鍛鍊自己,學會一種積極健康的態度,面對苦難,微笑生活,強大心理力量,去追求更好是適合自己的生活。
我是夕言,專欄作者,人不老心也不老的大齡少女,喜歡寫溫暖的文字,做感性的節目,已出版《你的餘生,與我有關》,如果你有故事,記得來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