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麥田裡的年輕“麥客”

由 公松臣 釋出於 綜合

王連傑在展示成熟的小麥(5月27日攝)。

時下,河南省鄲城縣東風鄉前於窪村麥浪滾滾,一片金黃。村民們對於順利收穫胸有成竹,因為村裡來了位年輕的“麥客”——王連傑。 今年31歲的王連傑已經從事農機行業5年,他的父親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農機手,從小王連傑就跟著父親走南闖北跨區作業。2015年,在父親的影響下,他決定回到家鄉建立自己的農機合作社。 “初入農機行業時,同行都是我父輩年紀的人,我去談生意拉訂單的時候,人家都不信任我,覺得我還是個娃娃。”王連傑說。 憑藉著年輕人的一股子闖勁,王連傑的合作社現已初具規模,在省內省外也打開了市場。他組建起的“麥客”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擁有二三十臺農機。“我現在就想吸引有知識懂機械而且願意回鄉紮根的年輕人加入,只要肯幹,不比打工賺得少。”王連傑說。 “以前的農機比較落後,一天最多收割三五十畝地,而且作業條件非常艱苦。”王連傑回憶到。今年,王連傑的農機合作社引進了兩臺先進的智慧化收割機。“影片監控、GPS、自動空調什麼都有,而且是整合化操作,就和咱們開自動擋汽車一樣方便。” 下一步,隨著麥收結束,王連傑會帶領團隊開始玉米播種作業,合作社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拖拉機也會投入使用。 機器轟鳴聲中,新一代農機人正在見證中原農田的悄然變化。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王連傑(左)在操作收割機收穫小麥(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王連傑進入收割機駕駛室,準備作業(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王連傑在操作收割機收穫小麥(5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王連傑(右)在除錯對講機(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王連傑在觀察麥粒(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王連傑在觀察小麥收穫(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