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孔捷部隊一個師吃不掉美軍一個營,假如換成李雲龍會怎樣?

李三萬

摘要:《亮劍》中孔捷曾經提到,他的部隊一個師吃不掉美軍一個營,假如換成李雲龍會怎樣?

《亮劍》中孔捷部隊一個師吃不掉美軍一個營,假如換成李雲龍會怎樣?

《亮劍》中孔捷曾經提到,他的部隊一個師吃不掉美軍一個營,假如換成李雲龍會怎樣?

孔捷說的是他那個軍裡有一個師,某次戰鬥包圍美軍一個營,最後沒吃掉。這事情我們就事論事,打仗有很多條件,不能光看一個軍、一個師對一個營。現代戰爭,給個一線天的絕佳地形,修個永備工事一卡,如果因為什麼原因,不能用重火力破壞這工事,別說一個營,一個連都能頂住一個軍、一個師的進攻。有時候遇到這種地形不利於展開攻擊的情況,一次攻擊連一個排都展不開,後面就是有一個集團軍又有什麼用?在抗美援朝中,早期雙方有個需要互相熟悉的過程。第一次戰役,志願軍的王牌“萬歲軍”38軍就是因為被個什麼美軍黑人團的錯誤情報誤導,導致打穿插沒關嚴實,讓被圍的美軍跑了,結果軍長梁大牙被彭老總劈頭蓋臉罵的恨不能鑽地縫,全軍怒氣勃發,後面打的尤其勇猛果敢。

這場戰爭雙方戰術的轉折點,應該是第四次戰役的砥平裡戰鬥,這是李奇微出任第8集團軍司令後,美軍開始總結摸索出我軍的戰術打法,又根據自己的情況,有了針對性的反制措施出來。

而我軍這時候反而已經習慣了猛打猛衝,只要對美軍戰線造成一點突破,就能迫使美軍全線動搖後退。這一次美軍卻沒有後退,而是在砥平裡,利用坦克、汽車結成環形工事,開始結硬寨,打呆仗。在這裡我軍先後有四個軍的部隊參加過戰鬥,最後還是沒能啃下來,這是事實,原因在於我們沒能迅速反應,去適應美軍改變戰術之後的新打法,。同時,這時我軍攻擊火力密度,主要還需要靠人多槍多來保證,所以才投入那麼多部隊。砥平裡是個戰術要點,這先後有部隊參與攻擊的四個軍,並不是一起同時投入攻擊,而是恰好都有部隊路過這裡,就都插了一腳,都是聽到這裡只有一個美軍團級單位,還有一個法國營,就留下相應攻擊部隊後,主力繼續自己的任務,後來總結就是四個軍都是各自派了個不完整的師級單位進攻,互相間也沒有協調好,基本是各打各的,打成添油戰術,犧牲很大,戰術目的也沒能完成。這怎麼說?

《亮劍》中孔捷部隊一個師吃不掉美軍一個營,假如換成李雲龍會怎樣?

誰有事後眼?這不是有準備的一場戰鬥,那時志願軍的指揮上也根本來不及做什麼協調。反觀美軍這個點則是預先就打定主意要死守的,算得上以有準備打我們無準備。不過我們現在照樣很多人,仍舊用四個師,打美軍一個團這種概念來計算兵力,美軍在砥平裡的兵力確實只是一個加強團,這沒錯,可是打不是這麼打的,就這幾個人他們怎麼可能守得住啊?這一戰他們之所以守得住,作戰的主力不是這個團,甚至都沒有那些圍著當碉堡用的坦克裝甲車什麼事,他們靠的是空軍!是空軍!空軍!美軍的空軍以砥平裡環形陣地為圓心,以所掌握的我軍一般進攻時,所習慣的集結距離和進攻距離,再畫一個圈,然後就是戰鬥機、轟炸機、攻擊機組合上場,全力朝這個圈裡進行火力投放!

我們以輕步兵為攻擊主力的志願軍,在這種情況下,能說是被那個團打敗的嗎?這種情況,換誰指揮,區別也不是很大。按《亮劍》當中的情節,孔捷是倒黴,先遇上了山本特工隊,自己吃了虧,也給兄弟部隊提了個醒,包括李雲龍,後來李雲龍遇到山本不還是吃了大虧,要是第一次遇到山本部隊的就是李雲龍,他真能比孔捷打的好?

晉西北“鐵三角”李雲龍、丁偉和孔捷三個人中,孔捷是唯一去過朝鮮戰場的,從朝鮮戰場回來後,孔捷對美軍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很反感國內的一些人,為了宣傳的需要,對美軍的報道都是貶低,說什麼美軍都是少爺兵,一聽見槍響就嚇得尿褲子,鑽到睡袋裡打機槍等等,這都是極不負責的表現,我們的戰士要是聽信了這些宣傳,肯定是要吃大虧的。

《亮劍》中孔捷部隊一個師吃不掉美軍一個營,假如換成李雲龍會怎樣?

實際上,孔捷認為,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美軍各兵種之間的配合,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戰鬥力非常強悍。他還舉了一個例子,他的一個師,包圍了美軍的一個營,結果打了一個晝夜,硬是沒打下來。李雲龍聽後,還諷刺挖苦了孔捷,說:“他孃的,這仗打的窩囊,一個師連一個營都幹不掉,你小子是怎麼指揮?”那麼,如果換成李雲龍,就能吃掉美軍這個營嗎?

答案應該很明確,同樣是不行,這是武器裝備之間巨大的代差所造成的,不是靠士氣、指揮藝術所能輕易彌補的。事實上,《亮劍》裡面說一個師沒打下美軍一個營,這還是好的。在真實的朝鮮戰爭中,曾發生過類似的事件,那就是著名的砥平裡戰役,我軍四個師進攻美軍一個團,不僅沒能拿下,最後還在美軍反擊下,被迫後退。

砥平裡戰役戰役發生在第四次戰役時,在這之前,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用氣吞萬里如虎,所向披靡來形容也不為過。由於美軍惜命,防線往往被志願軍突破一點,左右兩側就會主動放棄陣地,向後撤退,由此帶來連鎖效應,整條防線瞬間崩潰。所以,當時在志願軍裡流傳這麼一句話,“美軍的防線ABC,一打就是全線突破”。但是這種現象在砥平裡戰役戰役後發生了改變。

李奇微出任第8集團軍司令後,提出了“一旦實力允許,立即恢復進攻”的建議,並趁中朝軍隊休整之時,向志願軍發起進攻,第四次戰役由此打響。彭德懷則計劃在東線將美軍放進來,在用4個軍的兵力分割殲滅。一切如計劃的那樣,東線“聯合國軍”一路向橫城和砥平裡地區推進,這樣就出現了戰機,彭德懷於是組織東線各軍發動橫城反擊戰,迫使東線的“聯合國軍”全線後退, 但戰線上有一個點卻始終原地未動,這就是砥平裡。

《亮劍》中孔捷部隊一個師吃不掉美軍一個營,假如換成李雲龍會怎樣?

堅守砥平裡的是美國陸軍第2師23團,另加一個法國營及一些零星的配屬部隊。志願軍則調集了四個主力師進行強攻。美軍遭到志願軍猛攻後,由於兩側友軍早已撤退,跑是跑不了了,於是乾脆就地轉入防禦,準備和志願軍死磕。面對志願軍的進攻,美軍一面呼叫空中支援,一面用坦克和汽車結成環形陣地,用重炮轟擊進攻的志願軍。而志願軍由於缺乏重武器,拿這些躲在鐵圪塔後面的美軍毫無辦法,一批一批的志願軍衝上去,又一批一批的倒下。經過兩個晝夜的進攻,志願軍進攻的主力部隊全被打殘,傷亡超過一萬五千人,而美軍則只有不到一千人的傷亡。在志願軍進攻乏力的時候,美軍快速進行攻防轉換,跳出包圍圈,對志願軍進行反擊,志願軍傷亡慘重,不得不後撤。

孔捷說的戰役,原型應該就是砥平裡戰役,正如孔捷所說,美軍是我軍遇到的一個比以往任何對手都要強大的對手,我軍原先運用的得心應手的迂迴穿插,分割包圍,圍點打援等戰術,在美軍這裡通通不靈了,為什麼?因為美軍的武器實在是太先進了,兩軍的代差實在是太大了,圍點打援,其結果很可能是援軍擋不住,圍住的也打不下來。鑑於兩軍之間的實際情況,毛主席還專門發了電報給彭老總,指出:穿插迂迴的戰術可以讓我軍包圍住美軍一個師,或者一個旅,但是我們很難全殲敵人,但這種戰術非常好,要繼續用,不求全殲,集中全部兵力,殲滅敵人一個營就夠了。這足可見美軍的難打,即使換了李雲龍,也未必比孔捷做的更好。

縱觀整個朝鮮戰爭,志願軍一個軍不能全殲美軍一個營,這一說法或許有點誇張了,但是一個軍不能全殲美軍一個團卻是普遍存在的情況。在整個戰爭中,只有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之戰,志願軍圍殲了美軍第7師31團支隊。雖然擊斃了團長,繳獲了團旗,但31團支隊還是有一千多人逃脫,最多也只能說是重創,遠遠談不上全殲。即便如此,這也是整個戰爭中,志願軍唯一一次給美軍團級單位予重創的戰例。而且還要注意到,這是在比較極端的情況下才取得的戰果,幾乎匯聚了所有對志願軍有利的條件。其他戰役中,就是包圍了美軍團級單位,只要一個晚上不能解決,天一亮,被圍的美軍就會在強大的空中掩護下突圍。

所以,別說換了李雲龍,就是戰神粟裕親自出馬,也很難改變。

從火力對比來看,最初入朝時志願軍6個軍,連一輛坦克都沒有,而美軍一個軍有近500輛坦克,一個師編制裡有140輛坦克和35輛裝甲車。在火炮上,志願軍一個師只有12門75毫米山炮,多數還是60毫米、82毫米迫擊炮這樣的小口徑火炮,而美軍一個師往往擁有百門以上火炮,很多還是155毫米榴彈炮這樣的大口徑重炮。在通訊上,美軍一個師就有1600部電臺,通訊直達班排,而志願軍經過全國調撥,一個軍的電臺才只有幾臺,通訊只能到達營一級,連排聯絡就只能依靠跑腿了。而在後勤運輸上,美軍已經基本實現機械化,一個軍"有多達7000輛汽車,而志願軍全軍加起來都不超過1000輛,即便是頭號王牌著名的“萬歲軍”38軍也只有100輛,27軍甚至只有45輛。而在制空和制海權上,志願軍前期等於零,後期才勉強有了一個狹窄的米格走廊。

也正是在這樣的全面劣勢下,志願軍白天很少能夠活動,通常只能選擇夜晚行動,而且攻勢嚴重被後勤所拖累,所謂的後勤就是志願軍戰士們身上所攜帶的炒麵、黃豆、土豆,受制於各方面原因,一般只能攜帶七天的補給,所以後來被美軍總結出“禮拜攻勢”,說的也就是志願軍的攻擊只能持續七天,美軍可以且戰且退,在第一波禮拜攻勢結束後發動反擊,因此後勤就成了志願軍最大的軟肋。

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曾經多次利用數倍於敵的優勢兵力對美軍形成切割包圍,但是始終未能全殲美軍一個完整的團級單位,其中在二次戰役中,第九兵團四個軍將美陸戰第1師大部和美步兵第7師1個多個團分割包圍在長津湖地區,雖經志願軍奮力作戰,戰術和精神都發揮到了極致,但最終也只殲滅美軍31團支隊大部,而未能全殲陸戰1師,美軍雖然狼狽後撤,但是卻利用自身強大的火力和運輸能力,強行突圍,最終從海路撤離。

而在第四次戰役的砥平裡戰鬥中,志願軍以6個團的優勢兵力將美第2師第23團及法國營包圍在砥平裡,雖經連續兩天強力攻擊,但是仍然沒能全殲,第三天, 美軍援軍騎兵第1師第5團利用20多輛坦克進行裝甲突圍,救援成功,我軍最後也只能撤出戰鬥。

《亮劍》中孔捷部隊一個師吃不掉美軍一個營,假如換成李雲龍會怎樣?

毛主席在發給彭德懷總司令的這段電文或許最能體現出我們的無奈:“歷次戰役證明我軍實行戰略或戰役性的大迂迴,一次包圍美軍幾個師,或一個整式師,甚至一個團,都很難達到殲滅任務。這是因為美軍在現時還有頗強的戰鬥意志和自信心。為了打落敵人的這種自信心以達到最後大圍殲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戰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軍每一個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美、英、土軍一個整營,至多兩個整營,也就夠了。”而造成這種狀況,不是彭德懷技不如人,也不是志願軍力不如人,而是我們的裝備與美軍相差太過懸殊,所以只能採取毛主席零敲牛皮糖的戰術來消耗美軍有生力量!

所以,就算換了李雲龍,也同樣沒辦法能夠乾淨利落吃掉美軍一個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141 字。

轉載請註明: 《亮劍》中孔捷部隊一個師吃不掉美軍一個營,假如換成李雲龍會怎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