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 | 這裡的扶貧幹部為何敢揭短

這裡的扶貧幹部為何敢揭短

半月談記者 段羨菊 王新明 楊欣

資訊不對稱是行政管理的體制性難點。為了應對督查、考核,防止問責,一些地方的基層幹部把問題掩藏起來,就像把地雷埋入地下。

長期在基層調研的半月談記者,曾蒐集到兩段很生動的話:“下級搞不贏上級,上級搞不清下級”“上級對下級層層加碼,馬到成功;下級對上級層層摻水,水到渠成”。

2020年,脫貧攻堅發起最後總攻。為了讓幹部們敢於直面問題、主動暴露問題,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探索實施視窗期免責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讓脫貧一線幹部“不埋雷”“敢排雷”。一批問題起底解決,深受基層幹部群眾歡迎。

自揭不追究,被動嚴追責

沿著坡陡彎急的山路,半月談記者來到晴隆縣茶馬鎮達土村拉務組,該組42戶中有36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經過幹部群眾共同努力,自來水流入每家每戶,貧困戶已近清零。但在枯水季節,一些居住在高處的村民家裡水流量小,影響用水。

“我們多次反映,希望在山上建個高位蓄水池,解決水壓問題。”拉務組組長韋建林說,由於管飲問題已解決多年,鎮、村擔心再上報得不到資金支援,就一直沒敢上報。

“州里留了視窗期,從3月1日到4月15日,主動暴露問題不追責。”茶馬鎮黨委書記田志敬說,鎮裡排查上報問題資訊1000多條,其中既有以前知道但不敢上報的老問題,也有過去沒發現的新問題。每個問題資訊都建臺賬,逐個銷號,拉務組飲水問題就是其中一個。

半月談記者攀爬到拉務組所在的山腰。芭蕉林中,一座新建的蓄水池已經完工。“建築材料是4匹馬馱上來的。”最近一直在工地上忙碌的韋建林說,上級撥付了6萬元,村民投工投勞,15天內就完工了。有了這個蓄水池,全組村民的自來水穩定供應問題解決了。

黔西南州委副書記穆嶸坤錶示,黔西南州堅持問題導向,緊盯現有問題和短板,實施視窗期免責工作機制,“主動不追究、被動嚴追責”,及時、主動暴露問題,補齊短板。

“視窗期內,除違規違紀違法問題外,縣鄉村幹部主動暴露的工作問題,一律不予追究;視窗期後,對於該暴露卻未暴露問題的、有意遮掩和瞞報漏報問題的,一律嚴肅追責。”穆嶸坤說。

黔西南州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貴州尚未脫貧的9個縣,這裡佔2個。據統計,從開始實施視窗期免責工作機制至4月15日,黔西南州共排查暴露問題資訊5萬餘條,分類梳理歸納之後,納入脫貧攻堅督戰的問題有1078個。截至5月20日,暴露問題資訊中的87%已完成整改,剩餘的將在6月30日前全部清零。

晴隆縣是未脫貧縣。縣長馮子建說:“縣裡不僅主動查,還獎勵群眾舉報,對於發現的脫貧攻堅範圍內的問題,馬上安排解決。”

農村老人在黔西南州望謨縣郊納鎮的茶山上喜摘茶葉,增加收入 段羨菊 攝

從“自埋地雷”到“自排地雷”

望謨縣打易鎮黨委書記田太奇介紹,全鎮“兩不愁三保障”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群眾醫保參保率不高。以前,有些幹部怕被追責,“不好說、不敢說”。視窗期免責機制實施以來,各村主動排查,一個多月過去,貧困戶參保率從83%上升到100%,非貧困戶參保率從56.9%上升到95%。

“視窗期責任豁免,打消了幹部顧慮,問題一個個被起底。”田太奇說。

“一邊做加法,不斷髮現問題;一邊做減法,及時整改、解決問題。”穆嶸坤說,脫貧攻堅進入最後決戰,未脫貧縣要確保6月底前達到脫貧摘帽標準,已脫貧縣仍有群眾收入徘徊在達標線附近,加上今年受疫情影響,高質量脫貧需要創新工作方式,實施視窗期免責工作機制就是為打消幹部顧慮,使之輕裝上陣。

望謨縣郊納鎮是貴州20個極貧鄉鎮之一。望謨縣委常委、郊納鎮黨委書記劉楨介紹,視窗期內,鎮裡全面排查飲水安全、教育、醫療、住房等問題,排查出的最後一批62棟危房問題已基本解決。

“預留視窗期有助於擠幹問題水分。”劉楨說,過去存在一種現象,即一些幹部怕擔責,在上報問題時打折扣。基層不怕有問題,就怕捂著問題不解決。視窗期免責工作機制則是先釋放問題壓力,再激勵基層自我加壓,儘快解決問題。

“過去怕說‘地雷’、怕說‘炸彈’,現在是‘自排地雷、自排炸彈’。”黔西南州委常委、州委秘書長範華說。

免責機制助基層擠幹脫貧水分

目前,脫貧攻堅的視窗期免責工作機制,已由黔西南州擴大到貴州全省實施。受訪的基層幹部認為,該機制為擠幹脫貧問題水分、高質量脫貧提供了經驗。

一是變被動查詢問題為主動發現問題。黔西南州本著“與其被動、不如主動”“敢於暴露問題、分析問題,就能解決問題”的理念,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產業結構調整等目標任務,讓一個個“潛水”問題“浮出水面”。透過建立臺賬,暴露的問題全被納入其中。在逐一明確責任人、整改時限、整改措施後,立說立行、即知即改。

二是變事後問責為事中監督。受訪基層幹部反映,上面拿著放大鏡、望遠鏡“眺望”基層一線。督查問責多、一票否決事項多,就像頭上懸著好幾把劍。每發現一個脫貧攻堅問題基層都緊張,“怕問責,怕劍掉下來”。免責機制是事中監督,實質上是給基層解套,讓脫貧一線幹部扶真貧、真扶貧。

三是變靜態處置為動態解決。問題是動態的、變化的,視窗期免責機制不僅將原來存在的靜態問題深挖快處,更激勵基層扶貧幹部放開手腳發現新情況、新問題。做到問題早發現、早研究、早施策、早解決,確保擠幹問題水分。在動態研判和處置新問題時,不僅貧困人口清零更精準,還為鄉村振興打下基礎。

記者點評:

問題不解決,群眾意見大,很容易造成“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黔西南州的探索為發現、解決基層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借鑑。基層應努力破除資訊孤島,讓反映暴露問題的資訊在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順暢流通。“上下”“左右”共同會診問題特徵,剖析問題原因,尋找解決途徑,如此才能交出一份讓群眾滿意的基層治理答卷。

(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02 字。

轉載請註明: 半月談 | 這裡的扶貧幹部為何敢揭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