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日常生活中,父母教訓孩子是每個家庭都在上演的情景劇,孩子犯了錯,父母抓狂,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暴力解決,孩子“以暴制暴”,反抗父母的壓制,親子關係遭到破壞,有的家庭甚至出現很極端的行為。
其實,批評孩子也是一門藝術,批評得當合理,孩子犯錯就成了一次學習成長的機會。批評失當,不僅會影響家庭氛圍和諧,還會引發孩子的各種問題,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
一段女童“教訓”父母的影片在網上獲得了很高的點選量,這位小女孩也迅速走紅。
影片中的小女孩,被爸爸批評後,顯然很不服氣。
她坐在小板凳上,開始義正言辭地“教訓”家長,指出家長用大吼大叫的批評方式是錯誤的,“你總是在那裡罵人,你看看動畫片裡的那些家長都是怎麼對孩子的?不罵孩子,不打孩子,只是批評他,讓他改正,他們不是好好地改正了嗎?你們就樣嗷嗷嗷地喊,誰想聽你們的?“
原來,小朋友們喜歡動畫片還有這個原因啊!爸媽可從來沒有注意過,孩子喜歡動畫片裡的爸媽,因為正確的教育方式是從來不會有大吼大叫的!
小女孩還指出,這種吼叫式批評的嚴重後果——讓孩子越來越笨。
最後,她還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家長應該用文明的名句罵人,比如用古詩就很好。
這對爸爸媽媽要求有點高啊,難不成爸媽怒氣沖天的時候,還得翻一翻《唐詩三百首》?
小姑娘的表達很稚嫩,可愛中卻句句包含道理,而且其思維之縝密,邏輯之清晰,讓坐在一旁的大人都無言以對,自嘆不如,根本毫無反駁之力。
難怪她征服了大批網友紛紛點贊,孩子說得真沒錯,家長總是利用自己作為大人的威嚴,讓孩子屈服,可實際上,孩子心裡真正順服了嗎?
他們只會看輕家長,對家長關上心靈的大門。當你發現自己與孩子漸行漸遠了,想要重新敲開孩子的心門時,為時已晚了。
不論你的孩子還小,在幼兒園、小學,還是你的孩子已經長大,在上初中、高中,父母跟孩子都是最親密的關係。正因為最為親密,所以你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被奉為真理,對孩子的心靈有至深的影響。
批評孩子是門藝術,有三個底線是絕對不能碰的:
1)暴力解決
曾有一項調查顯示,88%的人,在幼年時曾被父母暴力管教,許多父母甚至會使用棍棒、皮帶等工具,對孩子實施家庭暴力。
父母純粹是在發洩情緒,但對毫無反擊能力的孩子來說,這就是一場噩夢。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唯一來源,當父母變成惡魔,孩子的心靈受到的摧殘,會讓孩子對整個世界都充滿敵意,性格扭曲,留下難以磨滅的童年陰影。
2)人格羞辱
人格羞辱,是最惡毒的語言暴力。會在孩子的內心深處留下不可修復的烙印。
孩子對父母的話有與生俱來的認同感,當羞辱的暴力語言出自於父母之口,就變成了鋒利的刀子,把孩子幼小的心靈扎得千瘡百孔。
所有的負面批評,人格羞辱,都會給孩子形成消極的心理暗示,讓他越來越成為你辱罵他的那個樣子。
3)不分場合
中國古人在談論批評孩子的時候,有一個七不責的底線:當眾不責;愧悔不責;睡前不責;飲食不責;歡慶不責;悲憂不責;疾病不責。
也就是說,一個有智慧的父母,會懂得分清批評的場合和時機,而不是隻顧發洩自己的情緒,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
試想一下,如果領導當著全公司的面,對你報以批評指責的時候,你是不是也覺得羞愧難當,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呢?
1)問孩子發生了什麼?
讓孩子說清楚事情的原委,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和權利,孩子也會尊重父母的表達。
2)說出孩子感受,達到共情
當你如實地表達出孩子的情緒和感受時,孩子覺得你是站在他身邊的,是無條件愛他的,他的安全感得到了滿足,負面情緒就漸漸恢復平穩,這個時候再給孩子講道理,才會有效。
3)問孩子你覺得該怎麼解決?
讓孩子說說,問題應該怎麼解決,鍛鍊了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有了獨立自主性,孩子就會懂得擔當和責任,長大後遇到困難也不會退縮。
4)問孩子需要我的幫助嗎?
可以問問孩子,需不需要大人的幫助,如果孩子自信能夠解決好,父母不必插手,相信他能做好。如果孩子需要幫助,一定要提供具體的有操作性的建議,不要空講道理。
5)與孩子共同分析,學到了什麼?以後如何避免類似錯誤?
讓孩子參與進學習成長的過程中,與孩子共同制定規則,孩子改正錯誤才更有動力。因為是自己制定的,肯定要努力做到。
另外,讓孩子學會今後避免類似的錯誤,就是把一件犯錯的壞事,變成了一件成長的好事,這才是真正的吃一塹長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