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一天漲出一個福特” ,已經沒有什麼能阻擋特斯拉了。
第二季度交付資料超出預期,特斯拉股價已經連續5個交易日收漲,7月7日,特斯拉股價飆漲13.48%,達到1371.58美元,市值攀升至2543億美元,再次重新整理自己的最高紀錄,穩坐全球車企市值第一車企的寶座。半年來特斯拉市值已經上漲了超過1萬億港幣。
出色的成績單背後,離不開中國市場的支援。瑞信分析師丹·利維(Dan Levy)在一份報告中曾表示,特斯拉6月銷量非常強勁,第二季度約有3.1萬輛銷量來自中國,這意味著中國市場已經佔據特斯拉三成銷量份額。
與此同時,特斯拉股價走高也帶動國內A股產業鏈大漲。7月7日,寧德時代、璞泰來、新宙邦、天齊鋰業等多家特斯拉供應商“喜提”漲停,港股雅迪控股盤中一度漲超30%,港股贛鋒鋰業盤中一度漲近20%。
“特斯拉有望再現蘋果過去10年的發展歷程,帶動整條產業鏈的繁榮。”東興證券在研報中判斷,特斯拉只是汽車智慧化、網聯化浪潮的開端,智慧汽車產業的變革浪潮或比10年前手機產業更為驚人。
就像蘋果掀起智慧手機的革命,在傳統車企夾縫中長成的“新物種”特斯拉,已經開啟智慧汽車發展的下一個10年。
向“萬億”市值進發登頂全球車企市值的最高點之後,特斯拉下一個目標或是市值1.62萬億美元的蘋果。
“屬於傳統汽車製造商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感慨,汽車將成為最重要的移動智慧終端,“如果看到這一點,我們也將從分析師的角度理解特斯拉為何如此有價值”。
Model Y 來源:特斯拉官網
在拆解研究新購的一輛特斯拉Model 3後,日本經濟新聞曾得出結論,特斯拉在電子工業方面領先豐田和大眾6年,特斯拉的競爭對手們要到2025年才做得出同等水平的晶片。
憑藉在自動駕駛和電池領域的領先技術,特斯拉銷量不斷攀升。7月2日晚,官方資料顯示,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了約9.065萬輛新車,高於華爾街預估的8.3071萬輛。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最近釋出的內部郵件透露,今年第二季度公司有望實現“盈虧平衡”,這意味著特斯拉或迎來歷史上首次連續四個季度盈利。
特斯拉的野心不止於此,面對不斷上升的訂單,特斯拉在全球持續擴張版圖。
目前特斯拉僅在中美兩國擁有超級工廠,一旦德國柏林超級工廠建設完畢,特斯拉的合計產能將突破一百萬輛。
“產銷兩旺”為特斯拉的股價飆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華爾街券商Wedbush分析師Dan Ives預言,最樂觀情況下,特斯拉能漲到2000美元。“特斯拉的發展機會是無限的,它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公司之一。”巴倫資本創始人羅恩·巴倫感嘆,特斯拉股價可能在5年內達到3000美元,未來“還有10倍的路要走”,並在10年內成為市值萬億美元的公司。
中國成為助推器特斯拉股價一路飆升,中國市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疫情蔓延的四五月份,緊張的現金流讓特斯拉不得不宣佈全員降薪,其中高管最多降薪30%,不少分析師也開始下調其銷量預期。
彼時,中國上海工廠是特斯拉在全球唯一一家運營的整車工廠。疫情之下,特斯拉開始加快上海工廠的建設進度。特斯拉在第一季度財報中表示,2020年年中,將實現每週生產4000輛Model 3(預計年產20萬輛)。
特斯拉上海工廠二期 來源:Teslarati
“我們認為巨大的中國市場是特斯拉股價飆升主要的催化劑。”Wedbush分析師丹尼爾·艾夫斯(Daniel Ives)在一份報告中寫道,2020年下半年,中國市場顯示出明顯的需求激增跡象。CFRA分析師加勒特·納爾遜(Garrett Nelson)同樣認為,特斯拉的汽車產量和收入增長都“非常依賴中國工廠”。
為降低成本,特斯拉的供應鏈本土化仍在深化,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成為特斯拉供應商。
10年前蘋果入華“燃爆”國內手機產業鏈,特斯拉也讓中國新能源車產業鏈搭上順風車。“特斯拉有望複製神話,帶動產業鏈狂歡。”東興證券表示,特斯拉的電動車對汽車行業而言,就如同蘋果的智慧手機之於手機行業,而且汽車的單體價值更高,產業鏈也更加複雜,這決定了電動車產業鏈的規模可能是手機市場的10倍。
誰能成為“下一個特斯拉”?不過,正因新能源汽車市場足夠大,特斯拉很難“一手遮天”。就像10年前蘋果入華後催生出華為、小米等中國力量,特斯拉這條“鯰魚”入華後,也為培育“中國版特斯拉”提供了土壤。
無論是新造車勢力還是傳統車企,都把特斯拉視作對手,不過按照目前的市場份額來看,少有車企能撼動特斯拉的地位。在傳統車企轉型難,新勢力普遍缺錢的情況下,恆大作為“跨界選手”,或成為特斯拉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曾表示,恆大造車需要走出一條不尋常的路,和全世界所有的車企都不是一條路,不叫彎道超車,屬於換道超車。
過去兩年間,恆大在汽車行業收購了多家公司,不斷買買買之後,恆大新能源汽車佈局了整車製造、動力總成、電池電機以及整車銷售等上下游領域,並且在底盤等核心領域獲得了相關智慧財產權。恆大這位造車“跨界生”,正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掌握越來越大的話語權,還要力爭在未來3-5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來源:特斯拉微博
粗略對比發現,特斯拉現有3款車型,恆大同步研發14款新車;特斯拉在中美有3個生產基地,恆大正佈局10個生產基地。恆大基盤已經超越了特斯拉。
在特斯拉這條鯰魚的攪動下,汽車產業變革的洪流勢不可擋,目前恆大已經開啟攻勢,恆馳1也即將呱呱墜地接受市場檢驗。恆大能接棒“中國版特斯拉”嗎?市場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