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東南亞如何在大國間翩翩起舞?

由 仝海燕 釋出於 綜合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8月20日發表新加坡前外交部副部長比拉哈里·考西坎的文章《東南亞的外交之舞》稱,作為連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十字路口,東南亞始終是大國利益交錯、有時甚至發生碰撞的地方。面對大國,東南亞國家正用它們自古以來採取的對策作出回應:跳舞。這種外交舞蹈的步伐非常複雜。在國際關係理論中,“平衡”“避險”和“搖擺”是替代戰略。但幾個世紀以來在大國對抗中艱難求生的東南亞的外交本能是三管齊下。文章摘編如下:

如今,在東南亞談論中國而不提及美國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關於東南亞對華關係的許多討論似乎設定了這樣的前提條件——我們的地區居住著許多數數只能數到二的傻瓜,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只能有兩個選項。這是對東南亞的重大誤解。只有頭腦簡單或存在黨派偏見的人才會認為,一方必須“贏”,而另一方必須“輸”,彷彿本地區複雜的國際關係可以簡化為一場兩方角逐的比賽。

作為一個鄰近的大國,中國始終對東南亞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中國崛起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地緣政治事實。中國崛起既充滿挑戰,也充滿機遇。

美國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地緣政治事實,但東南亞對美國也不是特別信任。人們總是會警惕看待“離岸平衡者”。特朗普政府加劇了這些擔憂,但引發這種擔憂的根源並不是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即使喬·拜登當選,他也無法消除這些擔憂。

離岸平衡者的粥總是太熱或者太冷。根據我的經驗,從來沒有哪個政府能夠準確控制好溫度。

美國前總統貝拉克·奧巴馬發表了優雅的演講,但他顯然對戰略對抗不感興趣,而戰略對抗是任何主權國家體系中涉及大國關係的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不管你如何看待特朗普的對華強硬立場,它都無法被準確地描述成想讓我們相信的“撤退”。

作為連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十字路口,東南亞始終是大國利益交錯、有時甚至發生碰撞的地方。因此,重要影響力並不代表具有排他性或佔據主導地位的影響力。

面對無法被忽視但不被信任的大國,東南亞國家正用它們自古以來採取的對策作出回應:跳舞。這種外交舞蹈的步伐非常複雜。

在國際關係理論中,“平衡”“避險”和“搖擺”是替代戰略。但幾個世紀以來在大國對抗中艱難求生的東南亞的外交本能是三管齊下。這得益於印太地區的天然多極化。在這一地區,多樣化的東南亞是關鍵。

重要的國家不只有中國和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韓國、俄羅斯、印尼和越南在地區政治關係中並非無足輕重的戰略參與者。一些歐洲國家也有可能加入它們。

冷戰結束後,東盟透過建立像東盟地區論壇、東亞峰會、東盟國防部長擴大會議之類的論壇,鼓勵該地區的多極化發展。它們把錨拋給東南亞地區的所有大國,為其提供與該地區接觸的合法和制度化手段。

人們常說,東南亞不想在美中之間做出選擇,而是希望在美中爭端下保持中立。這是真的。但不選擇並不意味著保持低調、期待有最好的結果。事關我們自己的利益,我們不該保持中立。該地區的多極化為我們謀求自身利益創造了條件,因為它擴大了我們活動的空間和機會。當然,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智慧來認識到這一點,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和靈活性來利用它,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從原則上說,條件是存在的。

東南亞和印太地區的多極化不能被理解成一種靜止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各極具有同等的戰略重要性。事實上,它是不對稱和動態的。美中關係將形成一個軸心,大大小小的其他國家會圍繞這個軸心,根據它們在不同領域的利益不斷進行組合與重新組合,有時候朝一個方向傾斜,過段時間朝另一個方向傾斜。涵蓋所有領域的靜態結盟是不可能的。本世紀不會由任何一個國家來定義。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楊蓉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參考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