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青聽晚報 | 超級黃金週“搶人”大戰開啟!你準備去哪?

由 夏德才 釋出於 綜合

特朗普透露美正秘密發展核武系統,外交部:美國欠國際社會一個交待

近日有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美國正在秘密發展新核武器系統。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今天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說,美國欠國際社會一個交待。趙立堅強調,美方應該正視國際社會的關切,切實履行其應有的大國責任,停止破壞國際軍控條約體系、危害全球戰略穩定的行徑。詳情>>

國臺辦:歡迎王金平先生率中國國民黨代表團出席海峽論壇

9月11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就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王金平將率國民黨代表團出席第十二屆海峽論壇事回應媒體詢問時表示,我們歡迎王金平先生率中國國民黨代表團出席論壇。馬曉光說,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應共同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詳情>>

浙江安徽河南嚴肅查處長深高速江蘇無錫“9·28”特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案相關責任人

近日,國務院批覆長深高速江蘇無錫“9·28”特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認定長深高速江蘇無錫“9·28”特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是一起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涉及浙江、安徽、河南三省有關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履行職責方面的責任。目前,浙江、安徽、河南三省紀委監委共對45名公職人員進行追責問責。詳情>>

中國疾控釋出新版流感疫苗接種指南 這幾類人群推薦優先接種!

日前,中國疾控中心釋出《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0-2021)》。結合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全球流行的背景,指南推薦醫務人員;養老機構、長期護理機構、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場所脆弱人群及員工;重點場所人群;其他流感高風險人群等為優先接種物件。詳情>>

國家衛健委:加大對青少年、高壓職業人群等重點人群的抑鬱症防治干預力度

9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釋出《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旨在加大抑鬱症防治工作力度,遏制患病率上升趨勢。方案提出,加大對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群、高壓職業人群等抑鬱症防治重點人群干預力度。詳情>>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教育材料釋出

9月11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教育材料釋出儀式在北京舉行。北京冬奧組委共釋出了三套教育材料,包括《奧林匹克價值觀教育》中文版、《殘奧價值觀教育》中文版和《走進北京冬奧會》知識讀本。

超級黃金週搶人大戰開啟!你準備去哪?

今年的“十一”假期不僅與中秋節疊加形成長達8天的超級黃金週,而且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今年最後一個法定假期,民眾出遊熱情高漲。去哪兒平臺數據顯示,大理、麗江、西安等多個城市酒店預訂量同比翻倍。為了“搶人”,不僅線上旅遊企業打起了補貼戰,線下多地也掀起景區門票降價潮,國慶黃金週期間也能享受優惠。詳情>>

珠海斗門:“爆炸致255人受傷”系填寫有誤 已更正

9月11日9時,廣東珠海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接到報警:珠海市斗門區白藤二路一商住樓發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群眾受傷。對於網傳白蕉鎮衛生院120救護車出車單登記患者為255人一事,系工作人員操作不當,將系統最大值(八位二進位制)自動填入所致,後已更正。詳情>>

美疾控中心前主任:美國政府應對新冠疫情的方式是失敗的

日前,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前主任托馬斯·弗裡登說,美國聯邦政府應對新冠疫情的方式是失敗的。弗裡登表示,就應對新冠疫情而言,美國是全球落後者,不可靠、沒有同理心,在應該戴口罩的時候沒有戴,沒有嚴肅對待疫情,在一些地方封鎖得不夠快。

大使館苦勸,他卻偏要“絕地求生”,網友們坐不住了……

近日,中國駐布吉納法索大使館一封勸告信讓一位意圖徒步穿越非洲的遊客引發關注。

在這封信裡,使館領事語重心長地勸他放棄接下來危險的陸上旅程,可惜他不聽勸阻,並沒有停下腳步。好在當他途經馬裡時,當地軍警攔住了他,還將他帶回首都,此後在使館的幫助下他得以長留。目前,該名旅行者已返回布首都瓦加杜古治療休養,並計劃乘坐飛機回國,然而今天(9月11日)他卻又自曝新冠肺炎檢測呈陽性……

看見這位“任性”的遊客,網友們坐不住了:

也有言辭犀利的網友直接對其批評道:

12年後,那個汶川地震被老師救出的女孩成了老師

今年27歲的唐紫寒是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的一名語文老師,同時也是汶川地震的一位親歷者。2008年地震發生時,唐紫寒正在北川中學念初三,她當時的班主任吳老師折返教室,將學生們送出來,而自己卻不幸失去了生命。

12年後的今天,唐紫寒也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她說,自己要繼承吳老師的遺志,完成老師沒能做完的事:“教師是我這輩子要做的事情,因為我的生命就是老師給的。”

師生間信念的傳遞讓網友們不禁感動落淚:

還有網友表示,這就是人民教師的高尚之處:

拒之門外,誰來給“非全”歧視亮紅牌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近期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怎麼改變這種尷尬的境況?監管部門必須履行職責。消除對“非全”的歧視,不僅關係到“非全”學生的就業,而且,也影響到這一教育形式的未來發展。對於學歷歧視,全社會應該以高度的敏感性,以對每一位受教育者負責任的態度,去消除學歷歧視,而非縱容。詳情>>


本期編輯:曾憲旭、張膠、趙川博(實習生)

本期校對:何欣、董志成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字型支援:造字工坊

音訊剪輯:趙川博(實習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綜合自央視新聞、新華社、人民日報客戶端、中國新聞網、澎湃新聞等)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